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万(1945年前)
第一章 1924-1928:初登银坛到“明星”时期的创作
卜万苍出生时,距离鸦片战争已经63年了,而距离清政府的灭亡还要9年。他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通埠的上海、天津等地正在被西方列强强迫式地进行着都市现代化的过程,在那些地方,既有高楼大厦、霓虹闪烁的繁华热闹,也有游妓卖娼、劳工被剥削的黑暗,它们被工业、建筑等渐渐断绝了与土地的联系。与此同时,被带进这些城市的,还有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这些相较于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新文化,既有通过教士传来的,也有有识之士“奋发图强”后在城市中传播开来的。这些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要依赖于报纸等媒体的出现,也需要时间的日积月累,才能水滴石穿、深入人心,但现代性思想观念特别是婚恋自由自主的思想却是在一步步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对摩登上海中的市民阶层尤为如此。
当时的中国正是处于城市/田园、新旧思想文化交织的时代,,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既怀念着过去,同时又害怕着未来,憧憬着未来。卜万苍正是这样一位导演,他生在未开埠的安徽,却被电影带进了摩登的上海,他身上所具有的矛盾性是尤为突出的。在南通时,他既喜爱传统的青衣,又迷恋新式的汽车。
卜万苍的家庭背景和所受教育及教育程度深深影响着卜氏电影的主题,特别是对都市现代化的认识。在关于卜万苍的生平经历的描述中,我们得知:一方面,卜万苍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他对乡村生活及乡村房舍比较熟悉,田园乡村也因此成为他影片的表现内容,除了他对田园乡村的熟悉外,他喜爱田园乡村,特别是在都市现代化的过程中,他的旧文人气质使得他对田园乡村依恋难舍,而早期都市建立过程中的罪恶、奢靡都市生活与质朴乡村生活的迥异更加让他迷恋乡村,排斥都市,这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为构建田园/都市的二元对立:一般采取美化田园生活、塑造表征田园乡村的美丽多情女性、丑化都市人、让都市“缺席”的手法。
……
据新闻报道,卜万苍祖父曾入仕途,遗产颇丰,卜父好享乐,家产逐渐败尽散光,卜万苍亲历家庭败落的过程,忽然醒悟,觉得遗产是靠不住的,遂决定离开扬州,找寻新的生活途径。他与兄长计议,把乡下的田产变卖后拿了一千余元,出外闯荡,他做过贩卖古董的生意,后来到了南通,当时欧阳予倩主持伶工学校,卜万苍跟着欧阳予倩学习,这是他投入戏剧运动的开始,也是他投入电影界的一个转舵。这在欧阳予倩的《谈谈卜万苍》中讲述的更具体些,“庐寿联昆仲开了南通汽车公司,卜万苍被邀请一起办事,后来寿联第二次从美国回来时候,想办电影,聘了一个摄影师,这是卜万苍学习摄影的契机”。南通的这家电影公司,据公孙鲁的《中国电影史话》上记载,是张季蹇在南通创办的中国电影公司,卜万苍正是向格罗金学习摄影的,中国电影公司由于经济困难,和顾肯夫的影业机构合并,在上海成立大中华影片公司,这也是他初登影坛任大中华影片《人心》摄影师的原因。在《陆洁日记》中,陆洁记载卜万苍是1924年1月24日加入大中华公司,那时的他21岁,1925年,他任大中华影业公司顾无为导演的《谁是母亲》19的摄影师,同时他兼任“明星”公司任衿苹导演的《新人的家庭》的摄影师。对于卜万苍的摄影水平,我们从欧阳予倩《谈谈卜万苍》一文中对《人心》的中肯评价中可知,卜万苍的摄影水平很高。
1926年,23岁的卜万苍终于等来了当导演的机会。他为民新影业公司导演了由欧阳予倩编剧的《玉洁冰清》。1926年,民新影片公司从香港迁往上海,租借大亨杜月笙在法租界杜美路38号的公寓为厂址,并购置了大批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器材。《玉洁冰清》由林楚楚、龚稼农、肖英、张织云、李旦旦、刘玉珊、朱耀庭、汤杰等担任演员,故事内容为:富翁钱维德放高利贷盘剥穷人。其女孟琪倾心帐房先生黄发渊之子伯坚,伯坚却因鄙视其父而有意疏远孟琪。
……
第二章 1931-1934:蜚声影坛的“联华”时期创作
卜万苍在“联华”的第一部影片是《恋爱与义务》,他既延续了”明星”时期对于新旧思想观念的态度,保留了鸳鸯蝴蝶派电影特质,“才子佳人”的叙事原型,依然建立在尊重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然而卜万苍在其中也不乏带有启蒙意义的现代思想观念,如,对婚恋自由自主思想和反抗旧有体制和传统的“新青年”形象的设立。在其影片《恋爱与义务》中,正体现了卜万苍在那个阶段对新旧思想观念的态度。对旧思想观念,他觉得是“义务”,对新思想观念,他觉得是“恋爱”。“恋爱”与“义务”是冲突的,新旧思想观念也是冲突的,而卜万苍总是倾向传统思想观念,造成一个在传统伦理道德影响下的。
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给电影中的个体带来思想上的困惑与生活上的悲剧。卜万苍改编自波兰女作家罗琛同名小说、朱石磷编剧的《恋爱与义务》一片正体现了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阮玲玉饰演的杨乃凡到底是选择“恋爱”还是“义务”,正是现代思想观念与传统伦理道德的交锋,最初杨乃凡选择私奔,跟心爱的李祖义(金焰饰)生活在一起,但二人因私奔为都市社会所不容,他们生活不顺,李祖义也落魄潦倒而死,十五年后,为了女儿平儿(阮玲玉兼饰)的幸福,杨把女儿托给丈夫黄大任(黎英饰),从这个故事梗概中可知卜万苍看到二者的冲突,但杨把女儿托付给黄大任的行为似乎又在化解二者的冲突,正如编剧朱石磷解释说:《恋爱与义务》,换句话说,就是“欲望”和“理智”的冲突,《恋爱与义务》所包涵的问题太多了。
……
