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结构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2 06:42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越发呈现出金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一地区的经济与当地金融资源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不断动荡,中国经济也出现频繁的波动,资产严重缩水,股市持续低迷,通货膨胀严重,就业难等问题使整个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内蒙古地区作为一个经济金融均欠发达的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产业层次结构严重不合理、政府扶持力度有限、投融资市场资金与服务十分有限等因素的同时存在使内蒙古面临严重的经济下行压力。对此,内蒙古自治区通过贯彻落实国家货币政策并合理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采取适合国情区情的有效措施,促使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稳定增长。随着内蒙古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完善,金融机构加大与地方经济增长相匹配的信贷投放力度,确保了信贷总量的稳步增长。但数据显示,内蒙古地区信贷投放总量连年上升的同时信贷投放结构呈现了不均衡分布,如因信贷政策不完善等导致的信贷期限结构失衡和产业发展结构不协调等引起的信贷产业结构失衡及经济发展区域性分布不均衡引起的信贷区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趋显现出来。内蒙古地区信贷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两者呈现的相关关系及贡献度,也就是两者的关联性问题的探讨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分析研究此问题时,银行信贷规模现状及信贷结构现状通过全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现状分析研究,经济增长现状通过内蒙古地区 GDP 分析研究。以此为基础,将研究细化从而对内蒙古地区信贷三种结构,即期限结构、产业结构及区域结构分别研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找出内蒙古地区信贷投放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相关宏观调控政策为导向合理安排信贷资金规模、优化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控能力,加强有效服务经济增长的力度。内蒙古作为一个正在加快发展的西部自治区,客观上要求金融机构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信贷支持,使内蒙古地区经济在结合国情区情的合理调整的信贷投放规模和结构下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英国重商主义学派的货币既是财富,与经济紧密相连的观点可视为是最早的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论述。John Law 认为货币促进经济增长,发展贸易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发展贸易离不开货币的投入,货币投入量是一种衡量贸易发展程度的标准,然而在贸易发展所需的金属货币由于筹造时会受稀缺性制约难以满足扩大贸易的需求,为推进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政府应积极开展银行建设并以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亚当?斯密(1776)在《国富论》一书中,论述了经济增长中的银行信用活动的积极作用,他认为银行的合理化的信贷活动有利于一国工商业的发展,但不一定是总量的增加而是合理分配已有资源。Goldsmith(1996)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使用大量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金融相关率①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的结论,即对一般的经济体二者发展情况趋于平衡。但他没有对相关指标进行详细的相关性分析,使其无法判断金融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方向,不能明确说明两者的相互作用②。为完善这项研究,King 和 Levine(1993)增加研究个体样本个数,使用 30 年跨度的资本积累和生产率指标的数据,引入相关控制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的结论与Goldsmith 的一致,并且弥补了 Goldsmith 的研究缺陷。Schiantarelli 和 Sembenelli(2006)指出宏观经济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一些问题时完全主导的银行市场结构有助于解决此类问题。Andrea Vaona (2008)以强大的经济联盟数据为金融与经济增长问题提供区域依据,得出不论经济发展情况如何融资与经济增长为正相关的结论。Wenjie Du(2011)实证分析中国银行信贷以及信贷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从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看偏好于投放长期信贷,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带动出更多的长期信贷需求,因此,他认为银行长期信贷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 

第二章   经济增长与信贷结构关联性理论研究 

2.1 相关理论基础 
本文以货币供给论、经济增长理论、金融生态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及风险收益理论等为理论基础,这些理论承上启下贯穿全文。其中货币供给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给全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最初的构思和银行信贷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中起到了提供思路、贯穿全文的作用。信贷配给作为研究如何消除信贷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的理论,为区域信贷结构调整及对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对存款与信贷的决定性问题上信贷媒介理论和信贷创造理论具有相对立得观点,其中,货币媒介理论认为存款最终起到决定贷款的作用,也就是说,没有存款银行无法发放贷款,因为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只起到金融中介的作用;与此相反,货币创造论认为日常的信贷活动中贷款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是由于银行在信贷活动中具有创造信用的职能,并能通过这一职能使已有的贷款创造出新的存款,增加资金流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这两种理论的长期争论为早期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影响巨大。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货币供给理论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发展。其中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认为,货币供给作为一个外生变量,调整货币供给会影响经济运行,但货币供给本身不受经济运行中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及货币供给与经济运行具有单向的相关关系。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论观点与凯恩斯货币供给理论则稍有差别,主要是货币供给也受影响于经济运行状况,当经济发展趋势良好时,货币的需求与供给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即企业对货币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银行在低风险高利润空间的前提系增加对货币的供给,随着工资与物价水平的上涨,货币的供给也会增加。换句话说就是,不只是货币供给影响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也会通过其各种因素影响货币供给量。 
..........

