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早期长三角包含三大城市,即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随着经济的发展,安徽省也在 2014 年 9 月列入长三角内,形成了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及上海市所包围的新的长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位于长江中下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发展规模大并且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国内外市场的链接纽带,吸收国外投资,在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长三角经济区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实现这种新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密不可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长三角经济区的发展也趋向合理化。长三角经济区 2013 年的三大产值比重从上年的 4.4:50.9:44.7 调整为 3.9:50.3:45.8。其中,第三产业的上升幅度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下降幅度。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 0.5%和 0.6%,第三产业有 1.1%的上涨。与全国相比,其第一产业占比低了6.1%,第二产业占比高了 6.3%,第三产业占比基本持平。可见,长三角经济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人民币汇率作为一种相对价格变量,通过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迁。“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汇率长期被低估。“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不断加快,截止 2014 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升值到 1:6.2,相比 2005 年升值幅度达到 19%。2014 年人民币兑换美元中间价下降了 0.36%,呈现出小幅度的贬值趋势。2015 年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程度已经接近 1%,不利于汇改的进行。这种贬值的现象有可能是由美国的经济不断复苏、中国为了防止通货萎缩进一步稳定增长造成的。2008 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欧洲、日本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速下滑,而我国经济虽然仍旧保持高速增长,但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在出口以及引进外资增势放缓,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形势也日趋复杂,各区域产业结构不平衡,“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对于未来人民币的总体走势,可能受到以下两种情况的影响:其一,受到国际环境的制约,美元是否依然保持强有力的势头。其二,受制于我国的经济状况。从总体观察,人民币汇率依然会以升、贬交替变动为主,不会持续大幅度变动。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关于汇率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已经很全面了,不同学者的研究视角存在差异,比如有的更加关注汇率对经济变量的影响,而有的是从汇率对产业结构影响呈现的不同结果来研究。因为本文是同时从内外需两条主线来研究,所以本文把文献综述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国外关于汇率通过贸易结构来影响产业结构的相关文献、国内关于汇率通过贸易结构来影响产业结构的相关文献、国外关于汇率通过投资和消费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文献、国内关于汇率通过投资和消费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文献。
一、汇率通过贸易结构来影响产业结构的相关文献
(一)国外关于汇率通过贸易结构来影响产业结构的相关文献
首先,部分学者认为汇率通过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正向的,这类文献我们要追溯到早期的托马斯·孟。他认为,本国的汇率下降是对本国有益的,而对其他国家不利。贸易差额的好坏决定于汇率的高低,当一国汇率对该国有不利的影响,那么该国的贸易差额对这个国家也是不利的。琼·罗宾逊对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进行研究和扩展,认为本币的贬值会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当一国商品价格不变,该国贸易的收入和支出以及该国货币的贬值都会受到进出口需求弹性的影响。之后,勒纳在1944 年用定量的方法,对马歇尔条件进行补充和完善,他认为当某国贸易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时,并且该国进出口贸易品的需求弹性之和比一大时,则某国汇率下降对该国的贸易收支有着正向的影响。Peter Benen 和 Dani Rodrik(1986)通过对 11 个工业国的研究认为,进出口结构随着各国的基本国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Akira Otani和 Toyoichiro Shirota(2005)对日本进口商品结构归类,验证了汇率的传递作用。最终得出,汇率上升时,进口增加,汇率下降时,进口减少。Willem Thorbecke(2008)使用了 1987-2006 年中国制造业出口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中国出口。
其次,也有些学者持相反的观点。Abdur Rchowdh(1993)通过对 7 个大国进行研究,运用计量的手段估测出了这 7 个国家的出口模型,结果得出汇率变动对出口有着负面影响。这是因为当汇率变动了,出口商害怕这种变动给他们的收益带来风险,所以减少了出口,从而影响到了资源的有效分布。Beckernian(1965)通过对汇率和产业结构的研究,提出汇率上升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它们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因为,一国货币升值抑制了该国的出口,而对于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来说,出口是他们取得规模经济、弥补国内需求的重要手段。出口的受阻会影响到投资,不利于高新技术的使用,却提高了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最终提高本国商品的价格,又导致了出口进一步降低。
....................
