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变革
一、大数据与数据新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以数据形式得以留存。以数据技术为基础,可供分析的信息量迅猛增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作用。由此,现代社会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也使人们的网络活动痕迹被抽象为数据,成为数据化新闻生产的基础。海量的数据带来了信息与新闻形态的变革,更带来更多的问题与迷惑,我们必须进一步探讨基于数据的新闻形态及其本质所在。
(一)大数据时代
1、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大数据”(Big Data)替代“物联网”“云计算”,作为物联网和云计算核心关键要素成为又一关键词,影响着社会生活各方面。对于大数据的概念,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其中,较为权威的界定为:“通过高速捕捉、发现或分析,从大容量数据中获取价值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这是就技术层面对大数据的界定。
相应的,大数据”(Big Data)首先是指信息或数据数量的巨大,而这种量是超乎传统统计单位的,其数据单位从 G 和 T 发展到 P、E、Z 等计量。2011 年,全球的数据量达到 1.8Z,这样一个数量级别的“大数据”,在常规时间内时间内无法用传统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因此,支撑海量信息处理的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不过,大数据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其内涵也不仅限于技术层面,其真正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掌握并利用海量的数据信息,更在于对新闻或信息数据隐含的意义进行非传统但专门化与专业化处理。这就要求大数据概念里的“数据”,必须具有可分析、可量化、可追踪等特性。换言之,海量的数据仅仅是基础,而对于这样庞大的数据的加工能力以及通过加工达到数据的增值,这才是大数据的真正内涵。
概言之,大数据的主要特点是海量、非结构化、实时处理。社会普遍将其特定概括为 4 个“V”,即 Volume(数据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多样)、Value(价值密度低)、Velocity(处理速度快)。其中,大数据概念首先是数据数量的“大”,即“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两个特征。这是大数据的基础,也是其质变的量化发端。
当前,我们正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技术发展的需求。首先,近十多年来,伴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各种用户数据的大量增加,已经超出传统数据处理的技术限度。其次,由于社交媒体的勃兴,用户在网上的行为数据、关系数据以几何级数增长。最为关键的是,最近几年大量无线互联网终端的使用产生了大量位置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知道用户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从而了实现信息的现场阅读。这些信息数据与传统的信息产生与传播方式有着本质不同,它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成为大数据以及大数据思维的基础。
.....................
(二)大数据与新闻传播
1、数据新闻:基于大数据的新闻概念
数据新闻的概念是近年来伴随大数据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而出现的。2010 年 8 月,在首届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国际数据新闻”圆桌会议上,对“数据新闻”有一种界定,将其视为一种工作流程,“包括下述基本步骤: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信息以过滤数据,可视化的呈现数据并合成新闻故事”。2013 年,《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思维的大变革》(BigData:A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work and think)翻译出版,作者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与《经济学人》数据新闻编辑肯尼思·库克耶在书中宣称,大数据取代传统的经验事实,成为人们获得新知,创造新价值的主要资源,也是改变政府与公民关系、市场与组织的结构的有效途径。在使用数据进行决策运作成为社会各行各业日渐兴盛的情况下,与之相应,新闻传播学界提出了“数据新闻学”(Data Journalism)的概念,即“数据驱动的新闻”(Data-driven Journalism)。这里所言数据新闻,首先是利用特殊的信息与数据处理软件为工具,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提纯、分析,发现其中的关联,挖掘数据背后的事件关联,并最终将有价值的信息源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解读数据背后蕴含的涵义,发现数据与公众生活之间关系的有别于传统新闻的全新新闻形式。从物质基础来看,信息技术与海量数据以及相应的分析手段,是数据新闻的基础。数据新闻以公开的海量数据为基础,运用各种现代信息与数据过滤、分析和可视化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成一个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信息整体,并最终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数据新闻的直接意义在于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并最终完全改变传统新闻生产的流程,创新新闻呈现形式。对传统媒体来说,大数据是一个重大的复兴转机。实际上数据新闻并不是数字新闻,跟精确新闻也不完全等同。在传统新闻概念中,精确新闻是指记者先确定新闻选题,然后在采写新闻时,尽可能使用精确的数字、应用实证地方法来分析新闻,而数据新闻是记者从数据中发现新闻现象,然后通过采访去解释新闻现象的产生,在数据新闻中,数据是记者发现新闻的一个源头,它给新闻采访提供线索和选题,数据不等于数字。