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乳腺癌钼靶X线诊断征像分析

发布时间:2016-05-24 08:10

乳腺癌钼靶X线诊断征像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方法 对我院1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乳腺癌患者X线征象:直接见肿块96例,见分叶征79例(61.7% ) ,毛刺征61例(47.6% ) ,钙化52例(40.6% )。结论 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另外要重视次要征象在X线诊断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乳腺 乳腺癌 钼靶X线摄影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乳腺癌患者正以每年2 %~6 %的速度递增,并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其发病趋向年轻化。钼靶乳腺X线照相诊断乳腺病的优越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国内应用也逐渐增多[ 1 ]。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8例乳腺癌病例的钼靶X线征象进行影像学分析,并结合病理诊断类型,探讨其直接与间接征象的特点,以提高对乳腺癌X线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 1 乳腺癌的钼靶X线特征  本组乳腺癌最显著的特征是肿块征,一般密度较高(与乳晕比较) ,根据其形态和边缘特点可有多种不同表现:常见肿块影特点: ①毛刺肿块:肿块边缘呈放射状分布的线状影,其长短、粗细、多少、密集度及形态各不相同;按X 线表现分为长毛刺、短毛刺、细毛刺、淋巴型毛刺、血管型毛刺、导管型毛刺、蟹足样毛刺、及潜毛刺等类型。毛刺肿块易于识别且特异性强,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有时瘢痕病灶亦显示类似毛刺征象,应予鉴别[ 2 ]。②模糊肿块:无明确的边界,边缘模糊,类似磨玻璃样较高致密影。其病理表现有大量炎性细胞渗出、出现水肿和癌组织破坏。临床于相应部位扪及明显大于X、线所见肿块时,有助诊断。如能结合间接征象,诊断可靠性更高。

3. 2 本组乳腺癌中多见的X线间接征像最主要的是恶性钙化征,尤其是早期乳腺癌,特别是临床不可触及的早期乳腺癌的唯一恶性征象。据统计,乳腺癌钙化出现率可达30% - 50%[3] ,本组钙化52 例, 占(40.6%)此种钙化与一般的硬化性腺病弥漫散在钙化不同,常呈灶性分布,可在肿瘤内或附近。特征性的表现为: ①小叉分枝状,②小杆状,③针尖状,④泥沙状, ⑤团族状钙化影。这种恶性钙化征的产生是因为癌细胞代谢较正常细胞旺盛,代谢产物导致内环境改变,引起腺泡和导管内钙盐沉积。钙化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有关,易见钙化的乳腺癌有:导管癌、单纯癌、大汗腺癌与髓样癌;而黏液癌、腺癌、早期髓样癌、良性肿瘤恶变等则较少见钙化。由于恶性钙化特异性高,也有作者将其列为直接征象[4 ] 。而某些良性钙化的影象学表现常为: ①皮肤钙化, ②血管钙化, ③粗糙钙化, ④粗棒状钙化, ⑤圆形钙化, ⑥环形钙化, ⑦点状钙化。认识和了解良恶性钙化影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应细加以鉴别,注意钙化灶的出现对乳腺癌的诊断有十分重要意义,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漏诊。
其次间接征象常见的有皮肤增厚及收缩(“酒窝征”) 、乳头回缩(“漏斗征”) 、乳腺结构组织变形、血管增粗等[ 6 ] 。皮肤增厚主要是皮肤淋巴管的癌细胞浸润、充血及淋巴水肿所致,可为局限性,亦可为弥漫性。X线片上出现皮肤增厚可早于临床体征,皮肤收缩是由于癌肿反应纤维化及收缩所致,有时小的深部病灶可见到皮肤收缩现象,是由于深浅两层浅筋膜与附着。乳腺结构组织变形是正常乳腺组织被肿瘤侵蚀、推挤而扭曲变形,且可穿越正常组织,病灶周围呈污秽状, 血管增粗系由于乳腺癌代谢旺盛血循环加快,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增粗,在肿块周边出现粗大的血管影,血管外形呈迂曲扩张,密集形成网状分布或可沿周围呈放射状,尤其是圆形或花瓣型肿块,若周围出现大量异常血管,即可作为确诊的重要参考[ 7 ]
3. 3 鉴别诊断
纤维腺瘤多发生于青春期前后,肿块边缘光整,一般无分叶,无毛刺,,表面光滑,活动度好。部分纤维腺瘤因周围慢性炎症、术后改变,病灶与周围腺体黏连,结构紊乱,易被误认为“毛刺”或浸润性生长。这类良性肿块与早期乳腺癌在形态及临床表现均无法鉴别,穿刺及手术活检是必要的。乳腺结构不良以导管腺体组织增生为主时,需与乳腺癌鉴别,尤其是病变发生于致密型腺体内。但乳腺结构不良多为单侧或双侧乳腺弥漫性病变,扪之有结节感但无明显孤立肿块。但当形成结节状腺瘤样增生或合并纤维瘤时鉴别困难,尤其35岁以上女性,需行穿刺活检以排外恶性病变[ 8 ]

3. 4  本研究通过对钼靶X线照相在128例乳腺癌的应用,对照病理资料分析其特征性表现,而认识乳腺癌钼靶X线的直接与间接征象特点,结果表明应用钼靶X线乳腺照相可以显示绝大多数乳腺恶性病变特征,有很高的定性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 1 ]  鲍润贤. 中华影像医学. 乳腺卷[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1.

[ 2 ]  刘伟娟.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9, 7 (2)∶108.
[ 3 ]  司徒红林,龚柳燕,周 力. 43 例乳腺癌高频X 线影像分析[J ] .中华肿瘤杂志,1997 ,19 :368.
[ 4 ]  吕瑞亮,彭 伟,郑春峰1群集钙化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意义[ J ]1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7, 8 (5) : 3311
[ 5 ]  何之彦,陈海曦,姚戈虹,等. 乳腺钙化的X线影像评价[ J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7, 13 (5) ∶332.
[ 6 ]  李树玲. 乳腺肿瘤学[M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206.
[ 7 ]  胡永升. 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83.
[ 8 ]  季亚莉,鲁东1乳腺癌的钼靶X线诊断[ J ] 1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12) : 11081




本文编号:48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48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a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