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学习类QQ群活跃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6-06-21 06:3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借助互联网及其通讯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凭借多重优势逐渐成为人们传统学习之外的补充形式。网络学习方式可以不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人们能够自由选择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知识建构,许多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正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 [1]。人们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单靠个人的能力是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的,所以,人们常常会求助于他人,这样便有意或无意地形成一种有着相同目标的网络学习共同体。通过协作会话的形式来完成知识的获取及建构,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人物主体分为两类:学习者和助学者,助学者主要包括专家、教师、辅导人员等,他们学习或问题探讨过程中需要频繁交互,例如辅导答疑、互相帮助、分享各类资料等。通过大量研究发现,QQ 群所具备的功能可以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及运用提供一个十分有益的平台[2]。 互联网是人际关系、经验共享、知识累积的有效手段,人们利用它互相沟通交流,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一种虚拟社群。虚拟社群是通过互联网的延伸而构建起来的,互联网的广泛性让虚拟社群在信息流中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仓库,这些信息在虚拟社群中流动并发挥效用。正因为如此,基于互联网的众多虚拟社群本质上已作为一类知识及经验共享工具被人们使用[3]。腾讯 QQ 是一个基于因特网的即时通讯软件,以其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维护自由等特性已成为中国网民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QQ 群功能可以为 QQ 使用者中有共同点的成员之间创建一种专门的公共沟通平台,它是腾讯在用户一对一聊天基础之上开发的多人沟通工具。它拥有功能非常完备的交互工具,将多样化的网络交流方式进行了有效整合,包括沟通工具(如群聊天与私聊工具、视频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等)、辅助工具(角色扮演工具、文件传输工具与文件共享工具等)、追踪评价工具(如QQ 日志的评论功能等)、个人空间等。具体而言,QQ 群内部成员既能够进行群体聊天,也能够通过构建讨论小组的方式进行多人交流,交流的手段不限于文字,还能够通过语音、图像、录像等多种媒介。用户可以利用群空间功能书写日记、发表照片、与他人交互等。 
.........

1.2 研究内容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 QQ 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它突破了以娱乐为主的开发及发展宗旨,现在已向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延伸,QQ 群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7]。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学习类 QQ 群作为一种学习辅助手段,这不仅为课堂以外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也为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参考。面对学习类QQ 群的迅猛发展趋势,如何使 QQ 群在学习功能方面的效用最大化,如何使学习类QQ 群的学习特征更加明确,改善群气氛,增强 QQ 群的用户活跃性,是值得每一位致力于 QQ 群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本文在针对学习类 QQ 群应用现状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社区用户粘性为视角,通过对国内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创建者的学习类 QQ 群采用数据分析的收集和分析,探索学习类 QQ 群在国内的整体情况以及利用它进行的答疑活动的现象、特征、规律及发展潜力,分析现象及特征产生的原因,找出规律,为学习类QQ 群在教育领域的的有效利用和学习效果的改善提供参考意见。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由下面两部分组成:     
(1)学习类 QQ 群的整体调研和群行为分析。要想全面地了解当前学习类 QQ 群的发展状况,必需分别从整体和个案角度对学习类 QQ 群进行充分调研。这些不仅是研究所需的基石,同时也是研究的数据来源。本文利用 QQ 群查找功能,首先从整体上对学习类 QQ 群进行查找和数据统计,根据调研数据结果分析目前国内学习类 QQ 的发展情况。然后选取四类学习类 QQ 群中比较有研究价值的四个 QQ 群作为个案调研对象,针对 QQ 群行为进行为期 20 周的跟踪调研,调研期间收集 QQ 群的各项数据来反映群行为,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学习类 QQ 群的活跃性情况。     
(2)学习类 QQ 群活跃性增强模式的探索。通过对学习类 QQ 群整体和个案的调研分析,从中发现 QQ 群行为的特征和规律,总结影响 QQ 群活跃性的因素。结合现有的 QQ 群活跃性增强手段,探索第三方系统支持的模式来增强学习类 QQ 群活跃性。该模式将一个具有辅导答疑功能的系统作为学习类 QQ 群功能上的扩充,给提升此类 QQ 群活跃性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互联网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消除了一直以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壁垒,使来自不同环境、不同职业、不同专业领域的人们能够共同协作,共同发展 [8]。远程教学领域中,辅导行为主体之间的辅导答疑行为对双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 世纪中叶,世界远程教育起步于当时英国的函授教育,“新文化运动(New University Movement”极大地推动了函授教育的发展,19 世纪 40 年代以后,各种函授院校便应运而生[9]。19 世纪 50 年代,一些全球知名大学也先后有所行动,例如剑桥大学率先倡导“大学推广运动(University Extension Movement)”,为外校学生开展拓展课程教育,这使函授教育得到迅速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初,卫星电视、广播电视及视频等技术手段的发展促使远程教育领域中的函授教育开始向多媒体教育延伸,远程教育由此发展为第二阶段。与此同时,受英国开放大学的自由、开放精神的影响,不管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大学还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都逐渐开始兴办远程教育。 从世界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美国在远程教育领域的探索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的高校大批量配备电化教育设施并大规模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促使远程教育得到迅猛发展,并且为其奠定了深厚的发展基础,由此远程教育发展为第三个阶段即网络远程教育[10]。 计算机各种性能的提升将其从一个最初的大型数据处理机器变成一个可以处理多种信息的智能产物。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同时、双向、多维的沟通及互动,并且逐步完成了从远程教育到在线教育的跨越。远程教育关键点在于距离,在线教育强调的则是方法。从远程教育发展至在线教育是一种质的飞跃,是教育技术手段由传统教育的辅助逐渐转变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发展过程。在线教育克服了教育领域的距离障碍,它具有全球性、开放性的特征。 
.........

