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市场分割条件下中国企业横向整合战略选择、管理模式与绩效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05 07:4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一直是推动中国企业主要经营环境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随着中国加入 WTO,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导致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公司抢滩中国市场,结合自身所有权优势与中国的区位优势,迅速弥补了其原有的成本劣势并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占有,对中国本土企业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刘刚,李峰,2008;蓝海林,皮圣雷,2011)。面对跨国公司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内向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的成本优势都在下降,且创新能力无法提升,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互动中缺乏制衡能力,同时在国内市场的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跨国公司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强势竞争,如何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摆在中国企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国的市场分割性,是中国经济转型中制度安排的结果。中国的经济转型主要是以渐进式而不是激进式的方式推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对各地方政府采取了放权式改革,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地方政府突破原有制度的行为受到默许甚至鼓励,这进一步导致各区域差异和市场分割程度的扩大。然而,中国经济转型的渐进性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省市、区域进行经济转型的时间先后不同,导致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巨大,广东、上海等沿海最先进行经济改革,接着政府又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政策,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的先后、逐步推进导致中国市场被分割成越来越多的“小市场”,各地方政府在其管辖的地区范围内,设置各种产业壁垒以保护产生租金的企业。市场分割性的存在,导致在中国“跨省”的难度不亚于“跨国”的局面,为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整合及孕育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尽管学术界关于中国国内市场是逐渐走向统一还是市场分割性不断加剧还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Young,2000;Naughton,1999;Xu,2002;白重恩等,2004),实务界已经充分认识到市场分割对影响企业战略选择及绩效的重要性。由 3545 位中国企业家参与的“2013 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的内容显示,我国企业家对与市场化相关的各项改革(包括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简政放权、推动民间资本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的政策评价值均较低,且接受调查的企业家普遍认为与市场化相关的改革迫切性和难度都较大。该组数据说明,我国的市场化建设与改革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当前企业界对进一步建设开放化市场的需求迫切,也进一步说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分割性仍然是我国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主要情境。

市场分割条件下中国企业横向整合战略选择、管理模式与绩效的关系研究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市场分割性的存在,阻碍了中国企业有效实施横向整合战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蓝海林,2011),迫使众多学者认识到需要用整合国际市场的思维和研究范式来研究国内市场整合,但国内学者尚且没有在这方面展开丰富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从中国企业的横向整合实践来看,处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分割性双重条件下的中国企业,在对国内市场进行横向整合的过程中,存在两种战略导向:追求全国整合或者追求地方响应(叶广宇,2010)。虽然已有学者指出,横向整合管理模式与横向整合战略的匹配程度是决定转型期我国企业整合国内市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李铁瑛,2011)。但目前鲜有研究关注横向整合战略选择、管理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因此,本文引入 IR 模型来探讨中国企业的横向整合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探讨以下问题:

(1)在中国企业实施横向整合战略的过程中,实施全国一体化战略与地方化战略分别对企业绩效起着怎样的影响作用? 

借鉴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所面临着全球一体化和地方化两种压力,并由此决定了跨国公司的三种国际化战略选择:如果跨国公司面临的全球一体化压力(譬如,降低成本的意愿)较大并且来自于东道国的地方化响应的压力较小,那么全球化战略就是与其国际化运营更匹配的战略选择;如果跨国公司面临的全球一体化压力较小,而来自于东道国的地方化响应的压力较大,那么本地化战略就是与其国际化运营更匹配的战略选择;而当跨国公司既面临较大程度的全球整合压力,又面临较大程度来自东道国的地方响应压力,那么跨国化战略就是与其国际化运营更匹配的战略选择。这是根据 IR 模型对国际化战略选择给出的解释,但 IR 模型并不能解释企业为何做出这种选择,即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企业选择什么的战略,其绩效表现更好?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具体来说就是,我们首先需要回答,企业对全球一体化压力的回应(全球一体化程度)与地方化压力的回应(地方化程度)分别对企业绩效起着怎么样的影响作用;然后,进一步探讨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哪些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中国市场所面临的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分割性的双重条件,为研究企业对整合与地方响应的压力的回应与绩效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情境。因此,本研究引入 IR 模型的相关研究来诠释中国企业的不同的横向整合战略选择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理论基础

