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基于Bewley模型的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与代际传递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5 22:25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过去 30 年,中国居民家庭的资产积累经历了存款时代和房产时代,当前居民家庭资产中金融资产的份额正迅速增加,在未来我们或许将步入崭新的金融时代。21 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已经表现出了金融崛起的势头,图1 呈现了我国近十年的经济总量和居民资产积累的大致情况,具体可以概况为以下三点:其一,国内经济稳中有进,金融行业迅速发展。以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 GDP)衡量的经济总量一直保持 7%以上的增长速度,并在 2014 年突破了 60万亿元;从柱形图可以看出金融业增加值对 GDP 的贡献率逐年递增,其绝对值从2004 年的 6586.6 亿元上升到 2014 年的 46572.7 亿元,增加了 4 万亿左右。其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民间资本富足。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从 5645 元一直提高到20542 元,翻了将近 4 倍,充足的社会资本推动了居民投资需求的增加。根据民生银行与胡润百富发布的《2014-2015 中国超高净值人群需求调研报告》,个人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达到 5 亿元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达到 1.7 万人,总计资产规模约 31 万亿元人民币,平均资产规模 18.2 亿元人民币。其三,居民金融资产总量迅猛增加,远超过内生产总值。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在 2011 年以后迅速增加,已经远远超过相应年份的国内的生产总值,根据当年统计人口计算的人均金融资产积累量也要远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超过 50%的受访者预计未来一到两年会考虑增加金融投资;另有约 43%的受访者表示会保持现有金融投资规模,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在未来仍有望大幅增加。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本文的选题是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社会资本富足和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基于居民贫富差距悬殊、家庭金融资产持有不平等和结构失衡的特征事实,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持有的代内差异以及代际传递在居民金融资产不平等形成和变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具体思路是根据微观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在某一时点上的城乡家庭和不同分位阶层家庭的金融资产持有特征、不平等和社会流动性情况,了解当下我国居民家庭选择和持有金融资产的行为特征;同时,借助 Bewley 模型研究家庭积累金融资产的动机及代际传递在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的形成和变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最后,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从代内行为和代际传递的角度对增加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改善家庭金融资产结构、提高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社会流动性、降低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本文的大致框架如下: 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论。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其次是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框架,最后是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是本文的文献综述。本章从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的早期理论成果、数据库的建立、基于微观数据的经验分析和 Bewley 模型在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中的应用四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在理论研究成果部分以完全市场和同质经济人经典假设的变化为主线,介绍了与家庭金融资产相关的传统经济模型;接着讨论了学术界对家庭金融资产的测算和微观数据库的建立,这是检验理论经济模型和实证分析工作的基础;然后分类论述了已有的实证分析成果;再次,介绍 Bewley 模型的优势及其在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问题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及本文拟使用的方法。
.........

第二章  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的研究综述

家庭金融正在崛起成为与资产定价和公司金融两大传统金融学领域并驾齐驱的前沿领域,其中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问题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关于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问题的早期研究可追溯到消费和投资理论,囿于家庭金融行为的复杂性和微观数据的可得性,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仍然以理论分析为主。随着家庭层面微观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早期理论研究的结果不断得到证实和改进,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开始大量涌现,对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形成的内在机制做出了有益补充。本章将以早期理论分析、数据库的构建、基于数据库的经验分析和Bewley 模型的应用为主线,对研究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对其潜在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第一节  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的理论研究
有关家庭金融资产总量积累的相关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学者们关于消费理论的讨论。Keynes(1936)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简单消费函数只考虑了当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影响,而忽略了家庭积累的总资产对消费的作用。之后的消费和储蓄理论将居民的储蓄与借贷考虑进跨期消费的模型中,为永久收入假说的提出奠定了基础。Friedman(1957)提出的永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不是取决于其当期的收入,而是由他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决定的,这种长期收入不仅包括劳动收入,还包括通过积累金融资产等家庭财产获得的财产性收入。 关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结构差异是基于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展开的。Markowitz(1952)认为所有的家庭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态度,将家庭金融资产在多种不同风险属性的金融工具中进行配置,以在家庭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家庭投资收益的最大化。Samuelson(1969),Merton(1969)在此基础上将单个投资期扩展到多期来分析家庭的投资行为,并得出了与单期投资行为一致的结论,即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方式不会受到随时间变化的因素的影响。这一结论与生命周期假说中的结果相悖。生命周期假说认为家庭的收入、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都会因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之后,很多学者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了生命周期理论。
.......