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今公共信息越来越公开透明,数据新闻则顺应了这一总体趋势。短短几年间,已经有 30 多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建立了“开放数据库”,利用信息数字化技术进行政务公开,这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数据新闻”也是保障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等现代公民权的重要途径,成为完善现代民主的有效手段。其次,在社会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产业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新闻报道的标准越来越低,普及型的客户终端让社会个体成为新闻参与者、创造者与传播者,传统媒体在新闻事件报道中丧失其“第一落点”的地位等,“数据新闻”的发展能更好的为扭转这一趋势提供更有效的途径。
........................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生产
大数据条件下,海量数据一方面给新闻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基础,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变革。数据信息处理过程成为新闻生产的核心,对依据特定标准挖掘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按照特定需求重构事件并评价其价值,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新的特征。
(一)新闻生产流程变化:以数据挖掘为核心
数据新闻生产的主要职能是采用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提纯和加工数据信息,从纷繁复杂相互交错的数据云中发现新闻线索,理出事实和规律,按照特定目标为受众构建事实“真相”,并引导社会与公众解读这些数据对其意味着什么。在大数据环境条件下,数据新闻信息的传播具备了移动与自动传播、个性化与系统化传播、即时与全信息传播相结合的特征,传播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新闻呈现方式、新闻载体形式、新闻传播机制、新闻存储与维护方式,乃至受众接受方式等都与之改变,也就是说,大数据加速了整个新闻生产流程与目标的转变。
在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影响下,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新闻从业人员以及其他新闻参与者之间各个环节的结合更加紧密。
在新闻线索与选题的发现阶段,新闻记者与编辑需要更多地利用相关新闻数据库,来发现特定目的的新闻,运用信息处理系统重新发现新闻“真实”。而专业新闻从业人员与媒体人的职责应该是在计算机与数据库提供的线索指引下,进行采访与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
在新闻信息的采集、新闻要素的挖掘阶段,对于那些具有持续的数据形成机制的行业或领域,信息的采集将更较大程度的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实现其自动化,并以此为基础对数据信息进行知识挖掘。传统信息描述一般以线性指向为主,以组配分类、交叉参照等为手段揭示信息之间的各种联系。这种方式是一种单一二维平面的展示。数据信息发现系统则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本质的变革,使得文献信息由表面信息深入到各类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将复杂多样的信息节点之间多重关联充分揭示出来,而帮助用户与数据信息参与者发现潜藏在数据背后的有效信息。
......................
(二)新闻表现形式变化:可视化新闻呈现
传统新闻的生产方式,无非有三个步骤,即发现线索-进行采访-写作成文。这种生产方式也就决定了其内容特点与表现方式。传统新闻内容呈现趋向故事化,注重主题与细节吸引力,而与之相异,大数据条件的新闻表现方式则体现为可视化特征。
1、信息图表的可视化作用
目前,数据新闻报道的重要呈现方式是将数据信息可视化的图表与其相应的说明文字进行结合,在呈现方式上改变了传统的以文字见长的新闻报道方式。其中,数据信息图表作为可视化的重构成部分。信息图表是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形象化加工的一种方式。道格·纽瑟姆(Doug Newsom)认为信息图表包括如下内容:图表(chart)、图解(diagram)、图形(graph)、表格(table)、地图(map)和列表(list)等。一般情况下信息图表其基础在于发现和揭示数据的关系。通过数据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数据组合更深层的含义,由此对数据新闻事实的真相有更深入的认识,重新发现其特定意义。
从本质上说,信息图表不只是一种新的数据新闻表现形式,而是认识世界、揭示现实一种的新角度、新思维。信息图表首先是一种工具性手段,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说,其作用各不相同,由此决定了制作思路的差异性。数据可视化主要用于“量”与“关系”的形象再现。数据可视化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指将数据信息的“量值”或“关系”转化以直观的数字方式呈现出来。
大数据对新闻的揭示借助于图表形式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来,将多种类型的数据及其关系用图表中的数字对比呈现出来,能够更为直接地体现出各种数据现象之间的相关性。信息图表是数据信息萃取的重要方式。对于受众来说,这意味着受众可以用更小的代价更快地获得数据信息。使用互联网平台,信息图表可作物作为集纳各种数据信息的“容器”,以图表集成数据信息,可整合各类数据信息并进行信息导航。这种数字信息图表中隐含的链接,可以为用户提供原始素材来源。
以网易“数读”栏目为例。多数情况下,其所选择的新闻话题与同时段内全球各大媒体所关注的选题往往有较大吻合度。这主要是因为其确定选题的路径是相同的报道方式,皆以数据建立相关关系。这是其与纸媒等传统媒体报道最大不同。就目前形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改变传统的新闻叙述方式而采取了网络方式或以之为辅助,其趋势也日趋显著。上述网易“数读”专栏越来越多的采取数据图表的形式代替传统的新闻叙事,数据形式代替了新闻报道的大部分,文字则成了对其内容进行说明的辅助部分。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数据新闻的外在特征。
...................