2.2  相关概念界定
学习共同体是由有着相同学习方向和目的学习人员及助学人员构成的团体[12]。实践证明,任何学习团体中唯有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竞争的讨论氛围才能有助于学习共同体发挥作用。学习团体中的个体之间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资料共享,在互帮互助的条件下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有价值的学习目的[13]。网络学习共同体即为构建于网络环境之中的学习共同体,它有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人员和助学人员共同构成,助学人员主要分为辅导人员、教师、专家等。学习者和助学者并不是处于同一个时间空间范围内,学习行为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并通过各种网络交互手段进行同步或异步沟通。网络交互使学习共同体中群体之间的资料分享或学习心得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学习人员和助学人员在合作开展某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互相帮助、合作共赢的人际关系[14,15]。 本文所研究学习类 QQ 群成员本质上是一个网络学习共同体,这个团体中的大多数成员有着相同的明确目标:交流他们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基于学习类 QQ 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充分借助 QQ 群的各种功能进行讨论和沟通,提升学习效果。
............  

3  学习类 QQ 群活跃性分析 .......... 19 
3.1  调研对象选取 ........ 19 
3.2  调研过程 ...... 19 
3.2.1  学习类 QQ 群整体概况调研 .... 19 
3.2.2  学习类 QQ 群个例活跃性调研 .......... 19 
3.3  学习类 QQ 群整体概况数据分析 ...... 20 
3.3.1  按关键字搜索群 .... 20 
3.3.2  按地区搜索群 ........ 21 
3.3.3  按创建者不同搜索群 ...... 22 
3.4  学习类 QQ 群个例化调研数据及分析 ........ 23 
4  关于学习类 QQ 群活跃性增强模式的思考 ............ 39 
4.1  现有 QQ 群活跃性增强模式 .... 39 
4.1.1  意见领袖群体带动 QQ 群活跃性 ...... 39 
4.1.2  组织者维持 QQ 群活跃性 ........ 40
4.1.3  社群网络分析法的运用 ............ 42 
4.2  基于第三方系统的活跃性增强模式 ............ 43
4.3  第三方系统的模块设计 ............ 45 
4.4  第三方系统的用户来源分析 .... 46
5  总结与展望 ............ 49 
5.1  总结 .... 49 
5.2  展望 .... 49 

