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性的大学校园空间营造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中国的大学校园规划建设是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发展变化的。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尤其是到了 1980 年代,高校的数量跨越式发展,教育类建筑的地位与作用得到空前的提高,因此政府及学术机构开始广泛重视大学校园空间规划建设的指导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20 世纪末,高校迎来了扩招的浪潮,不仅单个学校的学生人数大规模增加,同时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并扩建步伐也越来越快,教育设施和各项社会资源愈发集中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但随之带来的校园内部环境拥挤、教学空间和生活空间难以满足现有学生的需求、车辆及人流拥挤不堪、校园的舒适度大打折扣等相关问题却逐渐暴露出来。许多旧有的大学校园不堪重负,因此纷纷另辟新址,重建新校???。考虑到土地使用规律和城市管理者对区域开发带动的预期等因素,高校的新校区往往选择在城郊地带或城市新兴区域划设大面积的用地,用地范围动辄百余公顷,而建筑面积更是经常高达百万平米,成为惊人的超大尺度校园。一味追求大尺度的空间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单方面的展示了高校的规模与实力,却忽略了基于地域性的人性化考虑。校园规划当中缺少了对于生态、景观、社会、人文、心理等诸多方面的考虑,这正是现今大学校园规划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如何避免大学校园的同质化现象,如何结合地域性特征营造有特色有活力的校园空间,已经成为规划从业者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
1.2 研究意义
伴随扩招而出现的超大尺度的校园空间的泛滥,产生了以下三大危害:第一,校园特色危机。在短短几年间,以大尺度、大空间为特征的大学校园充斥着全国各地,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所谓的国际化校园潮流,虽偶有夺人眼球的新奇之作,但已经很难看到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第二,校园传统丧失。当代校园超大尺度空间的营造,普遍缺乏与老校区多年积累所形成的校园形象、传统凝聚力的对话,造成摒弃传统、破坏文脉的后果。这是对社会赋予高校人文前哨盛誉的一种否定;第三,人与自然的对立。以追求规模化效应为主要目的的我国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甚少考虑地域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所造成的影响,使得校园建筑与自然环境变得对立起来,其结果必定加剧愈演愈烈的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当今世界所倡导的可持续战略背道而驰。 面对当下我国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上述三大问题,学界迄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与案例解析,亦缺少对基于地域性的校园空间发展模式的探索,大学校园建设中的各种矛盾仍在加剧。本文针对当下超大尺度校园空间普遍存在的地域特征缺失问题,拟通过理论总结与案例分析的途径,立足于当下我国国情,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大学校园空间布局模式。期望有助于缓解大学校园空间建设所存在的突出矛盾,能够对我国普遍存在的产生相似问题的各类建设活动带来启示。
...........
第二章 国外大学校园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2.1 校园规划相关理论
国外很早就进行了校园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19 世纪末,美国著名建筑师欧姆斯特提出学校应能够尽量靠近城市,其环境应是自然的、公园式的,优美的环境能够陶冶和培养学生文明的习惯,引导学生自我尊重???。在欧姆斯特主持的伯克利校园规划中,第一次就校园的选址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和比较,并确立了校园与城市之间不可分割的观点。同时他还认为,校园并非一定要遵从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适度的调整和改变反而更有利于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更能够体现校园的灵活性与可持续性。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现今社会,许多国外大学均采用了这种灵活多变的布局形式,部分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校园顺应地势隐藏在山水之中,部分临近城市中心的校园与社区相依相成,互为补充。校园与城市被作为一体化的内容相看待。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结构中心亚历山大等人合著的《俄勒冈实验》,出版于 1975 年。该书以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校园规划为例深入研究了社区规划的方法,提出在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下,强调使用者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分组团建设的必要性,有利于各类建筑的有机组合以及与规划的协调,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评估与修改来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修正。1997 年出版的《校园与社区》中,查理斯·摩尔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他认为大学与城镇有着内在的同质性,应当像设计城镇一样地来设计大学校园。他强调连续而充满趣味的活动路线,强调公众参与所带来的特殊影响,其设计不再拘泥于所谓的内部空间外部空间,而是将一系列的空间和场所相互关联,通过特定的转折和沟通营造充满活力的线性空间。他所设计的克雷斯杰学院正是其校园规划思想集中体现的代表作品。
............
