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08 22:21

一、和谐校园与高校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和谐校园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

在 2006 年的第 15 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战略举措。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内外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状态。简而言之,就是实现学校办学水平、教育目标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学校师生关系、教职工关系亲密和谐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学校与外部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和谐校园正是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服务的——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校园的和谐。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其发展状况和谐与否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由此可见,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构成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路径,更是符合于教育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阵地,在整个社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必然会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形成重要的推动、示范作用。就目前对我国高校而言,这更是其提升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1.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任何国家(或社会)来说,高校都一直是高级人才汇聚、科学文化传承的场所。随着历史的逐渐推移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就国家范畴而言,它是该国科教活动的核心,是推进该国科技创新、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节点”;就文化范畴而言,它是排疑解惑、传道授业,使古往今来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得到继承和发扬的“纽带”。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语境下,它更是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和谐社会的整体运行体系中,高校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重要场所,是体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的“指南针”和反映社会思想与政治文化变化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为社会的进步不断提供先进的科技文化支持。由此可见,如果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无疑也就得到了重要保障。和谐校园的构建,事关和谐社会健康发展的大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和谐校园建设的战略方针,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


(二)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

既然校园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自然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具有相通或相似之处。当然,基于主体的不同,两者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然而对于“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这一问题,学术界争议颇多、尚无定论。作者在此试根据自身多年的在校工作经验,将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归纳如下。

1. 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高校主要是从事培养人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的精髓。在推动高校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最具主体性意义的,提升高校发展动力实质上就是调动人的动力。作为高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的广大师生,他们的动力就源于对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愿望和要求。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广大师生的主人翁地位越是得到维护,发展需要和价值追求越是得到认可,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越是得到提高,就越便于其自身动力的充分发挥,从而推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和文化成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反映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就是要改变以往相对僵化落后的管理理念、强调“人”在高校改革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因此,必须树立明确的服务意识,将广大师生的合理要求与实际利益置于最优先的位置,确保广大师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高校管理活动中来;要不断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大胆改革一切不利于学校和谐发展的落后的管理机制。

2.? 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

高校是传道授业、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重要教育场所。教育活动的实质是使知识得以传承和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要以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为条件。对于“教学环境”一词,传统观点通常认为在于学校的物质条件,即在所谓的物质的范畴内对其加以解释。显而易见的是,这种传统的解释方式不仅已不适应当今高校的发展需要,更有悖于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良好的物质基础固然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然而片面地注重物质方面而忽视对人的作用的发挥,必然会在实践中造成不良后果;其次,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与不断交流,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对于科学文化的发展是绝无好处的。由此可见,“大学与大楼”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开放的教学理念和自由的学术氛围,同样是良好的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广大师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学相长,共同投身教育实践之中;各类知识、思想也才能实现最大限度地交流、融合与创新;整个高校的各项工作亦能由此被带动起来,实现良性发展、和谐发展。

笔者在此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尽管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是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义,然而这种开放自由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和谐校园所倡导的开放自由,是指在非必要的情况下,高校的行政权力应尽量避免对学术活动的介入,对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现象,高校相关部门必须要及时发现、严厉处理;此外,对于一些以“学术自由”及“非政治化”为名行“自由化”、“去意识形态化”的种种思潮和行为,高校相关部门也应坚决抵制。

........................


二、当前高校行政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高校行政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俄国教育家康斯坦丁·乌申斯基曾在其著作《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中提出“学校三要素论”,即学校功能的实现要依靠行政、教育和研究三要素,其中行政是实现其教学、科研的基础。就这个意义上来看,行政工作的本源性要素——行政队伍,既是行政工作的主体,又是行政工作的基础。行政工作的进行离不开行政队伍的组织和实践,高校行政工作本质上就是行政人员以行政队伍为单位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忽视了对行政队伍的关注,行政工作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而关注行政队伍的核心就在于关注其思想政治风貌,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年来从事学校行政工作的实践感触和理论研究,笔者试将其作出如下归纳。

1. 部分行政人员的行为失范问题突出

总的来说,当前高校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作风优良,近年来教育战线不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正是对这一状况的最好注解。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部分高校行政人员在言语、思想、工作方式上仍在存在着亟待改善的问题。具体表现如:部分行政人员政治是非观淡漠,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不能用正确的政治态度看待和辨析,更有甚

者时常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妄加非议,产生了极坏的政治影响;部分行政人员受个人主义观念影响较深,把工作简单地视为谋生的手段,思想和行动充满功利主义色彩,缺乏奉献精神和自觉服务意识,对公益活动和集体活动缺乏热情;有的行政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积极性不高,视学校工作为儿戏,工作时间上网聊天、打游戏现象较为普遍。这些行为失范现象一方面是对学校正常工作的阻碍,另一方面也是对师德的直接伤害:既损害了高校行政人员队伍的形象,,又为学生树立了上行下效的不良“榜样”,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由此可见,目前部分行政人员的行为失范问题及其影响还是比较严重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则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2.部分高校行政部门不能正确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一些部门,特别是其行政领导往往不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态度较为懈怠,认为其“虚”、“空”,认为其没有实际意义;重视智育轻视德育,认为思想教育不如教研工作更有效果;观念陈旧,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适应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不到有效落实,常常流于形式。这些现象无疑是需要加以改变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高校的行政部门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也能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而在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地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模式,提高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更是不甘人后,这自然是值得褒扬的。问题在于,这些行为却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片面化认识——即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对学生的事”。正如前文所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绝不仅仅是学生,高校行政人员也必然要涵盖于其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顾前者而忽略后者,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期,更是要做到“两条腿走路”,兼顾二者的协调统一,如此方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发展。

......................


