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论杨红樱校园小说

发布时间:2016-06-23 08:22

第一章  与儿童展开心灵对话


第一节  以儿童为本位的创作理念

杨红樱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位的创作理念,这与杨红樱早期成长经历和职业经历等因素息息相关。杨红樱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十分自由。杨红樱曾经说过:“马天笑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型应该是我的爸爸,他有童心,有生活情趣,喜欢玩,可以玩得花样翻新。我小时候是一个并不出色的孩子,他对我没有太高的期望值,我是在一种宽松自然的教育下长大的,所以我的童年快乐、自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的自由教育方法对于杨红樱后来形成的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养成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除此之外,杨红樱的职业经历对于创作理念的形成也不容忽视。杨红樱曾经的 6 年的教师职业生涯使得她对于儿童生活十分熟悉。童书编辑是杨红樱继教师职业后从事的另一职业。童书编辑要求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阅读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杨红樱真正放下姿态,以孩子的角度从事编辑工作,从中她感受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掌握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方式。另外,母亲的角色对于杨红樱的创作影响同样深刻。更重要的是,杨红樱还是一位时刻热心关注教育事业的人,她大量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像卢梭、埃里克森、华生、斯金纳、皮亚杰等人发表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著她都有所涉猎,并仔细做读书笔记。总之,杨红樱的童年经历、职业经历、母亲角色以及专业知识都对她所坚持的“以儿童为本位”的创作理念有很大影响。

杨红樱多次表示自己喜欢被称为“童书作家”,她的主动“降格”意味着她更多考虑到了童书作家的责任、能力,以及童书作家究竟应该怎样化复杂为简单,更好的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所接受。杨红樱在创作过程中坚持站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她不仅给孩子安排了好看的故事内容,更借富有意味的教育故事培养了孩子美好的品性,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所谓“以儿童为本位”,就是充分尊重与理解儿童,发掘每位儿童的存在价值,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得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由健康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以儿童为本位”并不是放纵孩子,作为成人同样要对于孩子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杨红樱明确自己作为童书作家的任务,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孩子养成优秀的个人品格。杨红樱深刻意识到儿童文学相较于成人文学的独特之处,她的成功以及孩子对她校园小说作品的喜爱也就水到渠成了。 

...........................


第二节  持有童心的创作态度

杨红樱一生的愿望就是“破解童心”。很多小读者在阅读完她的校园小说之后,都惊叹杨红樱对于当下儿童生活的真实刻画。杨红樱始终认为,作为儿童文学作家,写出好作品的前提就是要保持一颗童心。持有童心的创作态度在杨红樱的校园小说中一方面表现了她对于童心的崇拜,呼吁成人们也应该保持童心,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时代中,持有童心是一件既宝贵又可以化解许多烦恼的事情;另一方面,还表现了杨红樱呼对于儿童美好童心的呵护。童年因为童心才能变得美好,没有童心的童年只是缩小了的成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繁重的课业与升学压力等等都给儿童带来了许多负担,使得他们的童心一点点的被销蚀。所以,在她的校园小说中,她始终坚持童心的创作态度,目的在于帮助成人们找到童年的美好回忆,更是让童心回归孩子。而持有童心的创作态度在杨红樱的校园小说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杨红樱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细腻心理的准确把握上。杨红樱认为一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靠观察、体验获得感性认识,二年级的学生慢慢适应了小学生活,三、四年级的学生是最自由快乐的时期,而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会导致情绪波动比较大,可见杨红樱对于各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十分了解。

首先,杨红樱在持有童心的创作态度下,在她的校园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童心未泯的成人以及天真烂漫的孩子形象。这其中就包括许多“大孩子”:《女生日记》中冉冬阳的父亲虽然人到中年,可是具有一颗不老的心,六一儿童节俨然已成为了这位“大朋友”的节日,这一在现实生活中不容易发生的场景很好的诠释了杨红樱持有童心的创作态度;《淘气包马小跳》中的马天笑是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士,知名玩具厂厂长,同时也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老顽童,他喜爱看蜡笔小新,还和儿子看美女警察,互换身份,甚至帮助儿子写作业,很明显,马天笑不仅是马小跳的父亲,更是马小跳的童年玩伴;《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中的米兰老师时髦漂亮,类似于动画片等这些新鲜的事物米兰同样喜爱,米兰是一位打破传统意义上“严师”的童心老师……杨红樱之所以塑造这些童心未泯的成人形象,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对于她父亲的忆念。杨红樱的父亲就是《淘气包马小跳》中马天笑的原型,她的父亲始终坚持着自由平等的教育理念,对于杨红樱从来没有过高的期盼与要求,而是希望女儿做一个快乐、善于观察并体会生活美好的孩子,这对于杨红樱未来的创作理念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杨红樱对理想家长的期待,她期望家长们应该做到有童心、有耐心,并且与孩子做朋友,平等和谐相处。

...........................