2.2 国外大学校园规划理论实践
国外自 17 世纪以来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大学校园,包括英国以古典院落建筑为主的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正规“学院村”以及建筑风格各异但校园布局规整的伯克利校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则是以建筑体量巨大为主要特征。这些大学形态各异,但其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均是以其所处的特殊地域环境为参照,依据其环境因素的影响建设而成的。 国外的大学校园规划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文化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改变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 18、19 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解放,各大中城市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新建了许多大学校园,其校园特征基本是采用古典建筑布局形式,以院落式空间为主要特点???。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则兴起了相对更加自由化的校园空间建设浪潮,校园不再拘泥于古典形态而是呈现多元化的局面。美国的大学校园开始强调开放性,以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校园的有机化发展为导向,追求校园与环境的生态融合。校园建筑也不再是中规中矩的轴线对称形态,逐渐出现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风格。最为典型的当属弗吉尼亚大学校园的建设,设计师以“学院村”的理念对校园进行了规划实践,对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后来的校园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 19 世纪末,国外的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开始大量引入欧姆斯特的思想,即以不对称建筑为主要元素,辅以自然化的场地建设,并逐步发展成为后期美国自由式布局的风格与特色。到了 20 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文化交流以及经济交往日趋频繁,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趋于多样化,这一时期也是欧美大学发展最为鼎盛的阶段。20 世纪中叶,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校园建设全面铺开,校园建筑的形象和校园规划的形态开始出现多层次、多风格、多元化的局面。大学校园规划建设更多的开始强调规划的功能性及灵活性,强调规划对自然的保护,体现校园的有效性及舒适性。
...........
第三章 国内大学校园规划的相关实践与发展趋势.....8
3.1 国内大学校园的起源与发展...........8
3.2 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现状问题.......9
3.3 大学校园规划发展趋势.........10
3.4 本章小结.........13
第四章 大学校园规划特色要素解读..........15
4.1 大学校园空间规划要素.........15
4.2 大学校园地域环境要素.........17
4.2.1 城市区位.......17
4.2.2 自然环境.......18
4.2.3 人文环境.......19
第五章 基于地域环境的大学校园空间特色表达.......20
5.1 地域性的内涵.........20
5.1.1 地域性的概念界定.......20
5.1.2 地域性的多种属性.......21
5.1.3 地域性的构成要素.......22
5.2 地域环境对校园空间规划的影响.........25
5.2.1 社会文化对校园空间的影响.......25
5.2.2 自然环境对校园空间的影响.......25
5.2.3 经济技术对校园空间的影响.......26
5.3 大学校园地域特色的营造与表达.........27
第六章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校园规划地域性特色营造
6.1 项目背景与场地特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江苏旅游业发展迅速,实现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旅并进”的良好局面,各项主要旅游指标增幅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作为江苏省旅游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坚持学习与实习训练紧密结合的办学方针,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等上级领导机关的好评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在全国旅游系统享有较高声誉。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南京城区的老校区办学条件尤其是办学空间已经成为制约该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校区用地狭小局促,教学硬件条件较差,办学设施陈旧落后,缺少现代化的专业教室及其他教学设施,学生公寓不足,教学资源匮乏。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教兴国”,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号召,贯彻落实《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0 年规划纲要》的精神,加快江苏旅游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江苏和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步伐,学校拟在南京江宁大学城按在校生 5000 人规模征地 400亩建设新校区。新校区位于南京江宁大学城北侧,用地边界临近城市主干道龙眠大道、城市次干道丽泽路和学三路,为几何三角形地块,总用地面积 27.02 公顷。
.........
结论
本文以大学校园中基于地域性的空间营造为研究对象,针对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中日益突出的文化特色、地域特征的缺失问题,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分析比较的方法,从要素表达及设计途径两方面,构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大学校园空间营造的理论体系,并且结合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进行了实例研究,获得如下认识:
(1)校园规划应结合地域性特征营造有特色有活力的校园空间,综合考虑社会文化、自然环境、技术经济状况对校园空间的影响,彰显其地域文化内涵。
(2)大学校园规划除了要在规模、形态、功能、交通、建筑、景观等方面满足空间要求,还要考虑地域性要素对其的影响。城市区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是影响大学校园地域性的三大要素。
(3)大学校园地域特色的营造途径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大学校园空间布局模式选择、景观体系的特色表达、建筑群体的特色设计。高职院校的规划还应当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考虑特殊建筑的功能需求。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45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