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家庭医生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以上海市 Q 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6-06-21 06:39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国际呼吁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守护居民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及降低医疗总费用,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区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发展人力资源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保证,也是体现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世界上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其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有些国家,家庭医生制度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不仅形成了其独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还建立了良好的配套保障制度,家庭医生真真切切发挥了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作用。

随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经过形态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已经进入了深化内涵的阶段。鉴于家庭医生对于守护社区居民健康的意义重大,加上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声呼吁,我国近年来也在大力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由于基本国情及长期以来的医疗背景差异,我国正面临着家庭医生本地化服务模式的创建问题。国家政策层面也在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建立及服务标准的形成。

要确保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有效推行,首先就要保证家庭医生从业人员具备合格的素质,而现阶段学术和实践领域关于家庭医生素质的研究并不成熟,甚至还比较缺乏,因此关于家庭医生素质模型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以上原因,本文拟构建家庭医生素质模型,并提出相关应用建议,以期为加强和完善我国家庭医生的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本研究预期实现以下两个主要目标:

(1)构建家庭医生素质模型;

(2)设计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

1.2.2   研究内容

本文围绕以上两大主要目标确定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绪论部分、理论综述部分、研究设计部分、调研实施与数据分析部分、基于素质模型的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设计部分、总结与展望部分。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对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目标与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等进行详细阐述,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对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包括国内外家庭医生服务、素质模型构建理论基础、家庭医生素质模型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综述部分,系统梳理现阶段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优势与不足,进而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内容和意义。

第三,开展研究设计,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研方案,选择统计方法,为接下来的研究做好准备。

第四,选取上海市 Q 区的家庭医生展开问卷调查,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修正、检验模型,并确定素质模型的标准化路径及各维度、指标的影响系数。

第五,基于修正后的家庭医生素质模型,设计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

第六,围绕以上研究结论,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本研究的成果,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家庭医生研究现状

2.1.1    国内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国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是英国、美国和古巴。英国家庭医生首诊、预约接诊及与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机制是其主要特点,这既减轻了专科医生的负担,又便于社区居民,确保了服务质量;美国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是家庭医生区别于专科医生的最大差异,使其能够有效关注居民的心理需求,以便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古巴则是世界上人均家庭医生数量最多的国家,其在居民的预防疾病、保证居民健康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的家庭医生制以所服务区域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责任区家庭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贫困居民等为重点服务家庭,开展的工作已涉及到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等,简称为“六位一体”服务。

2.1.2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服务需求

近年来,随着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推行,学者关于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服务需求调查研究也越来越多。

刘登,曹海涛,潘毅慧,祝友元,赵影(2012)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闸北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300位居民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在常见病、慢性病诊疗,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预约服务和老年人、妇女、儿童的保健服务方面有较大需求,尤其是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和健康咨询,选择人次数均超过 70%。

家庭医生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以上海市 Q 区为例

..........................


2.2   素质模型构建理论基础

2.2.1   素质模型的概念

对于素质的概念界定,从研究兴起就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将现有定义综合为三大派系,分别为教育学派、心理学派和商业应用学派。下面仅介绍几个学者的典型定义。

McClelland(1973)首次提出素质(胜任力)概念,并将其界定为能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角色或者情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潜在的特性。

Spencer, L. M 和 Spencer, S. M(1993)认为素质特征是指人格中潜在、深层持久的个人特质,能够预测个人工作行为与绩效的好坏,且因果关系较强。

彭剑锋,荆小娟(2003)指出,素质是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这个个性特征的集合能够促使个人产生优秀的绩效,它不仅能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某项工作,也能决定、区别绩效水平。赵曙明,杜娟(2007)也认为素质是个人所具有的对工作绩效有显著贡献的一系列特质。

Brill, Bishop, Walker(2006)认为素质是一个人具有并用于产生成功表现的任何特质,包括动机、特质、技能、自我形象、社会角色或者知识等。

萧鸣政(2011)则对以上学者的概念进行了延伸和发展,他认为素质是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高绩效者所具备的个体特征,它可以测量与开发,并能将高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区分开来,既包括潜在的,也包括外显的个体特征。

本文对素质概念的界定,采用的就是萧鸣政(2011)提出的概念。素质模型,就是个体(组织)胜任某项工作任务的一组素质特征要素的组合,或者说是担任某一特定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素质的总和。

.....................


第 3 章  研究设计 ................ 16

3.1  研究假设 ........... 16

3.1.1  素质特征提取 ................... 16

3.1.2  家庭医生素质模型假设提出 .............. 16

第 4 章  调研实施与数据分析 .......... 21

4.1  调研实施情况分析 .............. 21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1

第 5 章  基于素质模型的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设计 .................... 38

5.1  家庭医生素质水平现状分析 ............... 38

5.2  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设计 .............. 39


第5章  基于素质模型的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设计


5.1   家庭医生素质水平现状分析

基于家庭医生素质模型,设计素质水平调查问卷,详见附录问卷 II。鉴于本文的应用建议用于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因此素质水平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依然选定为家庭医生,调查数据结果相对更能体现家庭医生素质水平与培训需求上的对应性。针对 Q 区的家庭医生发放 200 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 195 份,回收率 97.50%。其中,有效问卷样本情况如下表 5-1 所示,样本在性别、学历、年龄、团队角色等方面都基本符合 Q 区家庭医生的结构情况,因此该调查分析结果能反映 Q 区家庭医生的素质水平现状。

家庭医生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以上海市 Q 区为例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定性方法提出家庭医生素质模型假设,由此编制调查问卷,对上海市 Q 区家庭医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修正和检验素质模型,并提出关于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方面的应用建议。

6.1.1   构建家庭医生素质模型

  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家庭医生管理现状及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提取家庭医生素质特征,提出素质模型假设,并由此设计调查量表,选取上海市Q 区的家庭医生为调研对象,调查其对家庭医生素质特征的重要性评价。对 250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由此对素质模型假设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家庭医生素质模型,由个人特质、非医技能、普遍性医技和针对性医技 4 个维度构成,共包含 26 个二级指标。

根据修正后的家庭医生素质模型,对问卷数据开展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模型拟合度及分析模型路径。前者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后者分析结果显示了家庭医生素质模型 4 个维度及 26 个二级指标的相对影响系数,全面了解了各维度及指标对家庭医生工作的重要性程度

6.1.2   设计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

基于修正后的家庭医生素质模型设计问卷,调查 Q 区家庭医生素质水平现状,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结合模型各维度及指标的影响系数,设计家庭医生培训课程体系,分别包括非医技能、个人特质培养、普遍性医技和针对性医技四个方面的课程类别及相应课程内容,并针对各类课程及内容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程度进行探讨与分析,为 Q 区家庭医生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了较为全面、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9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9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f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