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近代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再生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05 10:35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苏州滨临太湖,京杭运河贯穿市区,在其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其历史悠久,文化脉络独特而清晰。如今,苏州城的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设带来了经济腾飞的同时也伴随着老建筑的日益稀少,故而古建筑的价值逐渐被重视起来,意识到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支撑,保护和利用也开始深入人心。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苏州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对待一些年代不甚久远的近代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上,尚有不足之处。苏州的近代历史建筑虽存在历史不够久远,但贵在其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其中一些较为著名的近代建筑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建筑或控制保护建筑,但仍存在着一些沧海遗珠未被重视,但无论是文保建筑、控保建筑还是“沧海遗珠”,这些建筑都被一条无形的线相连——相同的历史文脉,它们有着一样的历史文化背景,然却散落四方、互相孤立,未曾被试做一个“文化共同体”来看待,本文所研究的南社建筑遗存便在此列。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苏州的城市建设需要丰富多元的特色文化作为支撑才能战胜“特色危机”、摆脱“千城一面”的现象。“近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于苏州历史是不可或缺的一章,期间发生了无数影响深远的不同历史事件,拥有同一个历史文化背景。而以苏州为发源地的南社,是一个在二十世纪初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社团。南社建筑遗存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珍贵实物,其与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紧密相联的历史以及南社成员的文学活动可被视为苏州的独特文脉。因此,有必要对南社建筑遗存人文景观进行保护和再生。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环境、历史与文化赋权的时代,苏州近代历史建筑正逐渐被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蚕食,城市发展与历史建筑的矛盾日益凸显,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以延续其生命、继承其文化;南社发源于苏州,为继承和发扬其人文精神,同样要对南社建筑遗存进行再生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南社建筑遗存等苏州近代历史建筑现状的调查分析,发掘其潜在价值,借鉴景观生态学、建筑类型学、文化生态学等领域的理论,以南社遗存为例探讨苏州近代历史建筑在人文景观层面的再生方法和途径,为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借鉴。我国关于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在人文景观层面、以相同文脉为线索进行整体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较欠缺。本文将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的分析,对苏州近代历史建筑从人文景观的角度、以同源文脉为线索进行再生研究,从而引发学者对其他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城市的近代历史建筑人文景观的再生思考,进而对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起到一定的作用。 南社是上世纪初成立于苏州的革命文学团体,是一个在近代中国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学社团,是苏州近代史上重要的篇章。对南社建筑遗存进行人文景观的再生研究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南社文化,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以南社遗存为例研究苏州近代历史建筑人文景观的再生策略,能够更好的将本文的研究落到实处,赋予以实际意义。
..........
第二章 苏州近代历史建筑人文景观的基础研究
本章是对苏州近代历史建筑人文景观的背景、构成、价值、现状问题等内容的研究,为本文相关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
2.1 苏州近代历史建筑的发展背景
2.1.1 发展演变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各项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开辟租界、租借地、通商口岸等,苏州也随之沦为对外通商口岸。随着我国国门的大开、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西方建筑体系输入苏州,对传统建筑体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以钢筋水泥为代表的西方建筑技术,从材料、结构、技艺等各方面颠覆了传统的以木结构和手工业为主的建筑技术体系;同时出现了工业建筑、金融建筑、城市住宅、宗教建筑、学校、医院等西方建筑类型,打断了苏州传统建筑体系以园林、宫殿、住宅、寺庙、道观、陵墓、桥梁等为主的纵向发展(如图 2-1)。因此,在 1840~1949 年这百余年的苏州近代历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条不同的建筑发展线路,一条是以西方近代建筑体系传播构成的主线;另一条则是苏州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历史分期我国学者众说纷纭,而本文研究各家分期方案,最终沿用邓庆坦在《图解中国近代建筑史》一文中的方案,将我国近代建筑史按其发展状况分为四个主要的历史时期。1840~1900 年为初始期,这一时期内的传统建筑还未收到西方建筑思想的冲击,西式建筑也大多局限在开辟的租界和租借地内,近代建筑的发展较为缓慢。1900~1927 年为发展期,以 1900 年为分界点,之后的二十几年内由于清王朝为挽救其危亡而走上了由上而下的“自救”之路,主动吸收西方思想,导致了中国的传统建筑体系充分受到西方建筑思想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转变。
..........
2.2 苏州近代历史建筑人文景观的构成要素
苏州近代历史建筑既有作为历史遗存方面的属性,也有作为人文景观的属性。后者集建筑本身、景观环境、历史文化等为一体,以人文景观的整体视角看待历史建筑。其构成大致可分为:物质性要素和非物质性要素。人文景观的物质性要素是客观存在的,能够通过人的感官被感知,不同地域人文景观的物质性要素受到非物质性要素的影响从而有所差异。苏州近代历史建筑人文景观的物质性要素可归纳为人工和自然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人工要素包括建历史建筑本身所包含的风格类型、空间结构和周边景观环境所蕴涵的城市肌理和街巷格局。苏州近代历史建筑的发展拥有中、西两条截然不同的体系,这两大建筑体系交融、碰撞,除苏州传统建筑的延续发展外(如图 2-2),还衍生出诸如西方古典、“中国固有形式”和现代主义等的建筑风格。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建筑风靡西方建筑界,并影响至苏州建筑成为了近代苏州建筑发展的主流。新古典主义建筑采用三段式,以轴对称的构图方式体现庄严肃穆的形象,多用于行政、金融类建筑(如图 2-3)。而浪漫主义风格则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又被称为哥特复兴式,多用于教会建筑的建造(如图 2-4)。
........