第二章  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由衷期待


第一节  塑造快乐品质

杨红樱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孩子拥有美好幸福的童年,经过多年摸索,她终于得到答案:让孩子塑造快乐的品质。人活着就是为了获得快乐,快乐不仅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生存能力。这种能力一部分来自先天获得,更大一部分则是后天的教育与环境的熏染。因此,当下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塑造快乐品质也成为了校园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每个人都是在经历中长大的,我要表现成长所要经历的内容,要教会孩子生活的观念——快乐。我想,快乐一种品质,是一种成功——并不是生活没有曲折,但是你的心态要快乐,要展示给别人快乐。”  杨红樱把传递快乐作为写作的义务与责任。杨红樱希望通过校园小说告诉孩子快乐是一种品质,同时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只有具备了快乐的性格,才能轻松淡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为了更好的表达塑造快乐品质的主题,杨红樱设置了幽默好玩的故事情节以及鲜活生动人物形象来表现。在轻松幽默的叙事中,使得小说的娱乐性达到最大化,牢牢吸引住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样孩子才会在阅读过后进行反思感悟,热闹过后领略作者的良苦用心,达到寓教于乐。

杨红樱校园小说中的顽童形象成为表现这一主题的中坚力量。顽童,就是活泼淘气的孩子。顽童形象在我国的诸多影视、动漫作品中出现较为频繁,比如三毛、张嘎、大头儿子等,而具体的文学形象并不突出。杨红樱笔下的顽童形象很好的填补了这一空白。杨红樱笔下的顽童形象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不漂亮、不聪明,甚至还是让家长老师头疼的“活跃分子”,但是他们都拥有一颗美好完整的童心。他们健康向上、诚实勇敢、积极乐观,快乐是他们最大的特点。杨红樱围绕这些顽童,记叙了他们身边发生的种种快乐,包括游戏的快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快乐等。这些顽童形象才真正代表了正常孩子的成长轨迹,在错误中不断改正,慢慢成长。杨红樱认为只有快乐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人生的最终目的就应该是获得快乐,不快乐的人生就是虚度光阴。具备快乐的能力对于孩子意义重大,只有像马小跳、安琪儿、肥猫等乐观积极的孩子身上才会衍生出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成才的必要因素,譬如《淘气包马小跳》中马天笑这样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他们的身上也少不了想象力、创造力等必要条件。杨红樱通过这些顽童形象,向孩子传递快乐的能量,教育孩子成为一个乐观向上、具有快乐能力的人。

..........................


第二节  培养真、善、美精神

除了主张培养快乐品质,杨红樱在校园小说中还对孩子进行了真、善、美的引导,引导孩子做一个爱自己,也爱别人的公民。儿童文学方面所强调的真、善、美,与文学理论中的意义有所不同,儿童文学中的“真”指的是真实不做作,张扬孩子自然的天性;“善”指的是对于人或事物的态度以及感受;“美”指的是欣赏美的能力以及相关的道德品质。许多儿童文学作家都把传递真、善、美作为创作的重要目标,这一创作趋势从 90 年代至今越来越明显,杨红樱也是如此。她认为处在发展中的儿童思想具有较高的可塑性,你传递给他什么东西,他就会慢慢吸收,因此必须隔离人性险恶的一面,让孩子最先接触到人性的真、善、美,耳濡目染,最终成为其个人品质的一部分。

杨红樱校园小说中的“真”,主要指的是孩子美好、自然的天性,即真实不做作。她在校园小说中大力赞扬孩子纯真的天性,呼吁儿童争做有情有义的真孩子。为了表达这一主题,杨红樱在校园小说中设置了“真”孩子形象和小大人形象,通过这两类对立的人物形象,彰显了杨红樱注重对称性的写作特点。“真”孩子大都童心完好、纯真善良,没有成人的功利心。比如《淘气包马小跳》中的马小跳和安琪儿:马小跳不仅“顽”,更为“真”,他思考问题直来直去。比如在《轰隆隆老师》的《都是马小跳惹的祸》中,秦老师公开课前的反复演练,竟被马小跳公之于众,马小跳不是报复老师,他只是实话实说;在《小大人丁文涛》中,面对割包皮这一正常现象,马小跳大大方方,还积极关心同学的健康,给丁文涛提出了许多建议,却遭到了丁文涛的嫌弃与埋怨,马小跳不是嘲笑同学,而是真心关心。马小跳一系列“好心没好报”的行为背后都是一颗真诚的心。他的好朋友安琪儿也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在安琪儿的身上发生许多“笑话”,比如为了长高给自己浇冷水,准备去找达芬奇讨论油画等等。尽管马小跳和安琪儿看起来有点木讷,但是他们执着、善良,深受读者喜爱。杨红樱很欣赏像他们一样的“真”孩子。与此相反,出现的小大人形象,杨红樱就有些无奈。比如《淘气包马小跳》中的丁文涛和路曼曼最有代表性。他们发展速度超前,儿童的身体内存在一颗成人的心,他们少年老成、功利心强烈,可悲的是有些家长老师还引以为傲,加速了这些孩子的畸形发展。比如丁文涛,满口之乎者也的“小博士”,为了个人利益建立起“积善银行”,却扰乱了班级的正常秩序。杨红樱在否定这些孩子心计过重的同时,也否定了“生产”他们的教育者,以及这些教育者过于功利化的教育方式。

.........................


