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衔接研究
第 1 章 绪论
要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就要重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特别是要重视初中生的科学启蒙和科学素养的生成。初中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阶段,处于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渡时期。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否以及水平高低,将会影响到学生后期的深入学习和全面综合发展,甚至影响到全民科学素养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我国目前中考和高考体制仍然侧重以考试成绩来选拨学生,导致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和知名度,使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课堂教学长期处于“重知识、轻能力”、“教师讲、学生听”填鸭灌输式的传统教学,过度强调和重视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思维方法、应用能力、科学的态度精神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以致于在中学阶段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却没有完全形成和充分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受到影响,造成我国的中学生往往被认为是“高分低能”的代言人,缺乏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缺少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创新的意识。
.....
第 2 章 初中物理素养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素养
“素养”(literacy)《韦氏大词典》的解释为:an ability to read a short simple passage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it,即阅读一小段简单文字的能力和能回答与这段文字相关联的问题的能力;literacy 在现代语境中通常指最低水平的读写能力,之后逐演变和发展为两层含义:一层是指有学识、有修养,主要针对于学者、专家,另一层是指能够进行阅读、书写、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主要针对于普通大众[11],由此看出“素养”基本含义是人们参与读写交流所应当具备的最低水平的读写听说技能。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素养”概念从最初的读写技能逐渐扩展为“人必须具备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身心素养等方面。 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稳定品质和生命涵养,是倾向于独特的心灵范畴,,是一个综合了知识、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人格化特征的集中反映[12]。它基于先天素质,是人在后天的学习、训练和思考中逐步形成的涵养和某一方面具有的特性。2.2 科学素养
可见,科学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研究群体有着不同的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和深化。一般而言,一个人的科学素养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由不成熟逐步走向较为成熟或成熟。从科学素养的各种维度结构可以看出,几乎都包含了科学知识、科学能力与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等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了科学素养理念和科学教育的立体画面。第 3 章 初中学生物理素养水平调查与分析 ................. 12
3.1 调查问卷与调查工作 ........................ 123.2 初中生物理基本学情调查结果分析 ........ 13
3.3 初中生物理素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15
第 4 章 培养初中生物理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25
4.1 教师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 25
4.2 校本资源闲置和教学方式形式化 ........... 26
4.3 家庭教育和期望目标的偏离 .................. 26
4.4 社会科学教育资源的缺失......... 27
第 5 章 培养初中生物理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索 ............. 28
5.1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夯实物理素养基础......... 28
第 5 章 培养初中生物理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索
5.1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快速发展,对事物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形成了许多肤浅的前概念,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不够细致持久,抽象概括能力水平较低,又易受已有知识经验中前概念的干扰,难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容易使学生丧失物理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抑制物理素养水平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高效开展,做好科学教育的启蒙工作,以达到培养初中学生能力、开发智力、提升科学素养水平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初中概念规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影响到初中生物理知识网络的形成以及后期的深入学习,进而影响其物理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5.2 灵活开展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具体来讲,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探究实验,我们都要充分发挥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等人文素质的重要性[31]。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信息数据处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对初中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工作和社会,甚至独立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奠定良好的科学素养基础。其次,合理改演示实验,设计为学生探究实验。演示实验中,学生参与度比较低,不利于其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将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探究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感受物理美感的机会,或许学生会另辟路径,另有新的发现。例如:将“光的直线传播”演示实验设计为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和利用提供的生活物品进行探究,分别让激光笔发出红、绿不同的激光通过装满烟雾的矿泉水瓶和肥皂水,呈现出清晰绚丽的激光传播径迹,立刻引起学生们的一阵感叹;同时,巧妙地选择和利用透果冻等物品还能让学生观察到光在固体中的传播情况,这在平时是很难看到的;另外,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尝试不同方向入射,寻求最佳观看角度,甚至有的学生发现了在水面和果冻表面处,光线发生了偏折现象。....
第 6 章 结束语
本论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详细对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物理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阐述了物理素养的内涵,以及初中生应具备的物理素养。对芝罘区初中生的物理素养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分析初中生物理水平现状和在物理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几点问题:教师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校本资源闲置和教学方式形式化;家庭教育和期望目标的偏离;社会科学教育资源的缺失。结合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初中生物理素养的培养策略: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夯实物理素养基础;灵活开展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渗透 STS 教育;重视物理学史教育,渗透方法教育和人文精神。希望能对本地区和本学校的物理教学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建议。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1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