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近年来不断创新、发展迅速,引起人们对衍生金融工具规范化和会计处理的重视。对于承担套期保值功能的衍生金融工具,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准则制定机构制定了套期会计准则对其进行规范和处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IASB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准则制定机构;以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的《财务会计准则第 133 号——衍生工具与套期会计》,FASB 也是最早制定套期会计准则的机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两个机构也在重大会计问题上努力寻求合作与趋同。套期会计作为一般会计确认和处理的例外情况,一直是最复杂的会计问题之一。由于其使用成本高,会计核算复杂,披露不充分,监管难度大,受到实务界的诟病,IASB 和 FASB 致力于套期会计准则的简化和完善,多次向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来自不同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发布征求意见稿,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原有准则进行修订。2008 年 9 月 IASB 发布《降低金融工具的复杂性》的讨论稿,提出简化套期会计的问题;又于 2010 年 10 月发布征求意见稿,讨论套期会计的目标、套期关系的重新平衡以及套期会计有效性的条件等问题,旨在解决现有准则规定下,套期会计处理与风险管理策略的人为不匹配问题。FASB 也于 2008 年 8 月发布针对 SFAS133号的讨论文件,讨论套期活动的披露问题;2010 年 9 月发布《对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对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的修订》的评论信,针对套期会计处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IASB 于 2012 年 9 月发布套期会计员工草案,进一步扩大被套期项目的范围、简化套期会计有效性评价的方法,最终于 2013 年 11 月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9 号(IFRS9)新套期会计准则,取代原来 IAS39 中的套期会计规定。IFRS9新套期会计准则是目前关于套期会计的最新规定,它解决了原有套期会计准则运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套期会计处理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自 1975 年 FASB 最早在《财务会计准则第 8 号——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SFAS8)[1]中提出“套期保值会计”的概念至今,套期保值会计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主要体现在 FASB 和 IASB 制定的一系列准则规范中。FASB 和 IASB 的准则发展过程大体相似,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分为萌芽阶段、披露与列报阶段、确认与计量阶段以及发展与完善阶段。FASB 是最早研究套期会计的机构,取得的成果也一直遥遥领先。它在萌芽阶段主要是针对个别套期会计业务的初步规范。1981 年 FASB 发布 SFAS52《外币折算》[2],规定外币交易必须是专为且能够有效规避外币承诺与国外净投资的利率变动风险时才能运用套期会计核算,预期交易尚不符合套期会计处理的要求。1984 年发布SFAS80《期货合约会计》[3]主要规范了将期货指定为套期工具时的套期会计处理,在此规定可以对预期交易进行套期会计核算。虽然 SFAS52 和 SFAS80 的基本思想一致,都是通过递延使得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利得和损失在同期确认、同期抵消,但在应用套期会计的条件方面仍存在冲突。SFAS52 要求以每次交易为基础进行套期风险评估,而 SFAS80 要求以企业整体暴露在风险中为基础。在这一时期,IASB 的主要工作是探索国际套期会计准则的制定步骤和策略。IASB 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套期会计的准则,,相关规定通常作为金融工具规定的一部分。1983 年 7 月发布国际会计准则第 21 号《外汇汇率变动影响会计》(IAS21)[4],规范了外汇风险套期保值活动。
........