三、对教育的凝重思考 ............................... 15

(一)学校教育要多元自由 ........................ 15

(二)家庭教育要温馨和谐 ....................... 20

四、不懈的艺术追求....................... 24

(一)幽默简洁的语言描写 ...................... 24

(二)生动形象的细节刻画 ...................... 25

(三)时尚元素的融入 .................... 27

(四)独特精巧的行文结构 ..................... 28


第四章  不懈的艺术追求


第一节  幽默简洁的语言描写

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的幽默风趣,是吸引孩子阅读兴趣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又能达到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杨红樱校园小说的语言就做到了幽默风趣,并主要体现在描写人物方面:一方面是在刻画人物外貌过程中,杨红樱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生动描写;另一方面是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杨红樱没有静止的陈述,,而是在人物风趣的语言以及滑稽的动作中来展现,通过叙事展开,使得其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她的这种描写方法得益于传统小说人物的刻画方式。例如《五三班的坏小子》中,杨红樱刻画看门大爷外貌时,给他起个外号“老鱼头”,因为这位大爷的眼睛很大很鼓,而且总是瞪着,看起来很严肃,嘴一张一合的时候像极了鱼的嘴巴,杨红樱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不仅将这位大爷的外貌形象的刻画出来,同时也牢牢吸引住了儿童的阅读兴趣。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杨红樱主要通过幽默的叙事来展现。例如《小男生杜歌飞》《小女生金贝贝》中,杨红樱设置了两个孩子一起看蚂蚁搬家的情节,两个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蚂蚁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孩子,对话充满了童趣,不难看出两个孩子喜爱想象的特点。《淘气包马小跳》安琪儿“傻”得可爱,她为了长高,让马小跳像给树浇水一样给自己浇水,最后得了感冒;办理了银行卡之后,不小心将自己和马小跳的密码都说了出去,弄得马小跳哭笑不得;没经受住马小跳等人的连哄带骗,安琪儿将爸爸珍藏已久的签名皮球偷了出来还弄丢了,爸爸心疼不已。杨红樱通过这些情节表现了安琪儿的天真无邪。《五三班的坏小子》中肥猫不仅贪吃还十分淘气。他上课吃一种看似钢珠的糖果,故弄玄虚,炫耀自己牙齿坚固,可惜还是被揭穿了;米兰老师要对肥猫家访,肥猫的父母认为肯定是孩子又在学校犯了错误,因此心情低落。肥猫为了保护自己不挨打,竟然古灵精怪的在屁股上画了一张大大的鬼脸,把爸爸吓得够呛;米兰老师家访时,肥猫爸爸觉得羞愧,就称肥猫为“犬子”,肥猫不懂其中的含义,便对爸爸说如果他是“狗的儿子”,那么爸爸岂不是“狗爸爸”了?……杨红樱通过幽默风趣的叙事,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


结语

杨红樱是一位富有实力、负责任的儿童文学家,她总是让人充满期待,同时又不断给人带来艺术惊喜。杨红樱的成功是其多年努力的成果,她善于观察、总结,为人谦虚,善于与读者以及同行沟通交流,不断攀登艺术的高峰。杨红樱在儿童文学写作上的成功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作为一名儿童文学工作者,不仅要喜欢孩子,更要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坚持儿童本位,并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走进孩子的心灵,杨红樱就经常开展与小读者的见面会,同时还与小读者积极进行书信往来,不断了解当下孩子的精神需求;其次,儿童文学创作一定要立足本土,结合当下中国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艺术构思,使得儿童文学作品具有“中国特色”,杨红樱的校园小说就反映了当下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以及当代孩子沉重的学习压力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同时,儿童文学创作还要放眼国际,加强与国内外各地优秀童书作家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杨红樱早年十分推崇安徒生的作品,后来又对于郭沫若的戏剧产生强烈兴趣,为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杨红樱还经常与郑渊洁、曹文轩、张之路等国内优秀儿童文学家交流儿童文学创作,并多次参与国际儿童文学学术交流会,通过接力出版社和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将儿童文学作品传入世界各地;另外,儿童文学工作者既要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善于观察,同时也要了解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满足不同阶段孩子的阅读需求;最后,儿童文学工作者的心态一定要温和淡然、超脱功利欲望,要明确儿童文学工作者的最终目标,即为孩子创作出影响一生的“精神食粮”,并为之不懈努力。

杨红樱认为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美丽的故事发生,因此她十分喜欢有孩子的地方。她用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画卷,建立起了一座成人与孩子沟通的“精神桥梁”。杨红樱在儿童文学创作上的诸多成功经验,注定会为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人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带动人们对孩子缤纷世界的关注。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0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0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3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