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产权性质、内部控制与商业信用融资

发布时间:2016-05-05 07:42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金融体系尚不完善,金融市场亦不成熟,因此上下游企业间相互提供的商业信用融资方式,同银行借款一起成为了企业外部债务融资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我国信贷资源分配很不平衡,“信贷配给”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企业受到各种条款的限制,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融资难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这些受到信贷约束的企业被迫求助于供应商,因而商业信用作为银行信贷的一种重要的替代性融资方式,及时地为企业提供了短期资金支持,缓解信贷配给压力,改善了企业融资状况和资金周转压力,成为一种简单、便捷、低成本的短期融资形式,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在市场经济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现在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法律保护机制也不健全,导致了商业信用缺失问题较为严重,供应商等商业信用债权人的利益较难得到保护。一方面,商业信用本身存在着事前无保障、事中难控制、事后难维权等特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这使得企业时刻面临着较高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当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或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时,将会给供应商等商业信用债权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企业商业信用的缺失也增大了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阻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破坏了整个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因此,如何缓解企业的信用缺失现象,降低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护供应商等商业信用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帮助商业信用债权人做出正确的信用决策显得尤为重要。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不仅能够合理保障供应商的利益免受侵犯,而且能够为供应商进行商业信用决策提供识别信号。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一方面,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有动机向市场披露信息,以此传达企业治理良好的信号,该信号在企业与供应商缔约过程中起到了信息甄别和置信作用,增强了供应商对企业的信心;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增强会计信息稳健性、改进财务报告质量,缓解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关系。
……..


1.2 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理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信用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债务融资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三方面展开: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因素、商业信用融资和银行贷款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信用融资的动机。但是由于我国商业信用融资研究起步较晚,金融法律体制也尚不健全,所以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对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商业信用融资进行理论分析,主要涉及我国不同发展阶段对商业信用融资理论动机的探讨以及实施效果的表述;另一类是对商业信用融资所进行的实证研究,比如从货币政策、政府干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宏观角度,或者从企业的信贷规模、偿债能力、盈利水平等微观视角,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因素。总体来看,国内现阶段的研究相对分散,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也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忽视了企业的产权结构和内部控制水平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基于此,为了丰富我国商业信用融资理论体系,为其提供更多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持,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深入探讨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产权性质差异对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影响。
……….


2 文献综述


2.1 商业信用相关研究综述
商业信用水平的高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影响商业信用的因素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关于影响商业信用的内部因素,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讨。Petersen 和Rajan(1997)[1]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首先,他们发现企业规模的大小对商业信用的取得具有显著影响,规模较大的企业取得的商业信用较多。其次,他们发现企业成立时间的长短对商业信用的取得也具有显著影响,企业成立时间越长,越有助于交易双方从长期的业务往来中相互增进了解,提升信任程度,从而有效的降低信息不对称,因此成立时间较长的企业更易取得商业信用。张捷等(2002)[2]同样发现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取得外部融资,他们分析认为即便公司经营失败,大规模企业也具有更多的资产用以抵债,因此风险相对较低,研究者将这种现象称为“规模歧视”。谈儒勇(2004)[3]、周蕊(2005)[4]等人对“规模歧视”现象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结论,他们发现企业外部融资的各种影响因素中,企业规模是个突出因素,企业规模越大,在取得外部融资方面越具有优势。但是,钟田丽、陈静和高源(2005)[5]以我国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研究后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他们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和商业信用融资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取得商业信用融资方面不具有规模优势。同样,叶栋梁(2008)[6]的研究也发现,企业规模的大小不会对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徐小斌(2009)[7]在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后发现,商业信用水平与企业规模成反比。由此可见,企业规模因素对商业信用的影响至今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研究者选取了不同的样本所导致研究结论的不一致。
……….