4 关于学习类 QQ 群活跃性增强模式的思考

从上一章对学习类 QQ 群的分析可以得出,学习类 QQ 群内进行的辅导答疑是建立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之上的,辅导答疑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成员个人的意愿,提问者和回答者双方完全没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种没有约束力的环境导致学习类 QQ 群的各种指标的增长速度不快,群成员流失率较高,弹小广告现象多。群内很容易陷入自由散漫的“聊天”状态,这使得群内一些真正以解决学习疑问为目的的成员产生厌烦心理,最终屏蔽或退出 QQ 群。 已有一些研究针对学习类 QQ 群中群成员活跃性不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章将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一种新的模式。 

4.1 现有 QQ 群活跃性增强模式

查阅相关文献,对现有的关于增强学习类 QQ 群活跃性的探讨进行梳理和分析,本节主要探讨三种比较典型的 QQ 群活跃性增强模式,分别为:意见领袖群体带动QQ 群活跃性、组织者维持 QQ 群活跃性、社群网络分析法的应用。QQ 的群聊形式是基于虚拟群体的消息传播模式,它整合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多梯度传播的主要特征[45]。从二级传播理论可以得出:人际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通常处在传播媒介和受众之间,影响着传播及其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体的意见首先从各类广播和新闻媒介流向目标受众中的意见领袖,然后由意见领袖通过二次传播形式向受众中的不太活跃人员[46]。由于网络匿名性,QQ 群中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受身份、性别、年龄等个人因素以及社会道德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可以在群内畅所欲言,在这种环境下比较容易形成意见领袖。 QQ 群是一个开放、自由、民主的网络交流环境,在创群之初,通常由群管理员来充当意见领袖。然而,QQ 群聊发生的时间节点并非是固定的,任何时间只要有一定数量的个体同时在线并愿意参与问题讨论,就能够实现 QQ 群的消息传递。在 QQ 群问题讨论过程中,话题的发起人或者掌握了较多的话题信息者比较容易掌握话语权,进而充当意见领袖,形成意见领袖群体。这些意见领袖群体可以受到群成员的尊重和信任,乐于参与互动,对 QQ 群的作出的贡献较多,为其他成员所熟知。他们通常能够发起新的讨论话题,带动 QQ 群成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社交经验。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问题排查能力,强烈的学习动机,以及乐于向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习类QQ群活跃性分析

..........

总结

本研究以 QQ 群在学习领域的应用为背景,全面地调研了学习类 QQ 群的各项特征,基本了解了当前学习类 QQ 群在学习方面应用的情况。研究发现,学习类 QQ 群的学习行为的发生是基于简单的信息交互基础之上的,群内讨论气氛较好,学习特征就自然更明显,而缺乏引导、学习氛围不浓厚的群很容易变成缺乏学习特征的普通聊天型 QQ 群,该学习类 QQ 群便违背了建群的初衷。本研究在充分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了学习类 QQ 群整体上的分布特征、类型特征等,并且对一些学习类 QQ 群个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加入人数、退出人数、活跃人数、群成员的积分等级、发言情况等进行了数据化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结果表明,群内学习及讨论情况的热烈程度直接影响 QQ 群的上述指标,而上述指标能全面地反映此 QQ 群的活跃性特征。为了探索一种有效的学习类 QQ 群活跃性增强模式,本文对现有的关于增强学习类 QQ 群活跃性的探讨进行梳理和分析,深入思考其值得借鉴之处,从第三方系统辅助支持角度思考优化增强学习类 QQ 群活跃性的途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收集了大量学习类 QQ 群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基于真实数据的分析将使得关于群活跃性增强模式的思考更切合实际。此外,关于 QQ 群活跃性的研究并不少,但大多数结论都限于 QQ 群本身功能的利用或教学人员的维持等。因此,本研究探索的第三方系统扩充学习类 QQ 群功能的手段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向,为学习类 QQ 群在学习领域的应用拓宽了思路。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9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9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d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