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影响员工即兴能力的机理研究——基于在线社会网络的视角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现实背景
(1)企业在超竞争环境下需要即兴地响应市场变化
中国经济当前已悄然走到新的"转型阶段",进入了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政策的消化期巧P丽华和周明生,2014),这也意味着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另一方面,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技术的快速迭代对产业和市场的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愈发表现出动荡性、复杂性及不可预知性等特点。
在送样的背景下,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地响应市场变化就往往会被动挨打,甚至是被颠覆掉。从昔日的胶片业巨头柯达因为反应迟纯错失了数字时代的浪潮而不得不于2012年申请破产重组,到2013年乐视超级电视的横空出世让传统电视厂商直呼"狼来了",无不体现着在超竞争环境(Hyper-Competitive Environment)下企业快速感知和响应市场变化能力的重要性。此外,企业对市场的响应还表现出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动荡和复杂的环境使得企业难以通过以往的既有方案来解决眼下的问题,因此企业必须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企业在超竞争环境下需要快速和创造性(即"即兴")地响应市场变化(Pavlou&ElSawy,2010)。
(2)正莲勃兴起的企业社交工作平台为企业即兴提供了可能。
2012年6月微软以12亿美金重资收购Yammer软件的消息将企业社交工作平台这一类新兴的企业办公软件推向了公众的视野。之后,Salesforce等科技巨头纷纷跟进,布局企业办公软件的社交化。
由于需要制定好明确计划后再执行,进而再根据反馈结果进行优化调整,以计划和控制等为主要环节的传统管理理论在指导动荡环境下的企业经营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而即兴这一概念为企业快速有效地反应市场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
.....................
1.2研究问题提出
如前所述,在动荡、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越来越多地需要即兴地处理各种变化,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需要通过即兴能力的提升来保持其竞争力。近几年兴起的企业社交工作平台能够有助于企业内层级和地域障碍的破除,有助于企业成员更好地管理知识,激发新观点,因此企业社交工作平台为即兴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可能。然而,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提升即兴能力的具体机理尚未揭示。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重要的理论空白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识别企业社交工作平台这类软件的核心技术特征:
目前关于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研究才处于起步阶段,很少有研究深入讨论该类软件的核也技术特征,对于其可能有助于即兴能力提升的技术特征的识别更是缺乏。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之一是:识别对于即兴能力提升有所帮助的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核心技术特征。这一研究内容将为后续的内容展开提供前提。
(2)从在线化会网络的视角掲开企业化交工作平台提升员工即兴能力的黑箱;
即兴行为的有效实施往往需要行动者整合其所处社会网络的各类资源,而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对于企业员工在线社会网络的提升提供了可能。针对现有研究未能基于在线社会网络视角揭示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提升员工即兴能力机理的不足,本文将遵循科学严密的研究方法提出送一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这一研究内容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3)从权变的角度来探讨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对于即兴能力的提升作用在怎样的组织背景下更显著。
实践表明,同样是使用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有的企业使用效果显著,而有些企业的使用效果则不太明显。因此,本文从权变的视角出发,试图从沮织特征角度来探寻影响企业社交工作平台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以期能够更细腻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
.........................
2、文献综述
2.1即兴能力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即兴能力的内涵及研究层次
"即兴(improvisation)"是由词根"provision"衍生而来,"provision"原指"有安排地提供某物",加上反义前缀后,其意思就变成了"在没有安排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即兴最早在爵士乐演奏、戏剧表演等研究领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随着市场变化的愈发动荡,企业的即兴行为也越来越多见,因此,一些敏锐的研究者开始将这一概念迁移到管理学的研究领域中。Weick(1993)首先将即兴引入管理学的研究中,他指出,即兴是一种即时的策略,要求思考和行动的重合。同时,通过对即兴行为的深入描述和剖析,即兴并非完全随机的行为,而是有规律可循并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升的,也就是说即兴是可以能力化的(Weick,1993)。此后,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即兴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类观点。
本文采用Miner et al(2001)的定义(第二类观点),即从时间的重合及行为偏离两个角度来定义即兴。一方面,第二类观点目前被研究者的认可度最高(黄勇和彭纪生),另一方面,本文认为仅从计划与执行的重合程度来界定即兴能为过于片面,而资源整合的视角又其实可涵盖在行为偏离既往惯例的过程中,因为新行为的实施必然是会伴随着各种资源的整合。因此,第二类观点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即兴能力的本质内涵。
由于即兴能力具有组织、团队及个人三个研究层次,相应地,即兴能力的影响因素也应该针对不同的层次分别讨论。
......................
