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技术效率时空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6 21:30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990 年山东省首次提出“海上山东”概念,为实施“海上山东”战略,山东省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努力打造新兴海洋产业,逐步完善以渔业、化工、交通运输、旅游、能源、机械制造及服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海洋产业体系,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海上山东”建设可谓成果辉煌。2008  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 5000 亿元大关,同比增长 20.6%  ,极大的促进了山东省经济发展,同时山东省海洋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位居前列,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例也达到了 18%  。在这个大背景下,山东省根据省内经济形势现状和省内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构思,2011 年 1 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为主题的经济区,这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从山东省的区域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发展海洋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的提出是山东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标志着山东省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重心的双重转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系规划范围南起日照市,北至滨州市,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和滨州沿海七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发展,尤其是 20 多年“海上山东”建设,沿海七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带,具备很强海洋产业基础,也具备了发展蓝色经济区的基础,其基础具体表现在以高度聚集的海洋社会资源为基础的资源基础、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以及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基础。但另一方面,虽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总量高,各方面基础良好,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时间较短,经济增长长期依靠要素投入和资本投入,这种较为粗犷的经济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巨大发展,但另一方面却也带来了诸如环境破坏、资源分配不公以及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这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经济以往增长方式过于看重总量增长而相对忽视质量增长的体现,未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引擎,对山东省内、环渤海经济圈乃至全国性的经济增长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其省内腹地的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拉动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维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经济持续增长和实现跨越性增长的关键。 
.........

1.2 文献综述
经济学家 Farrell(1957)基于生产效率测度思想的生产前沿面研究标志着技术效率研究新局面的开始,多年以来对于技术效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很多,但不同学者的研究根据研究方法和研究层面不同却有所区别,,根据研究方法划分,分为非参数法和参数法,前者的代表方法是基于 DEA 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后者的代表方法是随机前沿法,而根据研究层面的不同,则又可细分为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 其中,企业层面的相关研究有: 白秀光、闻捷等人运用 DEA 的方法,对电信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通过对影响因子和经营效率的测算最终给出了电信企业调整的相关建议[1];苏宝财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相关数据,通过随机前沿函数测算了福建省茶叶企业的技术效率,并分析了对茶叶企业技术效率有较大影响的具体因素[2];黄薇通过改进三阶段 DEA 模型测算了保险企业的技术效率,得出了保险企业技术效率受内生风险和内部环境影响较大的结论[3];邵强、刘远奇利用 DEA 模型对石油上市企业技术效率进行测算,最终研究表明石油上市企业技术效率较为理想,但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4];康见荣、丁富民对低碳上市企业技术效率差异性和收敛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碳上市企业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性[5];任娟等人运用 DEA-Tobit 模型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了技术效率测定,并从研发投入和专业产出等方面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制造业公司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研发战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效率[6]。
..........

2 技术效率研究理论

2.1 效率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的源泉被分为三个部分,即资本增长、劳动增长和生产率增长,而生产率的增长就是全要素生产率,从经济增长的源泉分析,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经济增长中既不是由资本增长也不是由劳动增长而引起的那部分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全要素生产率是不能被资本变动和劳动变动解释的那一部分经济增长,是一个“余量”概念。全要素生产率由两部分组成,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变动,而技术效率又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因此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由于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余量”,它所衡量的是经济增长中非资本提高和人力提高所引起的经济增长,而这部分增长实质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因此说它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准确的测定全要素生产率,不但可以衡量经济增长的质量,还可以准确的分析这部分“剩余”经济增长具体是由技术效率变动还是技术进步变动引起的,进而把握未来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率为主还是以提高科技水平为主,这为政府和企业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2.2 技术效率的测度方法

根据技术效率的定义,技术效率从投入角度看是指最小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值,而从产出角度看则是实际产量与最佳产量前沿面的距离,因此,生产效率与生产可能性边界联系密切,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对于每一投入,都有与之对应的唯一的最优产出,这种类似函数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所构造出的曲线即为生产可能边界,一般实际投入产出都位于生产可能边界内,即该生产是非效率的,效率值不为 1,而只有当实际产出投入点位于生产可能边界上时,此时该生产是有效率的,效率值为 1[33]。因此,测度技术效率的前提是能够准确的构造生产可能边界,这是测度实际产出点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距离的前提。对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构造,目前来说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以随机前沿法(SFA)为主要代表方法的参数方法和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为代表的非参数方法。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技术效率时空演化研究

.........

