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基于AHP和QFD的“农超对接”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08 22:22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农超对接”对中国来讲,是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这种模式在其他发达国家早已成为普遍采用的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模式。下面就“农超对接”供应链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方面的反响越来越强烈。现代技术应用所伴随的副作用以及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是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会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外,还会严重打击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严重的可导致一个产业的崩溃;对企业、国家形象也会造成伤害,并且使其产品贸易机会减少甚至丧失,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其间接经济损失更多。然而,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国内消费者及农产品国际贸易因此遭受到重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些事故表明了我国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工作的缺失,也将会对我国农产品质量风险及安全控制工作的推进产生重大影响。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必须深入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不仅涉及到农产品的产中控制,还包括对农产品产地选址、农资的考察,以及农产品采摘后的加工与包装、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监控。而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以分散的农民为源头、供应链中间环节多、产品追溯性差,这使得农产品在质量风险方面很难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由此,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点聚焦在了创新和改进农产品供应链上,从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因此,“农超对接”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开始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

1.2 研究现状
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的概念在 1996 年由 Zuurbier 等学者第一次提出,其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这种供应链管理模式现在在欧美等许多农业生产水 平较先进的国家被广泛应用。Johnson 和 Hofman 提出,所谓农产品供应链,是由农产品生产环节参与者的一种纵向横向一体化的战略联盟关系,主要由原料供应者、生产加工者、产品物流和销售商等组成[4]。Liz Hall 和 Ryan 等则将农产品供应链定义为“通过持续改,进从生产到消费的工艺流程和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了使消费者的满意度更高的管理方法” [5]。Lowe 等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拥有提前期长、供需量不确定和总体利润小的特征,其回顾了前人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所使用的决策工具和技术,并分析得出农产品相关企业面临的新挑战[6]。M.H.Nagel 则认为在农产品整个供应链内形成一种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很有必要的,而农产品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区别在于:在原有供应链思想的农民利益保护的重点,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强调有机农产品推广率、抗风险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7]。 国内针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可是发展却很快。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物流供应链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加入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中来。针对农产品供应链这个热点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和观点。但斌等[8]通过构造一个指数形式的新鲜度衰减函数,目的是用新鲜度体现价值损耗量,用这种方法对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问题进行定量研究。林略等主要考虑时间约束下农产品的损耗和新鲜度,探索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管理[9]。王宁、黄立平在信息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产品 SCOR 模型[10],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研究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新模式。杨平等[11]提出了生鲜农产品的的物流供应链模型包括“二级供应链、两阶段物流、三类型物流链”。陈海权等[12]基于物联网提出职能农产品的应用,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流通运输、储藏保管、销售和消费各环节提出物联网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赵红霞和张江泉[13]站在分销商的角度,提出了绿色农产品闭环供应链模型,进而为绿色农产品闭环供应链下了定义,。康彪[14]研究了“农超对接”模式下物流经营及运行风险,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超市不同种类的合作关系模式,,并对比得出了进行风险共担前后,供应链风险所降低程度。 
..........

第 2 章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

农产品供应链是对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将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各方链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动态的网络结构。下面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介绍。 

2.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John B.Houliha 在 1985 年第一次提出了供应链的定义,他将其定义为一个涉及多个企业的整体性联系性的系统,首次强调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对经济产出的重要性。Martin Christopher 教授是英国著名物流专家,他在著作中给出了供应链(Supply Chain)的定义。他认为供应链是指指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上游和下游企业的流程和活动的网络组织。 根据美国供应链协会的定义,供应链现在已经作为一个术语现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是指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最终产品生产和交付的所有努力。供应链管理包括整个渠道管理供求,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制造和装配、仓储和库存跟踪、订单输入和管理销,直到最终交付给客户。我国《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 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Supply  Chain)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  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组织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给出一个供应链比较确切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和模式。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  。 Monczka,Trent 和 Handfiel 提出,供应链管理要求将传统上分离的职能作为整个过程由一个负责的经理人协调整个物流过程,并且还要求与横贯整个流程各个层次上的供应商形成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以系统的观点,对多个职能和多层次供应商进行整合和管理外购、业务流程和物料控制。
..........