2.2 内部控制与商业信用研究综述
从企业角度看,影响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公司治理水平。目前有关公司治理是如何影响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文献,大多都只专注于外部独立审计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而有关内部控制如何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研究则相对较少。Hui et al.(2012)[50]的研究指出,企业在商业交往过程中,都有对交易对象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的需求,以便及时了解对方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来调整自身的信贷决策。因此,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就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但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有助于提升交易伙伴对企业的信心,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多的商业信用融资。Bhojraj 和 Sengupta(2003)[51]研究发现,如果公司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则会降低债务投资者对公司财务报告的信任程度,由此导致债权人降低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则债务人不得不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Schneider 和 Church(2008)[52]在研究了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后指出,相对于被审计师出具了标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而言,那些被出具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公司的信用评级水平显著较低,同时此类公司所取得的商业信用金额也显著较低。Costello 和 Wittenberg(2011)[53]的研究同样发现,非标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会对债权人作出的信贷决策产生显著影响。Dhaliwal et al.(2011)[54]通过检验企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银行借款利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对于那些没有披露自身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而言,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显著较高。Kim et al.(2011)[55]的研究同样发现了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融资成本较高,同时债权人也给予了此类企业较多的融资约束限制。
………..


3 理论分析.........19
3.1 相关概念界定.........19
3.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20
3.2.1 信号传递理论.....20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20
3.3 商业信用相关理论.......21
4 实证研究设计.......23
4.1 研究假设...........23
4.2 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24
4.3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27
5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28
5.1 描述性统计.......28
5.2 相关性分析.......29
5.3 多元回归分析.........31
5.4 稳健性检验.......33


5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表5-1列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本文首先对总体样本进行描述统计,然后将样本按照不同产权性质进行分样本统计。从总体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2010-2012年我国企业的商业信用比重(TC1_lag)的最大值为0.78,最小值为0.127,各企业间商业信用融资水平差异较大。商业信用总体均值为0.17,这与 Rajan 和 Zingales(1995)[1]对西方发达国家商业信用融资水平的统计结果相比要低得多,他们研究发现,199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商业信用融资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5%,,而在2000年英国的商业信用融资比重甚至达到了55%。由此可见,我国商业信用融资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说明我国企业总体商业信用融资水平还比较低。内部控制指数(IC)的最大值为995.4,最小值为0,表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差异较大。资产负债率(Lev)的最大值为18.94,说明有些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形非常严重,财务风险较大。总资产报酬率(Roa)的均值约为4.9%,最小值为-1.05,最大值为1.38,表明不同企业间资产的盈利能力差异巨大。企业按照产权性质分组后的描述性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的商业信用水平(TC1_lag)、内部控制质量(IC)、资产负债率(Lev)、银行贷款水平(Bank)、固定资产比重(Capital)、经营现金流量(Cfo)以及上市年限(Age)等指标的均值都要高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商业信用水平之所以较高,可能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导致的,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财政和经营上便于取得政府的较多支持。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经营现金流量也比非国有企业高,这表明我国实施的国有企业改革成果显著,大幅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状况。从资产负债率和银行贷款水平两个指标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水平要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这可能是因为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为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提供了较多的便利。此外,我们不难看出,国有企业起步较早,上市时间较长,经营状况较为稳定,这巩固了国有企业在商品市场的竞争地位。

产权性质、内部控制与商业信用融资


………


结论


本文利用2010-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以迪博公司颁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作为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了企业内部控制和产权性质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结论:
(1)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显著正相关,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取得的商业信用融资金额也越多。该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在获取商业信用融资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但可以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且减轻了委托代理问题,缓解了经理人员侵占债权人利益,因此更加有助于获得供应商信任从而取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
(2)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将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该结论强调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水平,良好的内部控制表明公司治理水平较高,财务报表信息更加准确,并且公司经营与财务风险也会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将有助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信任机制,从而获取低成本的商业信用。因此企业要积极建设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外在经济价值,为企业的发展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3)内部控制与产权性质的交互项与商业信用融资水平也显著正相关,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该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不但在正规金融体系中的银行信贷市场中受到“产权歧视”,甚至在商业信用领域也遭受了同样情形,由此可见非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情况较为严重,因此非国有企业要通过其他的途径,如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等手段来获取更多的信贷支持。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2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2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a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