(二)我国高校行政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多层归因

强化高校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一支思想坚定、业务过硬的行政队伍并时刻保持其精神面貌的积极向上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义。如上文所述,当前我国高校行政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即部分行政人员的行为失范问题突出、部分高校行政部门不能正确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相关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持的不足。毋庸置疑,这些问题的现实存在必然会对和谐校园的构建产生严重阻碍,必须要早日加以解决。因此,探索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归因,结合有关这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的应对之策,推动相关问题的顺利解决便成为了摆在高校管理者及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切实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行政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归因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直接性原因:我国社会转型的客观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国人民的整体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此同时,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于,同样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和利益群体的多元化,原有相对固定化、同一化的社会意识也逐步向多样化发生转变。加之所谓的“西化”、“普世价值”及“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侵袭,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具体表现为一些高校学生甚至教师的政治思想淡漠乃至于蜕变,一些人奉行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解构”历史、否认党的领导地位成为“有思想”的标志;此外,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作用下,人们独立、自主和竞争意识得以充分地激活。但这个“激活”的过程也在相当程度上伴生着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倾向,这些不良倾向必然会对社会风气产生消极影响。当然,我们不能由于上述消极因素的存在而否定社会转型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校园既是独立于社会生活的“象牙塔”同时又是一个时刻与社会生活保持千丝万缕联系的“微型社会”,因此一些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必然会侵入校园并影响师生,那种简单地试图将校园与社会“隔离”的意图和做法注定是徒劳无功的——实际上,近年来部分高校行政人员行为失范,道德水平下滑乃至违法乱纪等乱象的频发,都与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在客观上所伴随的消极因素的影响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要加强高校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首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应对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

......................


三、加强高校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14

(一)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意识 ............. 14

(二)拓展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性 .................... 15

(三)创新教育手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15

(四)建立健全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机制 .................. 17


三、加强高校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一)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意识

教育决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播知识,教育过程更为根本的是思想的传承,道德的养成。就此而言,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思想风貌。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行为的受益者并不是单方面的,教学双方都应有所提高,充分实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最早出现于《礼记·学记》,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言,更须如此。高校应遵循“以德治校”的方针,在针对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更要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意识。

1. 实现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学校并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当今高校教师与学生均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之于他们的影响与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并无本质区别。一般地,前者受社会的影响还要高于后者。这一点所有的高校行政人员无疑都是深有感触的。客观地说,高校行政人员社会化程度的加深并非洪水猛兽,而是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必然现象。问题在于,随着高校行政人员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自然会被其带入校园,败坏校园文化生态、影响校园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必须强调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即正视这一群体社会化程度加深的客观现实,在教育实践中密切与社会的配合,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大力开发和利用社会思想教育资源,以地方党校为依托开展对高校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邀请各行各业的先进个人、道德模范等来校作报告;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红色旅游”,探访革命老区;针对当前高校行政人员普遍存在的心态焦虑、心理压力大等问题,主动寻求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等,调动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组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视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将行政人员纳入其中,使其与学生一道接受有关教育。

2.? 形成良好的周边环境

就“标本兼治”的意义而言,实现高校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更多地具有“治标”的意义。高校行政人员身处社会,时刻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繁杂影响——实际上,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具有正常社会所具有的大多数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单纯地依靠来自学校的教育以及行政人员的自律而实现“德治”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要想达到“治本”的效果,就必须从行政人员所身处的周边环境入手。行政人员身处的周边环境,就其范围可被分为社会环境与校内环境两个层面。就社会环境而言,各种媒体应秉承“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行业道德,在社会思潮泛多元化的今天,高扬主旋律,积极地对高校行政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引导;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严格把关,与文艺、媒体工作者一同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引导人们自觉欣赏高尚积极的文艺成果。如此方能消除各种歪风邪气,正本清源,将社会上种种不良之风对高校行政人员的影响降至最低;就校内环境而言,要加强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和谐文化,净化校内文化生态环境。如此方能为行政人员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周边环境,达到“治本”之功效。

.......................


结语

“和谐校园”是党和国家在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当今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背景下所提出的。“和谐校园”理念的提出与实现,必然会为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性发展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撑和光明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的新起点。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和谐校园的构建绝非一蹴而就所能实现。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高校行政人员以及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问题复杂而突出,这在思想政治领域尤为明显。就当前我国高校行政人员及行政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状况来看,结果并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其存在问题是明显的。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既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加强高校行政人员思想教育的必要前提。

为了推动我国高校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谐校园目标的早日实现,我们必须敢于自省、善于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克服思想惰性,在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前提基础上,深刻把握时代、社会、党和国家,以及学校自身的变化,批判性继承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在实践中发挥理论的重要作用,从而创造出满足于时代要求、历史与现实需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真正地实现高校行政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创新与提高。当然,笔者由于自身视野、学力、水平和论文篇幅所限,难免有所遗漏、有所偏颇,无法很好地对相关问题展开具体、全面、深入的介绍和分析,只能是在力所能及的方面稍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尽管如此,笔者仍希望通过对和谐视域下高校基层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能够在推动高校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校园和谐的方面产生助益作用。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4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4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c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