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6 06:46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问题的背景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发展的十分迅猛,已经承担起了支撑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这些文化大国和知识经济强国的文化产业均有着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近几年来,随着各国的交流与沟通日益频繁,文化产品的出口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国在传统产品贸易领域的竞争日渐加剧,导致各国的传统贸易利润的增长逐渐降低,而文化产品由于有着很高的附加值,并且具有很强的衍生性,因此,各国政府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

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贸易的潜力和后发优势十分巨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被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中国文化产品的贸易现状,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已经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

1.1.2  研究问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为切入点,分别从出口额和市场结构两方面衡量,提出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接着通过理论分析构建扩展的文化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经过实证分析,得到回归方程,模拟得到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出口额,测度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潜力,与实际出口额比较划分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国家市场。在现状分析、理论分析及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相关建议。

文化贸易近年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并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观点,但是关注重点多是竞争力,有关从出口市场结构、影响因素、贸易潜力的视角,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目前还比较少,希望本研究能对该领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第 1 章绪论。论述了研究问题的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 2 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从文化贸易的概念、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现状、文化贸易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了总结评述,阐述了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需求相似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对文化贸易的解释。

第 3 章现状分析: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界定了本文研究的文化产品的范围,从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和市场结构分析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初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 4 章理论分析: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介绍了贸易引力模型,在贸易引力模型基本形式的基础上,通过第 3 章问题原因的分析,,加入文化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并解释其作用机理,得到扩展的文化贸易引力模型。

第 5 章实证分析: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选取指标,构建模型,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并对结果进行解释。根据得到的回归方程,模拟出潜在出口额,将实际出口额与潜在出口额进行比较,由此划分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市场类型。

第 6 章结论及对策建议。总结了文章的主要结论,依据结论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不足与展望。

1.2.2  技术路线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 2 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本章将从文化贸易相关概念、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现状、文化贸易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和评述,并从国际贸易学的视角下阐述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需求相似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对文化贸易的适用性。


2.1  文献综述

2.1.1  文化贸易相关概念

(1)国外对文化贸易相关概念的研究

Marvasti(1994)经过长期对文化大国的国际文化贸易进行研究,发现这些文化大国在进行文化产品出口时,会间接的对他国的政治产生作用。在公司层面,Trevino(1996)的研究也同样显示,在美国,文化差异会对在美的不同国家投资者产生负作用。

Grasstek(2000)认为文化贸易的交易对象是能生产或分配物质资源的并且通过艺术的形式娱乐大众以及激发人们思考的产品和服务。

Guiso、Sapienza、Zingales(2005)的研究也表明,在欧洲共同体中,文化差异同样会对阻挠人们之间的信任感,最终会影响到贸易和投资格局。

Bruner(2008)则认为,为了给予各国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就应该保证文化贸易的自由程度。同时他认为,任何国家的文化产品都会参与国际竞争,想要避免这种竞争的行为会使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受到损害,且会侵犯提倡新思想的言论自由和人权。

(2)国内对文化贸易相关概念的研究

李怀亮(2003)探讨了国际文化竞争的问题,从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偏好相似理论解释了目前文化产品的进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的原因。李怀亮、闫玉刚(2005)认为,所谓的国际文化贸易,指的就是一种文化交换活动,而且是在世界各国之间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不仅包含无形商品,例如版权、关税等,而且包含有形商品的一部分,例如音像制品、纸制出版物等。

........................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外生比较优势理论包括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及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提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和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而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从生产要素比例差别的视角出发,解释了商品价格和生产成本的不同,因而说明比较优势的产生。赫克歇尔和俄林克服了李嘉图模型中的局限性,认为生产资源配置和要素禀赋的差别奠定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在批评传统的外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以规模经济分析比较优势的 D-S 模型为代表,由迪克特和斯蒂格利茨提出:假设有两个原始条件完全相同的国家,都没有外在的相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了规模经济,则两个国家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的产业进行生产,进而就会产生绝对优势,并且是内生的。在运用规模经济分析比较优势的理论中,一般认为,1985 年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提出的垄断竞争模型最为典型。后来,多勒尔等认为规模经济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阐述国家专业化,究其根本原因,是技术差异才导致了发达国家专业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弗农侧重于研究比较优势和产品周期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产品的初创期,这个产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只有当两者都相对丰富时,该国才有比较优势;而在资本密集型期,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具有了比较优势;但是随着产品的生命周期向前推进,当到达标准化生产期时,劳动力廉价的国家就会变得更有优势。另外,杨小凯和博兰从专业化和分工的角度对内生比较优势进行了拓展:通过对生产方式和专业化水平的事后选择,积累人力资本和知识,从而产生内生比较优势。

