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基督教文学硏究——以北村之作品为例
第一章当代中国基督教文学形成背景与其意义
第一节概念定义与研究现况
基督教文学是与基督教有关的文学。但实际上基督教文学的概念并不是能够清晰定义的。非基督徒作家作品中的基督教思想要素及基督徒作家写的与基督教信仰无关的作品,是定义基督教文学时我们要考虑的课题。
(一)基督教文学的概念定义
基督教文学应当与基督教或基督信仰有密切关系。希伯来原"弥赛的意思是受膏者,因在iU色列,王、祭司长、先知者等被神炼选的人才能受膏并蒙神的恩典,所以此称号用到耶錄身上时意味救世主。从希腊文音译的英文Christ,用中文音译成基督。基督徒相信耶穌基督为神的独生儿子,道成肉身而降临到人间世上,为人替罪,流自己的宝血而被钉在千宇架上,死后复活、升天以并进行审判。
基督教的《新旧约圣经》是颇具文学性的文献。《圣经》里有历丈事实记载、诗歌、祷告文、故事叙述和儀言等的文学形式。
韩国文学评论家协会主编的《文学批评用语辞典》定义基督教文学为,以基督教精神为背景的文学,广义上描写基督教信仰问题并反映基督教精神的文学,狭义上,称颂基督教的神,启示其神秘,最终以基督教信仰传达给多人为目的而产生之文学。约翰弥尔顿(1608-1674)的《失乐固》是关注"原罪"概念的基督教文学的代表作,意大利诗人但丁(1265-1321)的《神曲》是另一部基督教杰作。《神曲》里主要描写的罪恶和惩罚是西方文学里持续关注并探索的有关人生存现实的课题。俄国的陀斯妥也夫斯基(1821-1881)和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也将无抵抗主义、人道主义、博爱主义等基督教思想通过文学作品进行阐释和升华。
王文胜在他的文章里提出,有关基督教文学要充分考虑非基督徒作家作品中的基督教思想要素和基督徒作家写的与基督教信仰无关的作品等问题。
刘丽霞在她的学术专著《中国基督教文学的历史存在》中定义基督教文学为:"狭义的基营教文学,是指包含圣歌(赞美诗)、祷文、宣道文等在内的传统意义上的基督教文学;广义的基督教文学则指基督教著作家基于基督教精神而创作的具有文学要素的一类文学。"
..........................
第二节当代中国基督教文学形成的社会背景与文学背景
当代中国基督教文学形成的背景从两种侧面可以探讨,其一是化会性背景,其二是文化性背景。在本节里简单探讨当代中国基督教文学形成的社会及文化背景。
自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各领域中充分展示了多元化的现象。因为政府支持文艺界上创作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政策,从1980年底开始,文艺界从共同的文化现象里摆脱出来,更倾向"多元化","个人化"。在政府支持创作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政策下,政府对文艺界的干涉减少,文艺从政府的绝对控制中摆脱出来,带着商业性和娱乐性的大众文学作品登场了。由此导致了1993年以后通俗化的大众文学盛行,纯文学在中国文坛受到了冲击。
也正是因为如此,1980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对中国当代文学里所体现的包括基督教文化在内的宗教性方面的关注,也算是这样的多元化批评摸索中包含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社会背景
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领域内展现了多元化的态势。1979年10月,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4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发表了关于文艺界创作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宣言,保证政治不会强制干涉文学艺术的自由。
接着1980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文艺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题目的社论。这是党对文艺界的政策,意味着党已调整文艺政策。摆脱以前的"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口号,重新考虑文艺工作的任务与目的。
然而,1981年3月,邓小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指导者会议上提出"思想解放是在反对左,而且也反对右"的口号,强调苗然要矫正向左的错误但也不能犯右偏向的错。强调遵守"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虽然党保证了文艺界的思想解放和创作自由,但四项基本原则"继续领导文艺界。其原因是党担忧文艺界会拒绝作为中国基本理念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第二章中国基督教文学中的受难与救赎
第一节基督教信仰的受难与荣耀
"十二门徒里有一个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就给了他相应奴隶之价找三十块钱。从那时候,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穌交给他们。
耶穌门徒来到客西马尼,预料自身的千字架受难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也里甚是恍伤,几乎要死,向神恳切地祷告的时候,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并有许多人,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那里,与他同来。那卖耶穌的,给了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犹大随即到耶穌跟前说,请拉比安。就与他亲嘴。耶録对他说,朋友,你来要作的事,就作吧。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録。经过大祭司该亚法的审问,众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开了公会商议,要治死耶錄。就把耶穌捆缴解去交给巡抚彼拉多,彼拉多下令罗马军人执行十择架刑罚。
