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中的货币锚地位及其经济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10 05:53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战后的日本经济崛起,到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横空出世,到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亚洲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 2014 年世界 GDP 的排行中,中国和日本分列第二、三位。不可否认的是,盯住美元这一事实对亚洲经济的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美元币值保持稳定,这种长期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国汇率的稳定,避免了国际间的货币竞争性贬值,为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美元的币值稳定性,此时,亚洲国家货币盯住美元非但不能保证币值和汇率的稳定性,反而引发了更多的外部冲击。

当今时代,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趋势日益显著,东亚地区制度化货币合作机制的缺失已经严重威胁到东亚经济体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东亚各经济体大多选择盯住美元,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体带来重创,并暴露了单边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东亚经济体开始探讨何种汇率制度最为合适。国内外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建立一个新的货币合作模式上,以求维持自身货币汇率的稳定性。在汇率合作问题中,关键在于选择一个实力雄厚的货币作为东亚区域内的货币锚。纵观东亚各国,拥有这种经济政治实力的也只有中国和日本,两国都在为成为货币锚而不断努力。日本经济的发达程度要高于中国,但是其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发展状态,且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采取的不负责任的日元贬值政策加剧了危机的蔓延,影响了日元的国际声誉,致使其对东亚经济体的影响力也逐年减弱。近几十年来,中国与东亚经济体的联系不断加强,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国际清算手段也越来越受到各国和居民的认可,这也说明了人民币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逐步提高。

......................


第二节 “货币锚”的相关理论

一、“货币锚”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货币锚”的概念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表述。Robert Flood 和  Micheal Mussa(1994)指出,“货币锚”表示被各国货币政策锚定的基准货币。主要分为三类:①固定“货币锚”,是指本国货币盯住某一种(一篮子)货币;②移动“货币锚”,是指从货币供应量和通胀目标出发锁定的货币政策目标;③基本“货币锚”,是指根据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来确定本国的货币政策。Mishkin(2006)提出“货币锚”就是一种衡量工具,货币当局依据这一工具来制定货币政策,并利用这种工具来管理本国货币。综上可以看出,不管如何界定“货币锚”,基本上可以将“货币锚”定位为目标变量,并依据这一目标变量相应地调整货币政策。但是,这样的目标变量分为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两类,分别对应货币的内部锚和外部锚。除了上述分类,“货币锚”还可以分为隐性锚和显性锚,通过有无经过官方认证来区分,前者是未经官方和法律认证的货币锚,后者是经过官方认证并与本国货币保持稳定关系的一种锚货币。

二、“货币锚”的特点

作为区域(世界)范围内的锚货币,必须具有其他货币所没有的独特性,大范围使用并不是一种货币成为锚货币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样,锚货币也不一定都是国际货币。

(一)发行国要具备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

市场内流通使用的货币实质上是一种信用形式上的货币,市场力量决定了它的使用人数和使用范围。当一国的经济实力足够强大之后,该国的生产总值、对外开放度以及国际市场占比等各项指标都将随之上升,其货币的认可程度也将会逐渐增加。

(二)币值相对稳定

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区域内或是世界范围内的锚定货币,其币值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基础前提。币值稳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较强的货币购买力,从而消费者愿意持有该种货币,这体现出货币对内价值的稳定性;第二,货币汇率变动频率较高,金融和贸易市场中货币持有者的兑换成本和风险会随之提高,从而会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因此,该种货币必须具备稳定的对外价值。

(三)网络外部性和时滞效应

从需求角度出发,网络外部性使得产品效用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不断增大;从供给角度出发,用户的不断增多以及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会带动该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从而形成垄断性质。而时滞效应可以看成是网络效应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当作为货币锚的国家经济和政治遭受重大危机和挫折时,由于网络效应、时滞性的存在,该货币并不会马上丧失去货币锚的地位。

...........................


第二章   东亚经济体货币汇率变动的特征事实


第一节 东亚经济体的汇率动态

2010 年 6 月 19 日人行宣布重新启动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冻结的汇率制度,推进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为了研究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各经济体汇率制度安排的现状,本文在采用日度汇率数据进行分析之前,将先对东亚经济体的汇率变动情况进行考察。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自 2012 年 4月 16 日起,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交易波动范围由 0.5%上调至 1%。另外,自 2014年 3 月 17 日起,将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波动范围由 1%上调至 2%。考虑以上现实情况,本文使用 Eviews6.0 对 2010 年 6 月 19 日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的日汇率数据进行图表分析,,分别考察东亚货币兑美元、日元和人民币的名义日汇率的变化趋势。

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中的货币锚地位及其经济效应研究

在整个考察期内,东亚各经济体兑美元和人民币的名义汇率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下面我们将依次分析东亚各经济体分别兑换美元、日元和人民币的日名义汇率的变动情况。(1)港元。中国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度,也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港元高度盯住美元,因此,港元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明显小于港元兑换日元和人民币时的汇率波动幅度。其中,港元兑换日元和人民币的汇率走势有所不同,前者处于波动性上升,后者处于波动性下降的趋势。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 2010 年至 2014 年间,日元和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差异性,日本经济发展受阻,困难重重,日元币值不稳定,而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2)新加坡元。新加坡元兑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大致相同,都是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但是比较起始点和终点的汇率值,可以看出,美元相对人民币其币值在下降,即人民币兑美元变现为升值。然而新加坡元兑换日元的汇率则表现出波动性上升的趋势,新加坡元相对于日元处于升值的状态。(3)马来西亚林吉特。林吉特兑换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情况十分相似,都处于波动性下降的状态,也就是说,相对美元和人民币币值来说,林吉特处于贬值的状态;然而在兑换日元时,汇率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