2.2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界定
在万维网建立之初,整个互联网还处于Web1.0时代,即各个网站的内容由专门的编辑人员创作、发布,网站浏览者只能观看网站的肉容而不能有其他的操作。2005年,Web2.0概念和技术得以提出,互联网用户不仅能够浏览网页内容,同时还能对内容进行评论、分享,用户甚至可以自己参与到内容的创建当中去,这极大地丰富了互联网的内容,同时也激发了用户的积极性。
目前企业常用的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有两大类,如表2-2所示。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类型众多,Leonardi,Huysman&Steinfield(2013)从软件的功能角度对这类软件进行了定义,即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是指能够让工作者实现下功能的基于web的平台:(1)和特定的合作者发送消息或者向所有同事广播消息;(2)能够公开地或者私密地选择特定的合作者作为沟通的对象;(3)能够对与其相关的文本或文件进行发布、编辑与分类等操作;(4)能够在任何时候查看组织中其他人在该平台上发布、编辑和分类的留言、文本、对话及文件等。Leonardi,Huysman&Steinfield(2013)认为,第四条功能将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和往交流软件(比如邮件等)彻底的区分开来了。
....................
3、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提升即兴能力机理:探索性案例研究............26
3.1案例研究方法概述..........26
3.2研究设计............26
4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37
4.1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提升即兴能力机理...........37
4.1.1技术特征对员工在线社会网络的影响.............37
5、基于问卷调查的模型检验............44
5.1问卷设计..............44
5.1.1问卷设计过程.............44
5、基于问卷调查的模型检验
5。问卷设计
5.1.1问卷设计过程
本章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对前文所提出的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提升员工即兴能力的机理模型进行检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及价值程度,因此本文遵循了以下的完整问卷设计过程。
.......................
6、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前面的五个章节深入、系统地回答了"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具有哪些核心技术特征"、"这些技术特征如何通过员工化会网络提升员工即兴能力"及"企业社交工作在怎样的组织环境中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等本文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章将对前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梳理及汇总,明确本文的理论贡献并提出对于管理实践的后示,最终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性和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6.1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理论研究、探索性案例研究及大样本统计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紧紧围绕"如何运用企业社交工作平台提升员工即兴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得研究结论如下:
(1)可及性、社交性及交互性是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三个核心技术特征;现有研究缺乏对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技术特征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基于可见、可编辑、可承接及可关联四个关于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可供性框架(Treem&Leonardi,2012),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提炼了可及性、社交性及交互性这三个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主要技术特征。可及性主要描述了企业社交工作平台中能够获取与工作相关的信息的特征,它与可见及可承接两个可供性相对应;社交性主要描述了企业社交工作平台中为用户提供了交流空间的特征,它主要与可关联这一可供性相对应;交互性主要描述了企业社交工作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编辑和调整内容的特征,它主要与可编辑这一可供性相对应。
员工要处理即兴事件往往需要其他人员的协助(Samra,Lyim&Reilly,2008),因此员王的社会网络对于其即兴能力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员工在线狂会网络的网络规模及关系强度对员工即兴能力即时性的维度有正向影响,而员工在线社会网络的网络异质性、关系强度及信任关系对于即兴能力的创造性有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54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