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家庭医生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18 05:07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守护居民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及降低医疗总费用,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区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发展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保证,也是体现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世界上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其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特别是在有些国家,家庭医生制度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不仅形成了其独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还建立了良好的配套保障制度,家庭医生真真切切发挥了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家庭医师组织曾共同指出:在新世纪中,平均每 2000人口就要配备 1 名家庭医师,才能满足人们对基层卫生保健的需求。现阶段卫生领域对家庭医生的需求量很大,要如何培养和引进专业的全科人才,将成为未来国际医疗卫生学术和实践领域的关注焦点与研究趋势。 随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经过形态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已经进入了深化内涵的阶段。鉴于家庭医生对于守护社区居民健康的意义重大,加上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声呼吁,我国近年来也在大力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由于基本国情及长期以来的医疗背景差异,我国正面临着家庭医生本地化服务模式的创建问题。国家政策层面也在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建立及服务标准的形成。 2011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 号),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我国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总体目标,即到 2020 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 2-3 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此外,意见还指出要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多渠道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改革全科医生的执业方式等[2]。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本研究预期实现以下两个主要目标: (1)构建家庭医生素质模型; (2)设计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 

1.2.2   研究内容
本文围绕以上两大主要目标确定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绪论部分、理论综述部分、研究设计部分、调研实施与数据分析部分、基于素质模型的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设计部分、总结与展望部分。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对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目标与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等进行详细阐述,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对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包括国内外家庭医生服务、素质模型构建理论基础、家庭医生素质模型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综述部分,系统梳理现阶段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优势与不足,进而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内容和意义。 第三,开展研究设计,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研方案,选择统计方法,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好准备。 第四,选取上海市 Q 区的家庭医生展开问卷调查,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修正、检验模型,并确定素质模型的标准化路径及各维度、指标的影响系数。 第五,基于修正后的家庭医生素质模型,设计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
........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家庭医生研究现状 
所谓家庭医生,根据美国家庭医学会的解释,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其宗旨是将医疗重点放在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形式上,即对所有家庭成员,无论其年龄、性别、病变的器官或疾病的种类,都始终负有医疗上的责任[8]。 1991 年,WONCA 曾声称家庭医生就是指全科医生,只是各个国家或地域称呼不同,“家庭医生”或“通科医生”一般是一些欧美国家的叫法,而亚洲国家一般称呼“全科医生”。 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疗的执行者,其所受的训练和经验使他们能从事内、外、妇、儿等若干领域的服务;对于家庭成员,无论其性别、年龄或发生的身体、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问题,均能以独特的态度和技能,提供连续性、周全性、综合性、负责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我国在现阶段,由于医疗发展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家庭医生的角色则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公共卫生医生和社区护士为支撑的全科服务团队来承担[9]。鉴于这几点,本文在进行相关文献分析及总结时,,将着重关注国内外全科医生素质模型构建方面的研究现状。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是英国、美国和古巴。英国家庭医生首诊、预约接诊及与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机制是其主要特点,这既减轻了专科医生的负担,又便于社区居民,确保了服务质量[10][11];美国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是家庭医生区别于专科医生的最大差异,使其能够有效关注居民的心理需求,以便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12][13];古巴则是世界上人均家庭医生数量最多的国家,其在居民的预防疾病、保证居民健康上做出了巨大贡献[14]。 我国的家庭医生制以所服务区域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责任区家庭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贫困居民等为重点服务家庭,开展的工作已涉及到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等,简称为“六位一体”服务。  
..........

2.2   素质模型构建理论基础
对于素质的概念界定,从研究兴起就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18]。有学者将现有定义综合为三大派系,分别为教育学派、心理学派和商业应用学派[19]。下面仅介绍几个学者的典型定义。 McClelland(1973)首次提出素质(胜任力)概念,并将其界定为能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角色或者情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潜在的特性[20]。 Spencer, L. M 和 Spencer, S. M(1993)认为素质特征是指人格中潜在、深层持久的个人特质,能够预测个人工作行为与绩效的好坏,且因果关系较强[21]。 彭剑锋,荆小娟(2003)指出,素质是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这个个性特征的集合能够促使个人产生优秀的绩效,它不仅能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某项工作,也能决定、区别绩效水平[22]。赵曙明,杜娟(2007)也认为素质是个人所具有的对工作绩效有显著贡献的一系列特质[23]。 Brill, Bishop, Walker(2006)认为素质是一个人具有并用于产生成功表现的任何特质,包括动机、特质、技能、自我形象、社会角色或者知识等[24]。 萧鸣政(2011)则对以上学者的概念进行了延伸和发展,他认为素质是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高绩效者所具备的个体特征,它可以测量与开发,并能将高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区分开来,既包括潜在的,也包括外显的个体特征[25]。 本文对素质概念的界定,采用的就是萧鸣政(2011)提出的概念。素质模型,就是个体(组织)胜任某项工作任务的一组素质特征要素的组合,或者说是担任某一特定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素质的总和。 
.........

第 3 章  研究设计 .......... 16 
3.1  研究假设 .......... 16 
3.1.1  素质特征提取 ......... 16 
3.1.2  家庭医生素质模型假设提出 ..... 16 
3.2  调研设计 .......... 18 
3.3  统计分析方法 ...... 20 
3.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20 
3.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20 
3.4  本章小结 .......... 20 
第 4 章  调研实施与数据分析 ........ 21
4.1  调研实施情况分析 .......... 21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1 
4.2.1  样本结构分析 ......... 21 
4.2.2  指标均值分析 ......... 22 
4.3  家庭医生素质模型的修正与检验 ...... 24 
4.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24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31 
4.4  本章小结 .......... 37 
第 5 章  基于素质模型的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设计 .... 38 
5.1  家庭医生素质水平现状分析 .......... 38 
5.2  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设计 .......... 39
5.3  本章小结 .......... 44 

第5章  基于素质模型的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设计   

5.1   家庭医生素质水平现状分析 

基于家庭医生素质模型,设计素质水平调查问卷,详见附录问卷 II。鉴于本文的应用建议用于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因此素质水平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依然选定为家庭医生,调查数据结果相对更能体现家庭医生素质水平与培训需求上的对应性。针对 Q 区的家庭医生发放 200 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 195 份,回收率 97.50%。其中,有效问卷样本情况如下表 5-1 所示,样本在性别、学历、年龄、团队角色等方面都基本符合 Q 区家庭医生的结构情况,因此该调查分析结果能反映 Q 区家庭医生的素质水平现状。 基于家庭医生素质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素质模型的各维度及指标为依据[45];在课程重要性方面,可参考素质模型路径分析结果,即各素质指标的影响系数大小[37];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可借鉴家庭医生素质水平现状分析结果,即各素质指标得分情况[46]。 

家庭医生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

结论 

本文运用定性方法提出家庭医生素质模型假设,由此编制调查问卷,对上海市 Q 区家庭医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修正和检验素质模型,并提出关于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方面的应用建议。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家庭医生管理现状及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提取家庭医生素质特征,提出素质模型假设,并由此设计调查量表,选取上海市Q 区的家庭医生为调研对象,调查其对家庭医生素质特征的重要性评价。对 250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由此对素质模型假设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家庭医生素质模型,由个人特质、非医技能、普遍性医技和针对性医技 4 个维度构成,共包含 26 个二级指标。根据修正后的家庭医生素质模型,对问卷数据开展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模型拟合度及分析模型路径。前者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后者分析结果显示了家庭医生素质模型 4 个维度及 26 个二级指标的相对影响系数,全面了解了各维度及指标对家庭医生工作的重要性程度。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8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8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