2.2 供应链管理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所产生的价值是最终产品对顾客价值与顾客需求满足所付出的供应链成本之间的差额。供应链管理使节点企业在分工基础上密切合作,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资源共享和协调整个供应链,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社会库存,使企业竞争力增强,而且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生产与销售的有效连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目前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的设计与优化 (2)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 (3)供应链需求预测与资源计划 (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5)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管理 (6)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 (7)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系统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将影响供应链的持续安全运作及响应客户和满足客户的能力,这使供应链的风险管理成为全新而又急迫的重要课题。供应链中,由于各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巨大的影响。究其根源,大多供应链故障的发生都是因为供应和需求的中断,而中断原因可能是自然灾害人为错误、客户消费习惯的改变、技术失败、财务困境、意外事故等。经济全球化在为全球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因此,对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 

第 3 章“农超对接”供应链分析...... 14
3.1“农超对接”概念简介......... 14
3.2“农超对接”供应链常见模式..... 14
3.3  国内“农超对接”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15
3.4  本章小结....... 17
第 4 章 基于 AHP“农超对接”的供应链质量风险识别过程分析......... 18
4.1  影响“农超对接”供应链质量风险因素分析........... 18
4.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1
4.3 专家打分法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23
4.4 单层次的一致性检验与指标权重计算........ 29
4.5 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与总权重计算.... 31
4.6 计算和分析评估结果.... 34
4.7  本章小结....... 35
第 5 章 基于 QFD“农超对接”的供应链质量风险分析....... 37
5.1“农超对接”模式下质量风险的特点......... 37
5.2 质量屋基本原型.... 37
5.3“农超对接”下的质量屋模型..... 38
5.4 供应链质量风险传递的定量分析模型........ 39
5.5  “农超对接”模式供应链质量风险传递的定量分析....... 41
5.6  本章小结....... 44

第 6 章 “农超对接”模式下农产品供应链质量风险控制内容及建议 

6.1“农超对接”模式下质量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
经过上两章的对“农超对接”模式下供应链农产品质量风险的识别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看出在此模式下出现供应链质量风险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 
(1)信息流方面,信息收集的重要性体现在整个“农超对接”供应链中的方方面面,前期对于生产地点及周边环境的考察需要广泛收集生产地的各类测量信息,中期对于农户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控制信息;后期采摘时对于天气、政策、市场动态和物流配送等信息的随时把握等等。因此在风险控制时应当加大对供应链整个信息流的控制。 
(2)整体技术水平方面,能否有效减少“农超对接”供应链质量风险,其关键在于对于各个环节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物流配送技术和仓储销售技术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能否有效避免物流中的“二次污染”,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质量损失。另外,加工和处理环节的技术水平也直接影响到销售效率,减少销售环节的仓储压力及质量损失,从而间接提高品牌质量水平。 

(3)经营结构管理方面,超市或农业合作社结合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选择合适经营结构,是从根本上解决相关领域知识和技术空白的方法。只有因地制宜的选择好“农超对接”的具体实施模式,才能做好职责分工,把“农超对接”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基于AHP和QFD的“农超对接”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研究

.........

结论

“农超对接”模式是我国近几年积极推行和倡导的重要农产品流通方式,随着在我国实施这种模式的优势不断体现出来,也越来越受到农产品和供应链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文运用的 AHP 和 QDF 模型对“农超对接”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控制,对农产品质量的保证在理论上有较大的意义,在实践中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本论文完成了对“农超对接”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分析。在对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现状和风险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该项研究为更好地发挥“农超对接”的优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农超对接”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做好铺垫。 
(2)对“农超对接”农产品供应链进行风险识别的研究,依据是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本研究将“农超对接”供应链分为六个大的环节,分别加以分析,识别出一共 24 个二级指标即具体的质量风险因素。进而用层次分析法 AHP进行质量风险权重的打分计算,最后得到整个质量风险优先度的排名。 
(3)对“农超对接”农产品供应链进行风险评价。理论依据是质量风险理论,针对六个环节间质量风险传递的“牛鞭效应”,构建了“农超对接”模式下的质量屋模型。同时构造出实际顾客满意度值的差额的计算公式,即“农超对接”模式下质量风险的传递放大的最终结果。达到对质量风险的量化识别过程。 
(4)论文最后,提出了实施“农超对接”的建议和应当特别加以控制的环节,为我国研究“农超对接”模式提供了新的想法和思路。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4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4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2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