第三章 苏州近代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再生的策略建构 .... 23
3.1 苏州近代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再生的原则 .......... 23
3.2 苏州近代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再生的总体策略 .......... 25
3.3 基于时间维度的功能更新策略 .......... 27
3.4 基于空间维度的景观营造策略 .......... 31
3.5 基于人文维度的人文转化策略 .......... 34
3.5.1 静态人文转化 .... 35
3.5.2 动态人文转化 .... 37
3.6 本章小结 ...... 39
第四章 苏州南社建筑遗存人文景观的再生实践 ..... 41
4.1 南社建筑遗存人文景观的基本概况 .......... 41
4.2 南社建筑遗存人文景观的现状与问题 ...... 47
4.3 南社建筑遗存的功能更新策略 .......... 51
4.4 南社景观环境的营造设计策略 .......... 54
4.5 南社历史人文的转化再现策略 .......... 58
4.5.1 静态转化 .... 58
4.5.2 动态转化 .... 59
4.6 本章小结 ...... 60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61
5.1 主要结论 ...... 61
5.2 主要创新点 .......... 62
5.3 不足与展望 .......... 62
第四章 苏州南社建筑遗存人文景观的再生实践
本章运用上文所提出苏州近代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再生的策略对南社遗存进行实例研究,同时借助于实际案例来检验本文所提策略的正确性。本章主要分为基础研究、现状问题以及策略运用等部分。
4.1 南社建筑遗存人文景观的基本概况
苏州是南社的故乡,南社的三位发起人中有两位都是苏州吴江人士——同里陈去病、黎里柳亚子。在一千多名南社社员中苏州籍人士就有 157 位,占了全部社员的七分之一。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南社活动时期,苏州更是承担了南社主要活动场所的重要角色,并留下了为数众多宝贵的建筑遗产。而如今,新时期的南社研究也是从苏州起步,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会议、纪念展等。足以见得,苏州与南社的渊源之深非其他地区可以比拟。南社由陈去病、柳亚子和高天梅三人于 1907 年酝酿,1909 年 11 月 13 日于苏州虎丘张公祠成立,此三人皆为中国同盟会会员。南社于成立之初就有成员 17 人,活跃鼎盛时期其成员多达 1180 余人。他们追随孙中山先生,提倡民主和科学,推崇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相结合,致力于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南社于苏州成立之初便以推翻满清为己任,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革命相呼应,以文学为武器施革命之实。南社社员以诗文鼓吹革命、鼓舞士气的行为得到了各方面社会人士的强烈反应,除苏州外还在上海、南京、广州、沈阳、绍兴等各省市相继成立分社,彼时成为革命的一股重要力量。武昌起义爆发,南社成员英勇投身于运动,积极宣传反清革命。南社被时人称作辛亥革命的宣传部,与同盟会一起完成了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大业。
........
结论
苏州是一座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为数众多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有其独特的江南水乡情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苏州的近代历史建筑反映了近代苏州城的方方面面,透过这些建筑能窥知其过去种种,从而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历史继而开创更美好的未来。但在近年来的城市化建设中,正是如此宝贵的近代历史建筑被一点一点地毁坏、拆除,这些行为对历史建筑产生的不利影响是无法逆转的,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的重要性,然而单纯的保护是不够的,还需要这些建筑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合理保护、永续利用近代历史建筑并使其产生良好的人文景观效应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此课题对苏州近代历史建筑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人文景观的层面提出了再生的策略,并以苏州南社遗存为例做了实例验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如下:
(1)本文对苏州近代历史建筑人文景观的保存、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得出其保护与再利用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历史建筑本身,而应该将其上升到人文景观的层面,以整体的眼光来对待历史建筑。
(2)本文对苏州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得出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需要有机关联、协调发展,其保护工作需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过度保护而限制历史建筑的发展;再利用工作则更要注意“度”的把握,过度的使用会建筑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不利于保护。
(3)对于苏州近代历史建筑人文景观的再生应当根据整体性的原则在时间、空间和人文这三个维度上制定总体策略,再分别提出相应的具体策略。其中在时间维度上提出苏州近代历史建筑的功能更新策略,并应当根据不同的历史建筑类型提出不同的更新方法;在空间维度上制定景观营造的策略,将历史建筑融入到所处的景观环境中作统一的规划设计,做到建筑与环境、人工与自然的统一;在人文维度上提出人文转化的策略,将不同类型的人文分别转化为物质、空间和人的行为来实现历史文化的再现和传承。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2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