三、从传统新闻到数据新闻 ................ 29
(一)传统新闻思维对大数据的制约 .................. 29
(二)新闻基本理念制约下的数据新闻 ................. 33
(三)传统新闻与数据新闻融合的理念与思路 ........... 36
三、从传统新闻到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不仅是一种技术概念,从传统新闻形式到数据新闻的转变也不仅仅是技术演进与设备的更新换代,而涉及到随之而来的新闻参与主体与新闻生产方式以及表现形式的转变。更为主要的是,在技术形态变革基础上所体现的数据新闻报道方式引起的新闻的数据挖掘中事件重构与价值评判的转变,以及这一系列变革所隐含的理念与思路。尽管数据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在近几年内突飞猛进,但是从传统新闻向数据新闻的过渡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媒体技术形式的发展,数据新闻参与形式将是复杂多样的,也会因此产生诸多问题需要做出选择。
(一)传统新闻思维对大数据的制约
大数据技术条件下,传统新闻受众的概念和实体均受到影响与改变:“一、新技术带来新的媒介环境,渗透日常生活的每个时空与角落、改变和重塑了个体-个体、个体-社会关系,引发结构性变迁;二、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包括动机、方式、效果;三、新技术改变受众集合体的内部构成,新技术引起‘受众’内涵发生变化、带来媒介观念和态度的变化。”以往,传统记者很难真正从不同层次、不同高度、不同视角来洞悉新闻事件的本原,明晰其因果,而这一点在大数据技术中可以得到有效地改善。
从微观上看,大数据改变了传统的新闻参与者及其参与方式,从宏观上看,数据新闻的传播格局与秩序也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传统新闻模式向大数据新闻转变的过程,也是建立公平的信息新秩序的过程。随着新的数据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的不断渗入,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思考数据新媒体对旧有的信息与传播秩序的冲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就是数据时代带来之前,或称之为前数据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昭示着建立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的必要性。近三十年来,由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基本仍处于工具性水平,世界信息传播格局和新闻传播秩序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但是,最近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传播技术及模式的改变,为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国际与社会信息与新闻传播的社会秩序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技术发展阶段性,这将是一个快速而又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目前,我们必须处理好传统新闻思维与数据新闻思维。
......................
结语:从技术到理念
大数据技术给新闻生产带来了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仅是新闻载体与外在形式的改变,更为显著的变化在于其生产方式与参与主体的变革,这其中,最重要的在于新闻生产思维与理念的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新闻生产变革奠定了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数据对于传统新闻生产理念应该或必然实现颠覆与代替。我们现在正处于大数据时代的初级阶段,传统新闻生产模式仍然占据着媒体主流,数据新闻还暂时处于新闻业的辅助性地位。尽管互联网、移动客户终端、社会化自媒体等技术让大数据与数据新闻已经充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继续以极快的速度发展,但是传统新闻生产仍难以被替代。
在变革的思考中,首先要弄清现在两种新闻形态的构成与发展形势。首先,大数据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新闻的报道形式与参与主体及其参与方式,给新闻报道创新了特征进而提供了更多可能。新闻报道的生产流程、叙事方式、传播方式正在经历着根本性变革。传统新闻所力求实现而难以企及的精准新闻报道在大数据技术条件下成为现实。但至少目前,单纯的数据新闻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新闻报道方式,其根源在于传统新闻尤其独特的优势,而大数据技术与数据新闻本身有诸多目前难以克服的弊端。应该肯定的是,传统新闻方式在大数据时代必然会历经创新,这是技术发展与受众需求两个方面所决定的。在新闻生产的转变中,新闻理念与基本原理将受到极大冲击,但其本质不变,数据新闻的阶段性发展必然受制于这些宏观理念。但是大数据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新闻生产与传播必然要在思维习惯与理念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必须从串联式因果关系思维转变为并联式的相关关系思维。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4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