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谣言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30 05:12

第 1 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中国股票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内的媒体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表现在其获取信息的渠道被大大拓宽了。在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这些传统的传播平台之外,还增加了电脑互联网媒体,社交媒体,手机媒体等。这意味着,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由传统媒体转移到了新兴媒体,进而发展到移动数字媒体。这些新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原有的信息来源渠道,并使信息的获取更加快速、便利,同时获取成本却更加低廉。与此同时,在各个媒体平台上,节目类型更加丰富,种类也日渐繁多,使得不同类型的观众都能找到自己所希望看到的节目。在这种类似于“百家争鸣”的时期,不免因节目的相似性而带来竞争。如果所有媒体都进行良性竞争,从改善节目质量,提高人性化服务方面着手,这自然会带领媒体行业蓬勃发展,但是,事实却不随人愿。现在的媒体以吸引关注度、点击量、收视率为第一要务,因而会传播一些只吸引眼球的信息。虽然国家对传播虚假性消息有一定的规范与管理制度,但是,一些媒体人在传播虚假消息后会选择在一定日期或时间后进行解释,来弥补传播不实信息所造成的影响。但是,首先,受众群体在得到虚假信息后不一定会及时看到解释信息的公布,这样属于“有头无尾”,虚假信息依旧横行;其次,人们在得到解释信息后,会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看待信息,这使得解释信息的作用微乎其微;最后,由于近一段时间以来公众对专家的不信任,使得当专家出面解释信息时,会让公众产生抗拒,从而起不到解释虚假信息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在股票市场中,因为存在着巨大的利益收入,所以投资者会搜集各方面的信息来预测股市的走向,从而进行投资。因此,在股市中人们对信息的渴求更加强烈且更具有目的性。同时,在股票价格的分析方法中基本面分析是较主要的研究方法,其中需要对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而在近期内关于所要研究公司的利多或者利空消息则是研究的一大重点。所以不管投资者是出于有意或者无意间散布一些关于公司信息的谣言时,都会在市场中有所反应,当追随者即相信者越来越多时,就会对股价产生实质性影响。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1  谣言定义

西方学者研究谣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但关于谣言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则很晚。他们通常把谣言定义为未经证实的阐述,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问题或者解释,本身既不真也不假。

1.2.1.2  谣言的社会心理学及社会物理学分析

Nicholas DiFonzo 和 Prashant Bordia 借鉴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相信并发送符合他们信念和态度的传闻。他们还指出,谣言来源的可信度是人们充分相信谣言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说明,虽然有时我们会忘记是谁告诉我们的这个谣言,但是它还是存在一定的可信度。因此,即使散布的谣言来源于不可信赖的来源,也是可能被接受的。社会物理学家认为,人群中的舆论和传言形成和演化的机理与一般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相类似的,都遵循着由潜伏期变化到活跃期,进而过渡到衰减期的模式。当谣言处在潜伏期阶段时,表现为人们对某一突发性事件或是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均来自于个人,信息是分散的、无序的,并呈现出辐射状态,因而不曾也不会对公众产生强烈的影响。当这些意见慢慢集聚在一起,其信息密度也在随之增长。由潜伏期上升到活跃期后,意见的集聚进一步上升,但其在此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集聚方式:一种是速率为正的变化形式,即意见集聚速度会有一个正向加速度,使得集聚速度随时间推移而增大;另一种方式是负向变化,即意见集聚速度会越来越慢。当过渡到衰减期时,各种意见与看法会随着离事件发生日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而逐渐消散。这个观点给我们以启发:在股市谣言产生及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谣言所处的不同阶段来对症下药。