第二节  家庭金融资产的定义和测算方法
家庭金融资产的定义和测算是检验理论模型和进一步实证分析的基础。关于家庭金融资产的定义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家庭金融资产水平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测算得到,即利用宏观经统计数据进行推断或者通过微观金融调查数据库进行分析。涉及金融资产的理论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学术界对金融资产的定义并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何丽芬(2010b)在家庭金融研究回顾中指出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定义的家庭金融资产包括通货和存款、非股票证券(主要是各类债券)、股票和其他股权、保险技术准备金(人寿养老储备和养老基金储备)等。但吴卫星、易尽然和郑建明(2010)在研究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结构时定义的金融资产种类更丰富,除 IMF 罗列的项目外还包括基金、外汇、期货、理财产品、借出款、住房公积金、家庭经营活动占用资金、企业投资及住房,而 Wolff(1989)也将房产这一实物资产归入家庭金融资产名下。Cagetti and Mariacristina(2008)对此做出的解释是没有必要拘泥于概念本身的确切意义,而应根据数据的可得及研究目的来选择金融资产这类变量的定义方式。比如说涉及财富的概念时,如果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持有财富的原因,则应将其定义为不动产和金融资产这些物质资本;而在研究其他问题时有必要使用更严谨的测算财富的方法,比如剔除家庭财富中的非流动性资产,此时的家庭财富所包含的意义便是家庭金融资产。本文在第三章探究家庭金融资产分布特征和不平等的动态变化时就是使用这种定义方式。 
..........

第三章   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的理论模型 ........ 17 
第一节   基于无限期界 Bewley 模型的代内不平等 ...... 17 
第二节   基于世代交叠 Bewley 模型的代际传递 .......... 20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22 
第四章   家庭金融资产代内不平等的研究 ........ 24 
第一节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说明 ......... 24 
第二节   变量定义和描述性统计 ..... 25 
第三节   家庭金融资产分布特征和代内不平等 ..... 27 
第四节   家庭金融资产的社会流动性 ..... 32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34 
第五章   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的代际传递研究 ........ 35 
第一节   变量说明和描述性统计 ..... 35 
第二节   计量方法 ..... 36 
第三节   实证结果 ..... 3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47 

第五章  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的代际传递研究

本文在上一章对无限期界Bewley模型中预防性储蓄动机和个体异质性在家庭金融资产代内不平等形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统计检验,初步讨论了家庭金融资产代内不平等的表现形式和短期内的变化趋势,但并没有对这种不平等在长期内形成的逻辑进行深入分析。本章将在第三章世代交叠 Bewley 模型的理论基础上,从代际传递的角度继续探究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在长期内形成和变化的内在机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代际传递是指父代对子代在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影响,它能够直接解释父代和子代之间的联系。其中,货币资本的代际传递泛指父代和子代在收入、金融资产等物质财富之间的联系;人力资本的代际传递是指父代对子代在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的投资,以及在性格、能力和行为习惯等方向的影响,子代人力资本投资取决于父代的货币资本情况;社会资本的代际传递是指父代建立的社会关系为子代在工作和生活上带来的便利。 由于家庭金融资产的积累不仅取决于家庭的消费和储蓄决策,更重要的是会受到家庭总资产水平的限制,而在考虑生命周期因素时的家庭总资产又会受到上一代家庭金融资产持有水平的影响。在世代交叠的 Bewley 模型中,家庭总资产涉及家庭的工资性收入 和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 1 都包含代际传递的因素——子代的工资性收入与其生产效率直接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父代对子代的人力资本投资;子代的金融资产持有状况直接受到父代遗赠和金融资产配置习惯的影响。因此,本章将以影响子代家庭总资产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金融资产的代际因素为线索,重点分析货币资本的直接传递和通过人力资本的间接传递对子代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的形成及未来变化趋势的影响。 

基于Bewley模型的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与代际传递研究

...........

结论

本文借助 Bewley 模型的理论框架,对家庭金融资产代内不平等和代际传递的动态变化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防性储蓄是我国家庭积累金融资产的主要动机,宏观的经济环境异质性和微观的家庭经济地位异质性会导致我国现阶段家庭金融资产的代内不平等,代际传递的存在可能会使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问题在长期内存在。第四章根据微观数据的筛选结果,对现金和存款总值、股票、基金借出款和其他类别的主要金融资产在总样本家庭、城乡样本家庭和不同金融资产总量水平下的样本家庭间的分布和变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家庭金融资产在各样本家庭的分布差异佐证了理论模型中预防性储蓄和个体异质性对家庭金融资产积累差异的影响。第五章的实证分析证明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在代际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在不同类别家庭的父代和子代间并不相同,这种代际间的联系会使得父代的总资产水平和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在子代身上复制,进而使得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在子代家庭中继续存在。 从统计分析结果看,第一,金融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贫富悬殊。家庭金融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的占比仅次于家庭房产价值,富裕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总量超过家庭总收入,极少部分家庭支配着全社会大多数的金融资产,但同时也存在金融资产总量为零的家庭,家庭金融资产的分布表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第二,现金和存款是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主要持有方式,但不同家庭的金融资产持有总量和结构差异较大。现金和存款总额在所有样本家庭金融资产持有量中占比最高,预防性储蓄是居民家庭进行金融资产储备的主要动力。城市家庭和高分位阶层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总量更多且类别更丰富,农村家庭和低分位阶层家庭金融资产基本以非风险性金融资产为主,持有的股票和基金这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比例极低,经济环境的异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现阶段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现象。第三,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严重,且短期内不易改善。以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极值比测算的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程度都要比相应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总收入严重,风险性金融资产比非风险性金融资产表现出更大的不平等。2012 年家庭金融资产不平等情况较 2010 年并没有好转,反而表现出继续恶化的趋势。第四,家庭金融资产代内社会流动性低,两极社会阶层固化。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1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1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5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