巡抚的兵就把耶稣带进衙门,叫全营的兵都聚集在他那里。他们给他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用荆棘编作强冕,戴在他头上,拿一根華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阿。又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苹子打他的头。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去,要钉十字架。他们出来的时候,遇见一令人,名叫西门,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穌的十字架,到了一个地方,名叫各各他,意思就是觸繫地。在他头上,安一个"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穌"的牌子,将耶穌钉在十字架上。
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幢子从当中裂为两半。耶穌大声喊着说,父阿,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
第二节中国基督教文学中的受难与救赎
基督教文学的核也就在罪和救赎这一点。耶穌基督不仅仅是基督教文学的一个主题,而是基督教文学的本质与中也。因着耶穌基督的十字架的受难才有荣耀的复活,因着耶鍊基督的受难与复活,所有相信的人才能够被赦免而得救。基督徒为要与主耶穌同得荣耀也要与主一同受苦(罗马书,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但如此之受难并不表示失败或搜折,而是在永远神的国度里的真正获救。
本章通过基督以中文小说中受难与殉教的叙述而探讨基督教文学的核必价值。韩国崇实大学中文系的吴淳邦教授,2013年1月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举办的国陈学术研讨会(中国宗教与文学的对话)上发表的论文里,通过《五更钟》38与《驱魔传》、《喻道要旨》、《引家归道》中受难与殉教,圣与魔,善与恶,苦难与平安及死亡叙事的分析,发现晚清基督教中文小说中将晩淸社会一切各种恶弊败俗之来源解释成抗拒神,诱人作恶的"魔鬼"所播弄的。
得着平安的唯一方法就是信耶鍊基督,同时圣徒的殉教圣洁化、理想化而描述基督徒晚望天国的永生观念。因这种永生的脫望基督徒不怕死,死后进天国与神同住的所望。
小说主要内容是主人公林九如受庞凤兮的影响等终于归入基餐信仰。《五更钟》以林九如为代表,揭示华人士人阶层从不信基督到版依基督的心路历程。
亚当与夏娃违犯神的禁诫失去了伊甸乐园,人类所有疾病、灾难都因此开始。违反禁诫,产生罪恶,从罪恶苦痛与死亡走出来。《驱魔传》也生动描写恶从何来。《驱魔传》先说明魔鬼的來历与基督教信仰的罪恶观念而推动故事情节。作品里的圣与魔、善与恶的斗争说明世界里的平安与苦难的对立。该作晶希望如福音传遍天下魔鬼权势衰亡,中国改换新法成为国富民强的强国。
....................
第三章北村文学创作与转换...........20
第一节北村文学概观...........20
第二节北村文学的转换..........21
第四章对神性的信仰皈依:北村文学的意义............25
第一节罪与苦难.........25
第二节信心与救赎……30
第四章对神性的信仰皈依:北村文学的意义
北村文学之意义从多个方面可以谈。其中按照基督教信仰与精神文化的核心我们可以谈他文学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化新强在他的著作《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中使用苦难与罪孽,信仰与救赎,罪感文化,爱感文化等用语谈北村文学,这是对基督教核心信仰非常准确的了解。
第一节罪与苦难
韩国推咖奴书院所出版的异象圣经辞典中送样定义罪,罪的一般意义是犯罪,恶,违背道德,违反宗教社会律法的总称。但是圣经中所说的罪是指行为或状态与神的品性不一致及属于肉体的腐朽的品性。所以圣经所说的罪包含着违背律法和诫命的"行为j的罪",没有公义的人类堕落的形态之"堕落的罪",与神不和的堕落的本质之"本质的罪"。送样的罪是从撒旦而来,又因着亚当的不顺从而降临于世的。
人类的本性和个别的行为都未达到并偏离了神当初创造人类时所设定的准则。新旧约圣经都将人类误入歧途的原因归结为亚当和夏娃的不顺从。那样的原罪的结果歪曲了亚当被创造的本质,更糟糕的是所有的人类都继承了亚当堕落和罪恶的本质。新约当中对人类的本性做了令人绝望的描述。人类在本质上是神的敌人,受生物学和灵魂的死亡所支配,被撒旦和其他敌对的灵的存在所影响,从而表现出最软弱的样子,神的震怒与永远的惩罚如下。正如耶穌所说的,人类由罪恶的也而带来罪恶的行为。
任何人都不能从罪中将自己干净的洗脱,只有通过耶錄基督的血才可能得到救赎。没有没有罪的人,所每个人都需要救世主。因为只有耶穌基督是唯一无罪的。耶稣基督用自己的牺牲作为祭物,于是神将人类所有的罪洗净。因为神将耶稣基督的牺牲看作是对人类犯罪的补偿即赎罪。
...................
结语
当下世界倾倒于物质万能、拜金主义,并且精神道德混乳。在这种世俗的时代,基督教文学用基督教精神与价值观即人完全的腐败与神不可抗拒的救赎的恩典,打量整个世界。神性的维度是上升的维度、超越的维度,基督教作家所提倡的正是一种在神性启示下的良心写作。
中国基督徒作家们相信文学的根本使命是写出个体灵魂的矛盾与向神的探寻。中国基督教文学呈现出这样的生命体验和灵魂的呼声。中国基督教文学已经发芽、开花而产生了文学与神性互动的精神空间。
中国基督教文学家们认为信仰能够带给文学搔救的意义,这并不表示信仰可以取代文学。真正的信仰体验与生命的深度带给文学一种超越有限的终极关怀的尺度。信仰与文学艺术能保持和谐的关系。
基督教信仰与精神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不仅丰富了文学语汇,充实了作品书写内容,而且为作家价值观的建构提供了方向性的积极性意义,但对基督教信仰和精神的了解不够深也是一种缺陷,以至于作品不能真正表现出其精神内涵和对人类救赎的意义。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41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