2.2 信贷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信贷结构指的是信贷资金分布于不同期限、不同产业及不同区域的投放相互交错形成的信贷的组合。我国的融资市场主要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为主以股市等资本市场为辅。作为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运作的重要内容,信贷结构的合理配置能够直接影响银行本身的经营发展同时也将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状况。按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的期限不同可划分为三种常规类型,即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有时也把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视为一种分类,成为中长期贷款,此类贷款期限较长,一般贷款期限大于一年,由于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弱导致所面临的风险较高。于此相反,短期贷款期限较短,贷款期限小于等于一年,贷款资金流通能力强,流转速度快,风险较低的信贷种类。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用途及信贷需求主体看,期限较短、流动较为灵活的短期贷款以满足企业或居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动资金的需求为主要任务,通过短期资金的流入加速产品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中长期贷款主要投放于周期较长,具有一定的战略目标的项目上,如改造技术、建设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建设等项目。因此,信贷期限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以不同的投放领域为基础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 
..........

第三章   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结构现状 .... 15 
3.1 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 15 
3.1.1 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 15 
3.1.2 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 19 
3.1.3 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 .......... 20 
3.2 内蒙古地区银行信贷结构现状分析 .... 21 
3.2.1 内蒙古地区信贷规模现状分析 ........ 21 
3.2.2 内蒙古地区信贷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2 
3.2.3 内蒙古地区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 .... 27 
第四章   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结构关联性实证分析 ..... 28 
4.1 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规模的关联性实证分析 .......... 28
4.2 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期限结构关联性实证分析 ...... 31
4.3 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分析 .......... 32
4.4 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区域结构的关联性分析 .......... 34
4.5 实证结论 ..... 36
第五章   调整内蒙古地区银行信贷结构的对策建议 .... 40 
5.1 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的原则 ...... 40 
5.2 实施差别化的信贷结构调整 ......... 41
5.3 建立科学有效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 43 

第五章   调整内蒙古地区银行信贷结构的对策建议 

5.1 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的原则 

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是指信贷投放结构受相关政策调整的引导,达到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配置,使不断调整信贷资源分布和优化信贷资产的动态过程①。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有两个主要制约因素即风险和收益,可通过信贷风险结构、收益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并使其良性发展。 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要立足于一些基本原则,兼顾供求两面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第一,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为前提,合理安排信贷资源配置,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手段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应坚守适度的信贷规模,有效利用已有信贷资金并结合实际需求合理开发信贷资源,促进金融生态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保持银行与银行及银行与社会经济之间的互利互惠、同生共存的和谐关系;加强信贷结构不断升级创新以满足不同客户提出的越来越丰富多样的需求。 第二,以宏观政策为导向的原则。目前,国内外经济发展日趋复杂,抑制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化的影响日益显现,宏观形势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压力将越发加重。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坚持相机抉择原则,对世界经济形式和国际国内市场走向作出有效的预测并密切监督观察其动态变化,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对宏观政策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调。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作为传导宏观政策重要媒介确保以政策为导向调整信贷结构,以有效抵御相关风险,减少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冲击,并确保自身的长远发展。 

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与银行信贷结构关联性研究

..........

结论

商业银行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的又一个关键方面是对信贷进入和退出机制的完善。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看,商业银行只有与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相结合合理进行信贷资金的投入与退出,才能有效降低信贷需求和还款能力错配而引起的各种信贷风险。其中,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一般在企业成长阶段或是成熟阶段进入,因为此时企业经营发展较为稳定,利润空间较大,所面临融资风险较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一般在企业衰退阶段甚至宣告倒闭,破产清算时才退出。从信贷投放实践经验来看,我国银行体系信贷资金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相比较为完善,有自成一套的风险识别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因此,应加强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退出机制的完善,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完善银行信贷退出机制:一是,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退出。随着我国产权市场的发展完善和企业战略性改造的加速推进,兼并收购已成为解决企业各种潜在风险、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④。银行可利用其强大的信息网和行业领头的人才等优势,主导企业间的收购兼并,以此间接退出某一企业甚至整个产业。二是,通过风险转移达到退出目的。如利用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信贷资产风险转化为资本市场风险从而实现退出目的。三是,以债务重组方式退出。商业银行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债务重组安排。而债务重组从另一方面讲,能够调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币种结构等,使信贷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⑤。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59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59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a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