第二节 东亚经济体汇率相关性检验

2010 年 6 月 19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行进一步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为增强汇率弹性,将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人民币盯住美元政策解冻。2012 年 4 月 16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行进一步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为增强汇率弹性,采取扩大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浮动幅度的措施,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范围由 0.5%调整为 1%。2012 年 4 月 16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行进一步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并再次调整银行间即期外汇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波动幅度,将其在原有的水平上提升了一个百分点,即由 1%调升为 2%。这一系列的汇率调整会促使东亚经济体的货币汇率出现怎样的变动,需要对人民币与其他经济体货币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本文采用各经济体货币兑美元的月度汇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如表 2-1 所示。同时考虑外部大环境的变化,本文以上述时间点为截点,对数据进行了分段处理,再进行进一步检验。

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中的货币锚地位及其经济效应研究

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中的货币锚地位及其经济效应研究

相关系数是著名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设计的一种统计指标,用于衡量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取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我们可以将相关系数 r 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当0<|r|<0.3 时,视为变量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当 0.3<|r|<0.5 时,视为变量之间低度相关;当 0.5<|r|<0.8 时,视为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当 0.8<|r|<1 时,视为变量之间具有强相关性。

..........................


第三章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中的货币锚地位的实证研究...................21

第一节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21

第二节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22

第三节人民币货币锚地位的实证分析....................23

第四章人民币货币锚地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31

第一节积极效应................................31

一、获得铸币税收入.........................31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37

第一节研究结论................37

第二节政策建议.......................38


第四章   人民币货币锚地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在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东亚国家开始重视了美元统治下不平等经济带来的危害。当人民币实现在东亚经济体的货币锚地位之后,各经济体就能够更多地避免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各种风险。同时,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人民币在东亚区域内的货币锚地位同样给中国自身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第一节 积极效应

一、获得铸币税收入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可以从中获得非常可观的铸币税收入(吉松涛,2006)。当发行成本与发行面额存在差额时,具有货币发行权的国家就会获得这个溢价收益,这个溢价收益就是铸币税收入。当一国经济处于增长状态中,一定的铸币税能够帮助预防通货紧缩的发生。同时,在该国发生战争或者自然灾害等紧急时刻,铸币税融资也不失为政府应对短期危机的一种融资手段(范建军,2002)。

由于发行成本较低,人民币成为东亚经济体的货币锚的最直接的收益就是获得铸币收入,且同时获得境外资源的使用权。另外,从借贷角度来看,我国相当于取得了境外无息贷款,届时国内可用资金会比较充裕,在克服国内融资难的问题上出现了新的转机,这可以归结为人民币货币锚地位给中国带来的额外经济收入。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实现有助于我国获得来自其他国家的铸币税,同时,这些收入没有成本,将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李山,2013)。

以美国为例,美元铸币税给美国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直接收益,包括传统意义上铸币税,即由美国发行的在国外流通的美元所获得的铸币税;拓展意义上的铸币税,即在通货膨胀发生时,其他国家的货币面临贬值的情况下美国从中获得的收益;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带来的收益(宋芳秀、李庆云,2006)。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关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从东亚经济体货币汇率变动的特征事实入手,通过数据检验和分析,从而看出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内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人民币货币锚地位初步得到体现。定量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借鉴 Frankel 和 Wei(1994)提出的外部货币模型,利用 2010 年 6 月 19 日至 2014 年12 月 31 日东亚各经济体、美元和欧元兑瑞士法郎的日汇率数据,实证检验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中的货币锚地位是否得到实现,结果表明,人民币已经逐步成为东亚区域内的主导货币。定性分析主要是正反两面阐述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内的货币锚地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美元的霸主地位有所动摇

2010 年 6 月 19 日中国人民银行实行汇改之后,美元依旧在东亚经济体的货币篮子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近年来美元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美元的汇率波动十分频繁,美元的币值缺乏稳定性,同时亚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比较复杂,美元已经很难在东亚区域内占据霸主地位。

二、日元和欧元几乎退出货币锚竞争

2010 年人民币汇改之后,日元和欧元几乎退出了东亚各经济体的货币篮子,而且与美元较为相似的是,日元的币值和汇率也处于一个不太稳定的状态,波动较为频繁。泡沫经济的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日元的国际化进程障碍重重,日本与东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纷争不断,这些都成为了妨碍日元成为东亚各经济体的货币锚的关键因素。

三、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逐渐稳固

人民币通过对自身汇率制度的改革,不断完善自身的货币体系,在逐步走向浮动汇率体系的过程中为东亚各经济体汇率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随着人民币汇率与东亚各经济体货币汇率关联度的不断提高,中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与金融制度的不断健全,人民币对东亚各经济体货币汇率变动所起的作用力逐渐增大,且对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币在东亚经济体中的货币锚地位将越来越稳固。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5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5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f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