2.1.1  国际化战略与 IR 框架

整合-响应(GI-LR 或 IR)框架是在跨国经营领域长期占据重要地位的重要研究范式,IR 框架最初产生于 Doz 和 Prahalad 在 1984 年完成的一项关于跨国公司战略控制模式的研究。该范式描述了跨国公司在向全球市场扩张时必然要面对的双重环境压力,一是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二是地方响应(或地方化)的压力。全球一体化的压力是指跨国公司为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率和竞争优势,在整合全球市场的过程中,要依据总体战略采取全球整合的方式来协调海外子公司的资源和活动;而地方响应的压力则是指跨国公司在整个全球市场的过程中,要根据东道国的政府规制、竞争环境和市场需求等的具体特点来组织它在全球的经营管理活动。

因此,其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跨国公司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发展竞争力。第一个维度——一体化,意味着跨国公司在各国或各区域经营活动的协调,试图构建高效的运营网络并最大化利用区位之间的相似性;第二个维度——响应或地方化,意味着试图对各东道国的各种特定需求做出回应。跨国公司可以选择只强调这两个维度中的其中一个,或者同时强调这两个维度。跨国公司对这两个维度不同的强调程度造成了三种基本国际化战略:一体化战略(integrated),多重心战略(multifocal)和本地化战略(local responsiveness)。同时,Prahalad 和 Doz(1987)提出的 IR 模型的理论贡献还在于,该模型允许通过更换情境设置将国际业务战略概念化。

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促使跨国公司(MNEs)必须同时进行全球一体化和地方响应(Bartlett,Ghoshal,1988,1992;Sohn,Paik,1995;Yip,1993)。一方面,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譬如市场全球化以及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加速等,促使跨国公司必须发展全球战略。他们试图通过整合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协调全球业务以及开发高度标准化产品和营销方法。另一方面,尽管如此,在很多行业消费者仍然需要地区性的差异化产品,这些产品在标准,口味和感知需求呈现出实质性的差异。此外,跨国公司的内部管理实践必须进行调整从而匹配地方文化和法律授权的期望。因此,跨国公司如果在所有的国际运作业务单元实施标准化的策略和运营流程,可能彻底的忽略了子公司的特殊需求或子公司所扮演的在全球背景下有利于整个组织的特定角色(Adler,Bartholomew,1992;Morrison,Ricks,Roth,1991),从而导致组织的整体绩效降低(Doz,Prahalad,1986)。为了有效的处理这些差异,跨国公司必须重视地方响应。然而纯粹的多国化战略往往带来过于昂贵的成本以及对旨在最大化制造和营销的运营效率的全球价值链管理的繁琐性。 


2.2  横向整合的相关研究

2.2.1  横向整合的国外研究进展

“横向整合”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1938)在《经济学原理》中对于规模经济的论述:由于企业扩大其不动产而获得了种种新的大规模生产经济,从而在相对低廉的成本上增加了产量,即导致了报酬递增。马歇尔认为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是效率机制驱使,其结果是增强了大企业的支配地位。施蒂格勒(G. J. Stigler,1968)出于对效率理论的推崇指出,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中的大厂商一般具有较高的效率,而产生较高效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经济、先进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以及完善的内部组织和管理制度等(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2005)。在古典经济学领域,横向整合被视为由于生产成本降低、管理效率提高所体现出的规模经济效益。