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效率测算 ...... 16 
3.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现状分析 ........ 16 
3.1.1 自然现状 ....... 16 
3.1.2 社会经济现状 ...... 16 
3.2  数据选择与处理 ..... 17 
3.3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18 
3.4  技术效率测算 ......... 22 
3.4.1  技术效率横向分析 .... 22 
3.4.2  技术效率纵向分析 .... 23 
3.4.3  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24 
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效率趋同效应分析 .... 27 
4.1  效率水平 σ 趋同分析 ......... 27 
4.2  效率水平β趋同分析 .... 28 
4.3  效率水平趋同演化分析 ....... 29 
5  结论 ........ 33 

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效率趋同效应分析

关于趋同的概念最早是巴罗和马丁(Barro, Martin )提出的用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趋同的经济概念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在经济增长速度上反而比经济发展水平好的地区发展速度快,从而使两地区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的现象,用统计学的角度看,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反向变动关系。本节中所考察的技术效率趋同,其定义是技术效率值与技术效率变化速度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即技术效率初始值高的地区技术效率增长速度慢,技术效率初始值低的地区技术效率增长速度快,从而使原本技术效率发展不平衡的不同地区,技术效率水平逐步趋于统一水平。目前经济学中考察趋同性一般采用 σ 趋同分析法和 β 趋同分析法。本文将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的趋同性分别进行 σ 趋同和 β 趋同检验。 

4.1 效率水平 σ 趋同分析
基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技术效率水平现状和本文研究需要,本文分别使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这两个指标来测定我国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 σ 趋同效应。其中,我们将技术效率的变异系数定义为 CV=δ/μ,其中 δ 为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标准差,μ 为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使用第三章关于技术效率计算的数据结果,我们分别计算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城市技术效率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如表 4.1 所示: 由表格 4.1 结果可以直观的看到,各城市技术效率的标准差在 2003 年为 0.133,表明各城市之间技术效率差别较大,而在 2012 年技术效率标准差则变为 0.105,这表明各城市之间的技术效率差别已逐步缩小,同时观测技术效率的变异系数 CV 值,2003 年为0.150,而 2012 年则为 0.123,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小,也表明相比于 2003 年,2012年各城市的技术效率差异是较小的。为了更直观的观测技术标准差和 CV 值的变化规律.
..........

结论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城市 2003-2012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和
第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效率水平偏低。经过测算后得出数据表明,无论是全要素生产率还是技术效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城市发展水平都偏低,尤其是技术效率水平更是处于低水平阶段,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力有限,甚至出现反向变动趋势,因此,技术效率偏低是制约全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问题所在,说明实际产出并没有达到最佳前沿面,技术效率提升空间还很大;同时,金融危机导致效率水平起伏,说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产业结构稳定性不足,是制约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从而导致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效率整体水平的波动。 
第二,各城市技术效率水平偏低,同时各城市之间效率水平存在差异。从纵向比较结果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普遍技术效率增速缓慢,而且整体水平较低;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城市之间的技术效率水平也存在差异,说明不同城市的技术效率发展并不平衡,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经济、社会禀赋,从而造成了技术效率发展的差异化。 
第三,从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产业结构和经济外向度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明显,经济区内技术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产业结构优化和外商投资带动,相对而言,金融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很小,促进作用不明显,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结构相对不合理,人力资本水平不高,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提高技术效率应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 
第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效率水平趋同效应明显。经过 σ 趋同和 β 趋同趋同检验,证明各城市之间效率增长存在趋同效应,这也说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城市技术效率在不断的变迁过程会在市场的自动调节下最终会趋于平衡。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2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2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1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