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它是指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著名语言文学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①文言文即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指的是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与历史散文、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时期的八股文……这些都是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也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为了研究的需要,本论文中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选入初中语文或者初中课堂教学内容的古代诗文。文言文作为我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重要窗口,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比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2011 版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规定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② 在海南地区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的考察仅限于课内篇目。尽管如此,教学现状仍不乐观。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着”教师费力,学生怕学”的现象,很多教师都曾尝试过多方面探索,收效甚微。大部分学生将其归因为文言文太难,上课内容枯燥难懂,学习难度大。其实不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言,如果学生对文言文教学产生兴趣,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快乐,找到成就感,相信文言文学习会是另一个局面。 另心理学与教育学关于兴趣的研究日趋成熟,兴趣是非智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它是智慧活动的推动者或调节者,是智慧活动中保持智力因素操作的的动力系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的结果,甚至有“兴趣决定学习”的说法,可见兴趣的作用。
..........
二 本课题研究情况综述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开始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开始拓展到语文章相关的写作背景、作家生平经历等相关信息,对文言文的教学,也逐渐走出仅仅就翻译而谈文章的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关注到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中。 刘凌志在《论审美视角下的文言文教学》中提出文言文教学要“寓教于乐”,他认为“文言文教学不只是字、词、句、段的翻译,文言文教学不只在于文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审美,发现文言之美”; 在《当前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中陈礼林表示一堂好课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是思维的碰撞、激情的火花,课堂上要注重双向互动,师生、生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孙宏在《谈文言文复习方法》中提出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习为游戏。在语文课堂上改编课本剧、朗诵会、猜谜、知识竞赛等,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渠道变宽了,学习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苦恼。在教学组织时,也开始注意到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几位老师的方法,改变了以往文言文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局面,对文言文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
第一章 激发与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在中学语文教育内容当中,文言文占有重要比重。就人教版语文教材选入文言文篇目看,七年级语文每个单元必有一篇,八、九年级课本里必有两个单元。在语文考试当中,文言文的考查也占有重要比例。再加上文言文所使用的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间有一定差异,学生理解困难,因而教师在准备文言文篇目教学时,往往花费大量的功夫,可就学生学习情况看,却并不理想,文言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在我的语文教育经历中,我也发现学生对文言文存在畏难情绪,学生对文言文本身并不喜欢,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就表现得兴趣缺缺。 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影响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原因。本章节结合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教育实际,主要谈谈激发与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一 激发与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重要精粹,是我们炎黄子孙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初中学生作为未来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力量,有必要并且有责任学好文言文。 现行 2014 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就文言文入选数量上看,各册如下:七年级共计有 13 篇文言课文,其中有一篇为共计 4 首古诗,占课文总数的 21.6%;八年级共计有 20 篇文言课文,其中有四篇课文共计 17 首古诗,占课文总数的 33.3%;九年级共计有 18 篇文言课文,另有一篇共计五首古诗,占课文总数的 36.7%。另外,每册书后均选录有 10 首古诗,六册共计 60 首。单从数量上看,51 篇课文、91 首古诗,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的比重可见一斑。就考试内容上看,一份语文试卷一般包含有这样看两道题:10-13 分的诗歌填写及 10-16 分文言文阅读,占到语文试卷分数的 16.7%-24.1%,其中还不包括涉及相关文言文知识的其他题目。就文章内容看,2014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多选取先秦以来的《诗经》、《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战国策》、《世说新语》、《史记》等经典作品中的广为传颂的优秀篇章,以及中国历史上大家名篇。其中有《虽有嘉肴》、《智子疑邻》、《狼》等经典发人深省,也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处世哲学,有《愚公移山》感天动地的坚持,也有展现赞美祖国山川之美的各类游记,也有论辩色彩浓郁、人物个性鲜明的各家之言,更有几千有优秀文化历史的《论语》、传诵千古的名词佳句。可以说,入选教材的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
二 激发与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可能性