按照要素禀赋理论,文化也属于无形的生产要素,由于各国的文化资源各具特色,所以各国的文化资源都有比较优势。各国要对本土的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使其产品和服务具有文化的比较优势,进而能够参与世界文化贸易,达到更高的福利水平。

虽然文化产品的初始成本比较高,但其传播却是规模递增的。文化产品的价值来源大多是无形资本,例如美国很多文化产品,面向的是全球市场,采用专业高效的分工来组织大规模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低,利润高。因而也可以说文化产品国际贸易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这完全适用于规模经济理论。

文化企业通过合理公平的分工合作与布局,可以实现外部规模经济。通过开发文化产业园区,可以更加优化企业间的资源配置,促进思想和文化的碰撞,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了外部的规模经济,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毫无疑问,文化产业的繁荣决定了文化贸易的兴衰。根据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生产的环节是具有决定性的,它支配着随后的分配、交换、消费,而分配、交换、消费会反作用于生产。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好坏决定了文化贸易的繁荣与否。

...........................


第 3 章  现状分析: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 15

3.1  文化产品的范围界定 ..................... 15

3.2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及构成 ............ 16

第 4 章  理论分析: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26

4.1  贸易引力模型 .............. 26

4.1.1  贸易引力模型的提出 ................ 26

4.1.2  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 ................... 27

第 5 章  实证分析: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30

5.1  指标选取 .......................30


第 5 章  实证分析: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本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选取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各影响因素的指标,构建回归方程,进行实证检验,并测算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潜力。


5.1  指标选取

5.1.1  变量设定

选取 t 年中国出口到 i 国的文化产品总额EXit作为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的选取如下:

(1)文化因素

地理距离是最初引力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但是文化贸易不同于一般的货物贸易,有的学者就提出地理距离对我国文化贸易的影响不显著,如陈晓清、詹正茂(2008),姬锦霞(2011)等。虽然当前许多传统的文化产品仍依赖于国际间的货物运输,可随着科技的发展,由地理距离导致的价值传播、合同达成、产品运送等环节的诸多不便,所产生的影响正逐渐减弱。地理距离较远更多的是带来两国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而这些都已涵盖在文化距离的范畴内。所以,本文将不选取地理距离的指标,而是选取文化距离作为文化贸易成本的衡量。

所谓文化距离,是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数量化,用来衡量两国在居民偏好、价值观、民族风俗、传统道德、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心理差距。陈昊、陈小明(2011),曹迈麦、苗莉青(2013),张望、徐成江(2013),研究得出文化距离越小,两国彼此间文化认可度就越高,文化亲近性则越强。

本文选取了 2004-2013 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 18 位贸易伙伴作为样本,包括:美国、香港地区、日本、英国、德国、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加拿大、巴西、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比利时、尼日利亚、墨西哥。中国历年对这些国家出口的文化产品份额之和都占了当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总额的 70%以上,并且相关数据完整,用来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各变量的数据来源见表 5-1: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 6 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在第 5 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章首先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6.1  结论

本文研究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构建扩展的文化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并测算了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潜力。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中国文化产品的分类产品出口极度不均衡,视觉艺术品的出口额最大,文化遗产的出口额最小。

(2)中国文化产品主要出口到高收入国家,近年来,出口市场越来越集中,前若干个出口份额较大的国家的份额逐年上升,同时,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的幅度在下降,出口市场越来越稳定。因此,出口抵御和分散风险的能力较差,易受到国际贸易市场疲软的冲击。

(3)中国国家财政支出的文化事业费、进口国的人均 GDP、中国的人均 GDP、进口国的通信技术普及水平、中国的高等院校入学率、中国具有高级职称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人数都与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额显著正相关,中国和进口国的文化距离与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额显著负相关。

(4)各因素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力度区别明显,从大到小分别为中国国家财政支出的文化事业费、进口国的人均 GDP、中国的人均 GDP、进口国的通信技术普及水平、中国的高等院校入学率、中国具有高级职称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人数、中国和进口国的文化距离。

(5)证明了文化、人才、资本和科技因素显著的影响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验证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存在问题的原因是文化隔阂、人力资源匮乏、资本投入不足、需求方的经济及科技水平。

(6)18 个样本国家地区各年贸易充分与贸易潜力的情况波动较大,从均值来看:香港地区、日本、英国、德国、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巴西、俄罗斯、比利时为潜力开拓型,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尼日利亚、墨西哥为贸易充分型。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1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1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3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