第 2 章 有关套期会计准则的概念界定和基本理论
2.1 套期会计与套期会计准则的概念界定
IASB、SFAS 与 CAS 有关套期的定义尚没有统一规定。SFAS133 并没有明确给出套期的定义,只是简单的指出套期是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避免未来的损失。IAS39 提出,套期是指指定一个或多个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能够抵消被套期项目中可归属于被套期风险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的变动。按照 CAS24的规定,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了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者多项套期工具,使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简言之,就是合理利用远期工具来规避现货交易的风险、稳定利润。套期会计就是在同一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或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抵消的结果计入损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套期会计处理的对象是套期保值业务活动。套期保值业务活动大多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针对预期会发生的业务,在金融市场上买入或者卖出远期工具;二是当现货买卖业务发生时,将远期工具平仓。按照一般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这将作为两笔业务,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会计处理,由于买卖期货合约的目的就是为了对现货买卖进行套期保值,为了体现套期保值的效果,需要将这两笔业务确认在同一会计期间,于是产生了套期会计。套期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会计处理,是一般确认和计量的例外情况,容易遭到滥用,需要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世界各国的准则制定机构为了规范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及相关信息披露而颁布的准则就是我们所称的套期会计准则。除专门针对套期保值业务的准则外,也包括任何其他准则中规范套期保值业务的部分,但不包括相关的解释和指南。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除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强调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合作,以实现利益平衡。在会计领域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想能够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当前已有很多学者使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会计准则的利益相关方在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綦好东、杨志强(2003)[47]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了六类会计准则利益相关者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程序的关注和认同程度,以及他们认为准则制定中应有的状态,发现不同利益主体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财政部)有较高的认同程度,但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不高。汪安乐(2007)[48]认为投资者与企业是一对利益矛盾体,准则制定机构是二者的利益协调者,而会计准则是协调利益冲突的结果。张智霞(2014)[49]提出应当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模式,保证在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同时减少执行成本,维护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广义概念,凡是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由于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受到影响的个人或群体都可以称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那么会计准则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或者可以进一步扩大到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由于这些利益相关者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改进发挥的作用不同,笔者认为可以将会计准则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三类:会计准则的制定者、会计准则的执行者和财务报告使用者。企业是会计准则的执行主体,他们希望降低执行会计准则成本,尽量少的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防止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而投资者、债权人和供应商是会计准则规定下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财务报告使用者希望获得足够多的会计信息以更充分的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做出更合理的投资决策,二者存在利益冲突,作为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即颁布准则的政府部门,除制定和发展会计准则所需承担的成本外,主要对会计准则的执行者和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起协调作用。因此会计准则制定和改进的过程是利益相关者各方不断协调、权衡收益和成本的过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制定准则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成本,还应考虑财务报表编制者和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利益。本文在评述 IFRS9 套期会计准则时,将体现出三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协调。
...
第 3 章 国际套期会计准则改进的具体问题分析........12
3.1 套期会计目标问题分析 ... 12
3.2 套期关系指定问题分析 ... 14
3.3 套期会计处理问题分析 ... 20
3.4 套期关系的重新平衡和终止问题分析...... 23
3.5 套期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 24
3.6 套期会计准则改进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 .... 26
3.7 小结 ....... 27
第 4 章 我国套期会计准则的建设和应用情况.......29
4.1 我国套期会计准则的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 29
4.2 套期会计准则在沪市上市公司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29
4.3 小结 ... 32
第 5 章 发展我国套期会计准则的政策建议.....33
5.1 准确定位套期会计和套期会计准则 .... 33
5.2 明确提出套期会计目标,制定原则化的套期会计准则.... 33
5.3 谨慎扩大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 ....... 34
第 5 章 发展我国套期会计准则的政策建议
5.1 准确定位套期会计和套期会计准则
套期保值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功能之一,IAS39 中的套期会计规定也是以衍生金融工具为出发点,但并非所有套期工具都是衍生金融工具,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套期工具将不断产生。套期会计准则也不应成为金融工具准则的一部分。一方面,套期会计有其独特的反映对象,即套期保值活动。套期保值活动通过指定一种套期工具解决被套期项目面临的被套期风险,也就是说套期保值活动通过共同的风险将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联合起来,运用套期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然后评价风险是否得到有效规避。这显然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环境及发挥的作用不完全相同,而且通过前面讨论的国际一般套期会计准则的改进可知,套期工具不仅有衍生金融工具,还可以扩展到非衍生金融工具。另一方面,套期会计处理方法是一般确认和计量准则的例外情况。将某项目指定为被套期项目后,可能改变被套期项目的计量属性,也可能将不再同一期间发生的两项业务对损益或权益的影响确认在同一会计期间,通过比较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方向和数量,评价其有效程度。因此,套期会计准则不同于任何已有准则,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避免将对套期会计的研究局限在金融工具或衍生金融工具,也才能够使企业合理披露其开展的套期保值业务及采用的会计处理政策。
........
结论
本文在评述 IFRS9 套期会计准则对 IAS39 套期规定改进的基础上,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准则改进的原因,指出“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是准则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分析我国套期会计准则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指出应该明确我国套期会计准则与金融工具准则的关系,并不断修订和完善我国的套期会计规定。主要从准确定位套期会计准则、明确提出套期会计的目标、谨慎扩大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严格界定套期关系的重新平衡、切实执行套期会计信息披露政策等几个方面,为我国套期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本文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我国企业开展套期保值活动数量有限,相关套期保值数据较少,本文只是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指出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没有采用实证研究,缺乏说服力。其次,本文只是研究 IASB 和 FASB 发布的准则,没有研究其他国家的准则发展情况。在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套期会计准则改进的原因时,只是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没有实地调查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3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