在早期的研究文献中,国外学者通常用“横向整合”指代“产业横向整合”。Nourse和 Drury对产业整合的两种类型——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进行了清晰的阐释:在纵向整合的过程中,通过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一系列生产流程的组合,大型的工业组织得以被建立起来;而横向整合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业务单位在某一个特定的生产环节展开竞争。一般看来,横向整合可以被视为企业发展的初期扩张阶段,试图在某个特定的业务环节获取垄断控制;而纵向整合通常发生在大型企业意图熟练的协调一系列生产流程的阶段。随后,Knapp(1950)在《横向整合过程中的合作扩张》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横向整合意味着用同样的组织结构来生产更多的产品或提供更多的服务,描述了许多相同类型的商业机构在一股力量的控制下,而不管这种整合是否最终都形成了“合并”(Combination)。“整合”这个术语被广泛应用于指定几乎任何类型的联盟或业务单元的协调,,而“横向”和“纵向”则被用来体现区分融合类型的特征。“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通常被用来描述两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或结构增长方式,“整合”是一个逐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组织形式。“横向整合”意味着许多相同的业务单元归于一个通用的管理控制下;而“纵向整合”意味着在一个企业组织内实现工业流程的不同阶段——零售、批发、生产等——的燕尾榫结合或融合。


第三章 市场分割与中国企业的横向整合战略..................... 50

3.1  市场分割的形成与国内―联邦制‖市场 ................. 50

3.1.1  市场分割的形成原因 ..................... 50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61

4.1  概念模型的提出 ............ 61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 78


第七章  研究结果讨论


本文以 129 家基于主业在国内市场进行跨省经营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相应数据,对本研究所提出的一系列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了一些研究结果,其中一部分假设获得支持,而另一部分假设未获得支持,本章将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理论探讨,并进一步提出本文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实践和政府政策制定的启示。


7.1  假设验证总体情况

本研究基于理论分析一共提出了 14 个研究假设,通过强迫进入式复回归分析对所提假设进行了检验,其中 11 个假设获得支持,3 个假设未获得支持,具体的研究结果可见表 7-1。

市场分割条件下中国企业横向整合战略选择、管理模式与绩效的关系研究

市场分割条件下中国企业横向整合战略选择、管理模式与绩效的关系研究


结论

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竞争格局的变化以及中国市场分割性的制约,中国本土企业急需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做强主业,提升国内市场竞争力,实现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的转变。针对中国少数世界级企业(譬如,中集集团)的案例研究表明,实现这个目的的最佳途径就是实施横向整合战略提升企业在其主业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从成本和创新两方面构建国际竞争力。于是,横向整合战略就成为了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分割性的双重背景下中国企业的重要成长战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中国当前的市场条件下,究竟哪种横向整合战略更适合中国企业成长?”或者说“在什么样的内外部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横向整合战略,更能够促进企业绩效?”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分割性的存在,促使企业在国内市场整合所面临的难度甚至不亚于国际市场整合,也为我们引入国际化理论与 IR 模型来研究中国企业横向整合国内市场所面临的一体化-地方化战略选择提供了较好的嵌入情境。

纵观现有研究,一方面,有关一体化-地方化战略(IR)选择的研究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背景下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整合行为,而缺乏对新兴经济国家情境的解释。另一方面,IR 框架依旧无法解释整合战略选择与跨区域经营成败之间的关系,理论界迫切需要对这一难题做出回答。其次,当前学者们对一体化战略、地方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结论争议较大,这可能是由于没有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造成。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境和实践摸索,基于制度基础观与资源基础观,将环境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影响因素整合起来,探讨在中国市场分割性的情境下,横向整合战略选择(一体化-地方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与作用机理,具体提出了以下问题:(1)在中国企业实施横向整合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对一体化与地方化这两方面压力的回应分别对企业绩效起着怎样的影响作用?(2)中国企业开展横向整合的过程中,市场分割对横向整合战略选择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起着怎样的影响作用(调节作用)?(3)企业的管理模式对横向整合战略选择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起着怎样的影响作用(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2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2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1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