由于时代的影响和导演自身所肩负的国家责任意识,让他也融入到了左翼电影的潮流之中。1931年9月18号的“九一八事变”及1932年1月28号的“一二八事变”相继爆发,让中华民族受到了日本的欺凌,同时也让全国人民与上海电影感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威胁,这样的时代背景让左翼电影在左翼电影小组的领导下蓬勃兴起(1933年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此外,一大批左翼电影工作者渗透到了电影生产的一线,或是从事编剧工作,或是以笔为矛,从事电影评论工作,如1932年“联华”一厂卜万苍和“联华”二厂蔡楚生分别导演的《人道》和《粉红色的梦》就受到了左翼电影工作者的批判。 1933年2月,中国电影协会成立,卜万苍被选为执行委员,与电影同人的交流让卜万苍的观念作了一些顺应时代的改变。
但值得注意的是,两片在主题上虽都具有“左翼”进步意义,但叙事上仍是依托于男女婚恋与家庭伦理叙事。可以说,传统的婚恋观与家庭观仍旧影响到了这两部电影的叙事。在《母性之光》中,慧英(黎灼灼饰)、小梅(陈燕燕饰)对家瑚(金焰饰)的选择来自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道德信条(如果当时人们普遍不接受这个道德信条,那么这部电影就不会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正如我们以现在的眼光来打量,为什么林寄梅(鲁史饰)这个后夫这么多年走不进慧英的心呢),而家瑚又是一个关心劳苦大众、痛恨资本家剥削的革命者。
……
第一节 “孤岛”时期古装片的成就......................................47
第二节 “沦陷”期创作及其是是非非..................................55
第三节 《渔家女》作为“卜氏”电影之集大成者.........................60
……
第三章 1937-1945:毁誉参半的“孤岛”与“沦陷”时期创作
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卜万苍去了实力强大的新华影业公司,他在上海沦为“孤岛”前的很多拍片计划被搁浅了,如为新华拍的《梵影仙踪》、为民新拍的《小绅士》以及他为艺华拍的《花开花落》。因为时局的改变,加速了新华制片方针的改变,即拍摄古装片,所以卜万苍在新华初期合导了《红楼梦》,并于1937年独立导演了他第一部古装片《貂蝉》。因为“孤岛”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电影的生产是以商业片、类型片的方式批量生产,并且在上海先后掀起了古装片和时装片的拍摄热潮。
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卜万苍1940年导演了《李香君》这部话剧,而且把顾仲彝根据《渔家女》改编成的《渔歌》以话剧的形式呈现在银幕上,可以说,在话剧上,卜万苍也是颇有心得。这一时期卜万苍的创作,固然会受到市场因素和公司制片方针等因素的影响,重复同一类型的生产,《碧玉簪》时就被逼上梁山,创造了导演以来的“空前速度”。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刚进电影界,从摄影师转为导演,执导了一些娱乐片。自从和田汉合作后,才心明眼亮地把电影作为寓教于乐的精神产品,但目前沦陷时期,只得见机行事了”。
在电影剧本改编上,欧阳予倩与卜万苍作了一个适时适地的改编。“木兰从军”的故事出自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的北魏民歌《木兰辞》,这首民歌称赞的是木兰的孝顺,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归来不用尚书郎”都是为了尽孝,歌颂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孝顺,但本片的编剧与导演对这个流传已久的传奇故事进行改编,描写逼迫木兰上战场的敌军的可憎可恶,在表现木兰孝顺的同时,增加了木兰爱国效国的影像。
……
卜万苍是中国电影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导演,他的电影从业经历不仅横跨中国早期电影的第一次商业浪潮,并最早将中国都市通俗小说的叙事模式融入到电影创作中,从而推动了中国式家庭伦理通俗剧范式的发展;新兴电影运动时期,他在1930年代的电影创作中也是主动向进步文化转型的导演之一,并产生了中国电影史上大量且重要的作品;孤岛/沦陷电影的商业电影浪潮下,他在以古装片为代表的家庭伦理通俗剧范式中嵌入隐喻式的抗日话语的表达策略也引领了那个时代的风潮;在香港国语电影发展中卜万仓作为上海南下影人的一个代表,他在战后直到1960年代的电影创作中普遍体现了当时困扰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的离散情怀。
卜万苍对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认同,体现的是现代性思想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走向胜利的过程。卜万苍的电影中对有关恋爱婚姻自由自主的看法,经历了排斥、忽视的”明星”时期,其”明星”时期的影片《良心的复活》《未婚妻》《挂名的夫妻》里,都强调尊重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并强调个体对其的顺从;再到矛盾、妥协的”联华”时期,在《桃花泣血记》里,由于家庭门户观念阻扰所导致的恋爱悲剧及“妥协式的大团圆结局”,《母性之光》《三个摩登女性》虽是左翼进步影片,但其影片故事成立的基础仍在于对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认同;而再到接纳认同的上海“孤岛”沦陷期,《两代女性》《渔家女》《牡丹花下》《红楼梦》等肯定和颂扬自由自主婚恋的可贵,可以感受到卜万苍思想在都市现代化过程中的与时俱进,但同时他仍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信徒,《木兰从军》中他让二者和谐共生,如果二者不能和谐共存,他则取前者这种自由平等自主的婚恋价值观,如《渔家女》。但有关都市的一个印象。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4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