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机构持股与真实盈余管理

发布时间:2016-05-02 20:49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的鼓励使得机构投资者的地位逐渐变高。在上世纪 90 年代国务院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的鼓励下,第一批基金投资机构出现并开始逐渐发展。步入 21 世纪以来,政府对机构投资者的作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2004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鼓励合规资金入市,并支持发展机构投资者。中国证监会也在不断鼓励中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的管理,2006 年我国证监会颁布的《中国上市企业治理准则》,准则中强调了机构投资者应在企业董事选任、管理层的监督、重大事项判断和决策等方面发挥作用。在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论坛这类活动中,证监会表示希望更多机构投资者能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发挥其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法治环境越来越完善,经济腾飞,政府对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视,这些都为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4 年 8 月初,在瑞康医药 12 亿元的定向增发预案中,投资机构汇添富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名单之中,引起了社会的热烈讨论,据统计,当天网络媒体报道就达到了 92 条,新浪基金频道当日午间把这条新闻放在了基金板块的首页。作为我国首个基金投资机构拟进驻被投资公司董事的案例,这代表着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与监督的意向和热情越来越高。可以预见,作为重要的投资主体,机构投资者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且好的发展会继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社会舆论的关注下,政策的鼓励下,机构投资者的责任也凸显了出来。 社会各界一直呼吁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使得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监督和治理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机构投资者会出于某种目的来选择投资对象,所以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后表现出的治理情况是由于机构投资者事前的选择还是事后对治理的监督作用?早期的研究对这个问题确实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但是后期的研究结论逐渐趋于一致,即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起到了作用。一方面,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其监督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以 Bushee(1998)为代表,后来国外对机构投资者的研究更加细化,区分了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 2012-2014 年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本文采用了广义的机构投资者视角,特别是引入了一般法人机构,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全面考察各类机构投资者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然后按一般法人持股比例的高低对样本公司进行分组,进一步分析不同组别中金融机构投资者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盈余管理的定义、手段和权衡;机构投资者的界定、分类和持股作用;机构持股和盈余管理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包括假设提出,变量的定义和选取,模型的构建。 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和建议,包括研究成果总结和政策建议的提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是过去这么多年,对此没有较为权威的定义能够被学术界广泛接受。 Schipper③(1989)首次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作出了界定,他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的概念,并将盈余管理定义为  “公司管理当局为了获得个人私利,通过自身的权利对外部的财务报告过程的干涉和控制,显然这种行为不仅仅为了保持财务报告处理过程的中立性”。这个概念强调了盈余管理是出于管理当局的个人利益,通过利用公认会计原则和将某些既定的方法的加以利用来控制盈余管理。Healy 和 Wahlen(1999)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引入构造交易以改变财务报告。这些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管理层通过利用会计准则的空隙或者直接构造真实经营活动来满足少部分人利益,Healy 等人对盈余管理的界定加入了真实活动操控的因素,更为全面。 另外一些学者从非消极的方面讨论了盈余管理的定义。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创始人 Watts 和 Zimmerman(1990)对盈余管理持有中立的看法,既没有指明盈余管理是否是一种欺诈行为,也没有指明盈余管理是否合法。他们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通过自己的实务经验对会计数据做出策略性的调整。美国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代表着国际上两种最权威的会计准则,尽管准则附带了大量的指南和解释,但是由于会计实务的复杂性,准则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方面,所以国际上的会计准则都给会计人员留有了一定的操作空间,很多时候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盈余管理可以成为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工具。著名会计学者 Scott④(2000)从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遵守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盈余管理的定义。Scott 认为所谓盈余管理就是在法律和准则允许的条件下,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或变更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根据 Scott 的观点,盈余管理本身是合法合规的而且具有经济后果。
...........

第二节  机构投资者
尽管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对机构投资者的定义各不相同,并没有权威的界定。尤其是我国和国外关于机构投资者的界定有着不小的差别,这也给研究带来了不小困难。 相比较国内,国外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定义比较狭义。国外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词典》12中把机构投资者定义为西方国家为了管理投资基金或单位信托基金、养老基金和人寿保险基金而设立的专业化金融机构。《Black 法律词典》中的定义为:机构投资者是规模巨大的投资者,如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同时也包括利用他人的财产进行投资的机构。《韦氏新世界投资与证券词典》对机构投资者的定义则较为广泛:是指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发挥规模优势降低投资成本,为了投资者的利益进行大宗交易的公司或机构,此类机构成交量高手续费低,包含投资共同基金、投资银行、私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保险基金、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基金组织和慈善机构等。Prowse(1990)认为机构投资者的不仅包含基金和证券类投资公司,还包括了社会慈善机构甚至教堂组织等。国内学者中,有代表性的是王志强(2002)和万俊毅13(2006)提出的定义:机构投资者是指进行金融意义上的投资行为的非个人化、职业化和社会化的团体或机构,这个定义包括了利用自有资金或者筹集资金进行投资的非个人化机构。它们或是积极于管理证券组合以分散投资风险从而使得财富增值,或是积极参与于所投公司的管理。按照万俊毅(2006)的定义,机构投资者具体包括以下几类:证券投资基金、QFII、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信托公司、一般法人等机构投资者。汪忠(2005)认为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 
.......... 

第三章 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 17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17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20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25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 25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 26 
第三节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28 
第四节 进一步分析 ....... 31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33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37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37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38 
第三节 研究局限和展望 ........... 40 

第四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表 4-1 呈现了 2012-2014 年样本公司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于样本量比较大,为了减小离群值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了 1%的双边缩尾处理。从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衡量真实活动盈余管水平的四个指标的均值和中位数基本上都大于 0,说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相对于异常现金流,异常的酌量性费用和异常的生产成本更为严重。 从 2012-2014 年的总体情况来看,,机构持股占股本的总数达到了 34.7%,其中基金,QFII,社保基金占所有机构持股比例的 5.34%,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信托和财务公司持股比例为 1.23%,而一般法人机构持股比例占到了 28.12%。数据说明了一般法人持股占机构持股总数的 81.37%,是机构投资者的主力军。但是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能力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治理进行监督。在一些公司中,金融机构投资者占比重非常大,说明了金融机构投资者占到了绝大部分。从标准差来与均值的比较结果来看,各样本公司一般法人机构持股比例差异相对较小,而其他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相差较大。 另外,应计项目的操控水平的均值为 0.0027,说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正向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较为普遍。资产负债率的平均为 0.43,说明我国企业举债情况总体不是很严重。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为 4.34%,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总体绩效不是很理想。

机构持股与真实盈余管理

.........

结论

本文使用 Roychowdhury(2006)提出的模型从三个方面计量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研究其与机构持股比例的关系。本文使用的是广义的机构投资者的概念,研究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投资者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和一般法人投资者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发挥了监督管理层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在对机构投资者进行进一步分类后,各个类别的机构投资者对真实经营活动的影响各不相同。第四章的回归结果中,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不同。表 5-1 归纳了一般法人机构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由于异常的现金流的表现与其他真实活动操控表现不相同,本文通过表 5-2 归纳了不同情况下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异常现金流的影响。由于异常的费用和异常的生产成本与持股比例的关系表现一致,以表 5-3 对其进行归纳。本文说明通过分组放大了不同类型金融投资机构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从对真实活动的治理效果来看,独立型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作用最大,一般法人持股的作用次之,非独立型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作用最小。已有的关于机构投资者和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应计盈余管理和金融机构投资者,本文的研究结论发现了机构投资者同样对真实盈余管理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一般法人也能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起到某种程度的监督作用。一般法人持股比例程度不同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投资者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会出现变化。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1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1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c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