1.2.1.3  谣言的传播模型研究

国外学者在关于谣言传播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谣言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如 Mark V.Pezzo 和 Jason W.Beckstead 在研究中就证明谣言的传播是基于对某些事情的疑虑而产生的。近些年以来,大多数学学者对谣言传播的研究都是基于对传播模型的研究。Daley 和 Kendall 首先研究了谣言传播的现象,并提出了谣言传播的基本 DK 模型。而 Mak(i提出 MK 模型)和 Thomson,Murray主要集中在基于数学理论基础的谣言传播模型的分析。Newman、Csanyi 和 Smith则相信 DK 和 MK 模型在描述谣言传播的小规模社交网络中是显著的。但以上这些模型都存在一些缺点,他们或者忽视了社交网络的拓扑特征,或者这些模型都是不适合大规模的传播过程。Nekovee M和Moreno Y等在文章中也提到过,在上述这些模型中存在一个很重要的缺点,即它们要么就没有考虑到沿着散布谣言潜在的社会相互作用网络的拓扑结构,或者要么就使用的是高度简化的拓扑模型。

...................


第 2 章  谣言对股价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谣言的定义

谣言研究的两位奠基人 Allport·G·W和 Postman·L 在早期论文中将谣言定义为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进行传播,且目前并没有确定标准的特殊陈述。Morin·E 从精神病学的角度来研究谣言,他对谣言的定义也着重突出谣言的传播渠道为口口相传及其内容的不确定性。他认为谣言的发生和传播是一种失常的行为,是一种不理智的发疯行为。美国社会学家 Shibutani·T 则认为谣言是:一群人议论过程中即兴产生的新闻,且认为谣言从产生到扩散都是基于集体的一种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可以找到在现实中无法解释的情况的答案。这个定义很好的解释了为何谣言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及影响力。美国西北大学教授 Fine·G·A 和 Rosnow·R·L认为:谣言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广泛流传的命题。在 Fine 之后的文章中他又提到:谣言的界定标准不一定是其内容被证实为虚假的,谣言本身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

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在对谣言的定义方面,大方向是一致的,只在细节上略有不同。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谣言的界定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在国内,最早研究谣言问题的学者是陈雪屏先生,他于 1939 年提出:我们要想为谣言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实非容易。所谓“无根之言”或“传闻之未实者”,在新闻、供词、传说、宣传与历史中无不存在,与谣言相比较,仅有程度上的差别,并没有性质上的差别。他认为谣言只是程度性更大一些的传闻消息。周晓虹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研究“SARS”谣言,,在研究过程中指出,谣言内容并非都是虚假的,只是在传播过程中未曾得到官方渠道的证实而已,而且,有时谣言中的一部分有很强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本文中将谣言定义如下:首先,信息来源是模糊不清的,内容是未经过证实的;其次,谣言的内容多是与实事相关,或是可以引起关注或反响的话题;最后,传播方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


2.2  谣言作用于股票价格的理论基础

2.2.1  信息商品的供给-需求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 Arrow·K 在其著作《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中提到:人们花费金钱和人力想方设法获取信息,是为了改变自身在经济领域及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中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此的不确定性是具有经济成本的,所以对其的改变本身是有经济价值的。所以,把信息作为一种经济物品来分析解释,既是可能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一种商品,并给出该类商品的定义:本质是用于交换,并且可以满足人们在某方面的需要的信息产品;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具有信息类功能的商品。

信息商品作为一类商品,同时也具有商品所含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样,根据经济学中商品价值构成,可以将信息商品的价值用数学关系式表述为:

谣言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既然信息是一种商品,同时又具备价值及使用价值,则在现实生活中信息商品也存在着供给-需求关系。

.....................