第二章 汇率与产业结构的基础理论及其影响路径分析
第一节 汇率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相关理论
一、汇率相关理论
(一)购买力平价假说
购买力平价假说是在 1922 年由瑞典学者卡塞尔(Cassel)提出的一个思想和理论体系。他从货币的层面来分析,最终认为由于外币在发行国具有购买力,所以人们需要外币。同样的本币在本国也具有购买力所以人们也需要本币。
同一贸易品在不同国家表现出不同的价格,则将会存在套利的行为,在价格低的国家买入商品,在价格高的国家卖出商品。其价格会随着国内对价格低的商品的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相反,高价商品国内的供给上涨,价格却降低,最终不存在套利行为。用途表示为:
配第认为,农业、工业和商业的收入的高低应为商业大于工业大于农业。他初步指出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的最初方向。之后,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基础进行研究。他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指出了人均国民收入与内部结构变动之间的关联。由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收入的不同,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最终移向第三产业。之所以劳动力有这一方向的转移,也是因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附加价值的不同所造成的。克拉克指出,这种差异导致劳动力向收入高的部门转移。发展中国家都有共同的特征,人口多、人均收入相对偏低。这些国家的产业部门不单单受到收入差异的影响,又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以我国为例,第一产业剩余了大量的劳动力,从而导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的一些劳动力转向第三产业,这是由于第二产业在市场中的成本和劳动的平均投入量还不足。我国也正在扶持第三产业,所以第一产业的收入水平与第二、三产业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然而,配第·克拉克定理还有一定的缺陷。第一,他选取的样本比较少,并且其代表性不是很强,从而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第二,他在研究中视角不够宽阔,只考虑到劳动力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会给研究的准确性带来阻碍。与此同时,该定理还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他们认为第一、二、三产业共同组成了经济结构,只把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转移过程和产业结构进行联系。第二,他们假设随着时间的流逝,居民的收入是一个递增的过程。
.....................
第二节 汇率变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期,产业结构作为我国重点关注对象正在迅速的得到调整和优化。我国实施的对外开放战略,使得国内外商品价格随着汇率的变动而变动。本文借鉴了巴拉萨—萨缪尔森的汇率传递效应,从内外需的主干线来分析汇率对产业结构调整。本文认为,在内需这条线路上,汇率通过改变国内的 FDI 来对我国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进行影响。在外需这条线路上,汇率通过影响进出口,改变我国的贸易结构,从而影响到我国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其主要路径分析图如下: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第一产业的需求逐步转向了第二、第三产业。根据长三角经济区的自身情况,随着人们对第三产业需求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技术、资源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而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前两大产业的发展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总之,人民币汇率上升了,改变了人们的需求,促进了产业间的转移,有助于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汇率通过 FDI 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是一条重要的路径。通常,某国的汇率发生变动,外国对该国的投资成本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以至于国外企业作出相对措施,使得该国的资源可以重整再分配,最终引起产业结构的改变。本文将会通过长短期影响效应的不同来进行分析。
.....................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变动及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 23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3
第二节 我国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 24
第四章 汇率变动对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及渠道的实证分析 ............ 32
第一节 模型的选择 .......... 32
第二节 变量的测量 ................ 33
第五章 汇率变动对长三角经济区三大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43
第一节 变量的选取及模型建立 ....................... 43
第二节 汇率变动对长三角经济区三大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43
第五章 汇率变动对长三角经济区三大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变量的选取及模型建
上一章我们研究了汇率通过不同渠道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长三角经济区外贸依存度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都对产业结构升级有影响。本章将通过对长三角经济区三大产业的实证分析。来研究汇率对长三角经济区三大产业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是怎么样的。本章将选取 1990 年—2013 年长三角经济区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长三角经济区对外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这几个变量来探讨。选取变量见表 6-1。
本章将研究汇率变动如何通过 FDI、OPEN 对长三角经济区三大产业进行影响。变量选用 GDP1、GDP2、GDP3、FDI、OPEN、REER。区间选用 1990—2013 年,23年年度数据。本章研究汇率对长三角经济区的动态影响,建立 VECM 模型,简化形式为:
Y1=Y{LNGDP,LNFDI,LNREER,LNOPEN}
............................
第六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根据上文的研究和总结,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长三角经济区产业升级良好,内部升级不同步
从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情况来看,1990 年以来长三角经济区合理运用区位优势、地理优势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上海市已经逐步形成服务行业和制造行业的共同发展。农业、工业发展速度减慢,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的发展规律。江苏和浙江产业结构发展良好,在提升传统行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又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安徽省也出现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步外移的情况。但是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区域内部省市间的发展却不是完全同步。虽然长三角经济区总体或者江浙沪在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处在领先的地位,可是作为经济区内一员的安徽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二、汇率能有效的通过 FDI 和贸易结构影响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
从汇率与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来看,汇率的变动对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相对较大,并且汇率可以有效的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和长三角经济区对外开放度度两条途径影响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使得传导机制可以被检验。汇率的变动可以促进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从外商直接投资角度来看,FDI 与汇率和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汇率上升会促进 FDI 的流入,FDI 流入的增加又会使得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当 FDI 流入时,可以加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同时降低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满足长三角经济区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需求。
从贸易结构的角度来看,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其对外开放度互为对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有力的促进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可以促进长三角经济区的对外开放程度。随着长三角经济区对外开放的力度日趋加大,进、出口的实际交易量不断增加。长三角经济区内的众多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不断地加深,涉及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企业可以通过进出口达到信息的流通,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企业的升级,最终使得长三角经济区产业整体得到升级。在这种升级的环境下,又会增加进出口的比重,推进开放力度。形成了开放与产业升级互助的良性循环模式。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1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