文言文自身所具有的丰厚文化底蕴,语文教育的现实及初中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了中学生必须学习文言文,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激发与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可能性: 首先,初中阶段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或是历代经典作品的经典篇目,是民族文化中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中充满着历代先贤的智慧之光,洋溢着丰厚的人文内涵,承载着古代中国人民朴素的个人情感及家国情怀。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流传至今,吸引了无数的目光。从美学的角度讲,美的事物能引起人们不自觉地追求,“大的快乐源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因此,文言文自身之美为激发与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提供了可能。 其次,文言文本身是古代汉语书面语,它是现代汉语的前身,二者间也有割剪不断的联系。许多源自文言文的典故、成语、俗语、词汇及写作方法,现在仍在使用。如《孙权劝学?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刮目相待”一词,就是是现在使用的“刮目相看”的源头。又如古代汉语词汇“朝”:本义名词:月落日出的大清早,读音为 zhao1,例“朝气”、“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第四》);又借代引申为名词:日、天,读音为 zhao1,例“今朝”、“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 ·告子下》);本意又可通过词性引申为动词:晨会拜见(皇帝),读音为 chao2,例“朝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再借代引申为名词:以政权为标志所划分的时代,读音为 chao2,例“朝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由动词晨会拜见(皇帝)递进引申为动词:面对某个方向,读音为 chao2,“面朝大海”;再词性引申为介词:向、对,读音为 chao2,例“朝前看”。
..........
第三章 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对策 ....... 21
一 学生如何激发和培养自身文言文学习兴趣 ......... 21
(一)认知上:充分认识文言文自身价值....... 21
(二)情感上:摒弃抵触、畏难情绪,在发现中找到快乐 .......... 23
(三)行为上:变“被动”为“主动”,亲近文言文 ....... 26
二 教师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文言文学习兴趣 ......... 27
(一)教师自身要提升对文言文的兴趣 ..... 28
(二)提升教师语文素养,特别是文言文素养 ...... 28
(三)改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 29
第三章 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对策
2011 版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和教师是文言文学习当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章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谈谈激发和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对策。
一 学生如何激发和培养自身文言文学习兴趣
文言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它的命运实际上是与传统文化的命运紧密相联的。“没有文言,我们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中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学习文言文更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现仍就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谈谈激发和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对策:“认知是情感的源泉”,认知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初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文言文自身的美。只有让中学生真正意识到文言文的价值,他们.的文言兴趣才能真正得到激发与培养。2014 年人教版初中阶段语文教材来看,选取的文言文多源自于我国古代经典著作。 诸子散文:选入 2014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有儒家经典《论语》中的《<论语>十二章》、《孟子》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墨家经典《墨子》中的《公输》;道家经典《庄子》中的《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豪梁》,《列子》中的《愚公移山》,《淮南子》中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塞翁失马》;法家经典《韩非子》中的《智子疑邻》等。诸子散文是诸子各家思想主张的结晶,包含着中国古代先贤的哲思,我们现在常说的“温故知新”“民贵君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均源于此。
.........
结语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而导致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太乐观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因此,有效地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迫在眉睫,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课堂上,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就会陷入死寂,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我们教学的有力保障。在对激发和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首先要立足于文言文自身,从文本中去挖掘兴趣点,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从教学活动的两大主力“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据此寻找到一些对策。 不管教材如何改变,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学习的定位与之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始终不曾改变。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有价值且亟待探索的一个领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将蕴含于文言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出来,教给自己的学生,将其发扬光大;同时,蕴含在文言文中的写作方法、文字史等知识对现代语文教学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也同样大。鉴于本人教学经验较浅,因此文章所表达的一些观念与建议,难免有不足和偏颇之处,期待专家与同行的指点。 最后,笔者希望所有热爱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语文教师,都能以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灿烂文明为骄傲和自豪。相信即使是在当代,文言文仍然有着大放异彩的潜力,文言文教学的前景也会更加美好!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6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