第 3 章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谣言对股价影响验证 .............. 21

3.1  事件研究法 ....................... 21

3.1.1  定义 ..................... 21

3.1.2  适用范围 ................ 21

第 4 章  澄清公告对股价异常值抵消作用的影响分析 ............. 36

4.1  多元回归分析 .................... 36

4.1.1  研究方法 ......... 36

4.1.2  适用范围 .................. 36


第 4 章  澄清公告对股价异常值抵消作用的影响分析


本章在前文已经验证谣言对股价产生影响的基础上,运用 stata 软件对辟谣信息进行实证研究,以求找到在澄清公告内的何种因素能有效的在谣言散布后抵消其产生的影响。


4.1  多元回归分析

4.1.1  研究方法

因为本文研究的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关系,且数据中会有较多不显著变量,因此选择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计量分析。逐步回归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已有变量逐个引入计量方程中,在选择第一个变量时会将所有自变量逐个排查,选取最适宜因变量的一个自变量,以此列为基本方程。然后依次将每个自变量加入到方程中去。每新加入一个解释变量后,都要对方程整体进行 F 检验,并对方程中的自变量进行 t 检验,如果新引入的变量使方程整体 F 值上升,且 t 检验结果并不显著的话,则将该变量从方程中移除,再继续进行下一步迭代。直到没有显著地变量可以被选入回归方程,同时也没有不显著的变量从回归方程中被剔除为止。以此保证最后得到的解释变量集是最优的。经过逐步回归,使得模型中最后保留下来的解释变量既是显著地,同时又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4.1.2  适用范围

在去除多重共线性方面,较为常用的方法有主成分分析、岭回归以及逐步回归三种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已有的变量进行分组,并从中提取出较为重要的因素。这种方法较大程度的保留了所有变量的信息,不存在提出变量的选择情况。岭回归方法所剔除的变量均为高度共线性的变量,此种方法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共线性,对于变量的信息内容含量的考虑放在次要位置。逐步回归法适用于在更关注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显著性的情况下,处理共线性的情况。对于本文所要研究的模型来说,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十分严重的共线性关系,而且大部分变量的信息是具有经济学意义的,并不希望被剔除掉。因此本文是希望在保证解释变量个数的情况下尽量去除掉线性相关的解释变量。从这个角度考虑,选用逐步回归法是最为合适的。

........................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谣言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首先验证传谣和辟谣对股价产生的影响;然后通过对澄清公告的解读,并结合多元回归分析得到澄清公告对谣言产生抵消作用的 5 点因素,从而获得了一些意义重大的结论:

(1)在对利多谣言和利空谣言异常收益率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在谣言出现前一段时间内,市场已经对谣言产生了反应。表现在股价上则是在事件日前,异常收益率已经显著表达,分析的结果是因为市场上存在内幕消息所导致的。而在澄清公告中表明,谣言有 12.27%的比例被证实为真实的,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媒体平台仅仅是谣言的“传播者”,而非“制造者”。

(2)在澄清公告发布的当天,对于利多谣言,其事件日之后的反应为背离之前的走向;对于利空谣言,其事件日之后的反应为在 X 轴附近产生波动。利多澄清公告和利空澄清公告之间出现显著差异是值得深思的,这意味着在处理不同种谣言时澄清公告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3)影响澄清公告抵消作用的因素有网络发展程度,谣言的内容,澄清公告中两部分文字叙述的字数,以及在数据期内是否存在其他的停牌原因这五点。其中对于利多(利空)澄清公告的抵消作用,澄清公告中解释性的字数是正向(负向)影响,其他四点均为负向(正向)影响。从这部分内容中发现,谣言的真假对于澄清公告对谣言的抵消作用并不重要,反而在澄清公告中文字叙述部分的字数多少成为了较为重要的因素。在影响抵消作用的五个因素中,网络发展程度与谣言内容均为客观变量,在做澄清公告时无法避免,而余下的三个原因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澄清公告的抵消作用。当出现的是利多谣言时,澄清公告中对谣言的描述性文字尽量详实,对谣言的解释性文字尽量简练,而且澄清公告发布的时机尽量靠近因其他原因导致停牌的时间点;反之,当出现利空谣言时,澄清公告中描述性文字尽量精炼,解释性文字需要更加详实,而且要尽量避开其他的停牌事件发布澄清公告。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1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1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3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