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以工业遗产游为先导的阜新市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8 21:48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工业旅游产品是一种新型业态的旅游产品。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人们通常认为工业旅游起源于欧洲,以法国的汽车工业旅游和英国的工业遗产旅游的出现为标志[1]。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化的国家,也是最先遇到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后的城市衰退问题。另外,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很多工业城市遭到纳粹德国飞机的狂轰滥炸,受到了很严重的破坏,很多工厂(包括工业革命时代的有代表性的工业设施)成为废墟。如何挽救英国人引以为豪的工业革命时代的工业遗产,对城市和厂矿受到破坏的部分该如何处理,哪些该保留,哪些要拆掉,哪些应重建等问题的需要,英国在其政府部门增加了一个机构叫“城乡规划部”,以解决遭到破坏的工业城市的重建和改造问题。这期间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工业考古学也真正流行起来。 工业旅游因其旅游对象特殊,旅游形式新颖而区别于传统的观光旅游[2]。在中国,工业旅游真正被关注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2001 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工业旅游列入工作要点、2004 年公布第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在此之前,虽然有一些企业或者是地方组织了一些关于工业方面的旅游项目,但是  “工业旅游”的概念在旅游研究领域出现的频率都很低。近几年,文化部门对工业遗产保护与有效利用的呼吁,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老工业区的处置和重新定位,科技部门对高新科技企业、研究机构的科普教育的期望,工业企业在宣传营销领域的新尝试,工业旅游与农业、乡村旅游一样属于跨行业产品,是在产业融合理论指导下实现的,不同于产业之间融合与嫁接之后的新型产业形态,有的工业旅游项目甚至能够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业延伸幅度很宽,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业态。正因为工业旅游的这种行业关联性和融合性,使其资源的价值认定、产品形态与特征,客源市场的结构和消费特点,以及开发、管理、营销手段与经营模式等等,都带有自己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梳理,去认识工业旅游开发、管理、经营的特殊规律。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外国工业遗产的研究相对国内是比较早的,最早发源于老牌的工业国家英国。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人就开始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4]。工业遗产游在国外——如欧洲、美洲、大洋洲等都有较好的发展。国外对于工业遗产游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工业遗产的管理和利用的研究。1952 年,美国学者 D·B·Steinman 撰写了《布鲁克林桥的重建》,最早提到了工业遗产的内容并成立了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组织[5]。之后,Alfrey J & Putnam T 写下系列丛书《The Heritage:Care——Preservation——Management》,在其中的《The Industrial Heritage Managing Resources and Uses》颇有见解地提出了工业遗产如何管理与利用[6-9]。这为他之后的学者研究工业遗产打开了宽广的思路,提供了三个有益的方向。Berckmans P & Gross L 则从新的视角重新研究了如何对工业遗产加以利用和如何对工业遗产加以保护[10-11],多视角多角度的研究阐述问题为工业遗产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对工业遗产的属性和意义的研究。Beaudet & Lundgren 认为工业遗产游之所以会出现是社会逆工业化浪潮所引发的一种经济现象。Hospers、Harris 认为经过维护的工业遗迹旧址可以开发成工业遗产游,这样就可以让人们减轻他们一贯认为的当地重工业化的印象,同时让当地居民觉得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认同[12]。《旅游研究纪事》出版了一部遗产旅游专集(1996 年),文章作者认为,遗产旅游之所以有价值并不是因为遗产自身有价值[13],而是因为工业遗产的存在对社会的变革做出了贡献。三是对工业遗产与对博物馆的研究。博物馆在历史遗产、文物的保护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4]。凡是历史遗留物都可以选用博物馆这种展出形式,所以博物馆就成为工业遗产旅游的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Philip Fei Xie[15]曾提出,工业遗产博物馆有 6 种共性:可行性(Potentials),投资者(Stakeholders),保护与再利用(Adaptive reuse),经济效益(Economics),原真性(Authenticity),感知度(Perceptions)。四是各个工业国家对工业遗产的研究。这种研究主要是对一些案例的研究,并没有系统地加以阐述,所以我在这里并没有做过多的整理。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工业遗产的概念和价值 
事物发展由盛及衰之后都会留下一些遗留物——工业遗产是工业大发展之后的遗留物,是工业文明的见证与产物。工业文明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也同时留给我们一个待解决的难题。工业遗产的“处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了社会人士和学者的广泛关注。直到 2003 年 7 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盛会在俄罗斯召开,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在大会上达成共识,并通《下塔吉尔宪章》。该宪章对“工业遗产”进行了定义——这是一次比较权威的定义,宪章中明确指出了工业遗产的三个方面:基本含义,研究方法与时间跨度。[33-37]  2006 年 4 月 1 日,工业遗存的保护问题第一次在国内以文件的形式呈现出来,《无锡建议》的通过正说明工业遗产在我国的重视程度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无锡建议》采用了与《下塔吉尔宪章》类似的定义,泛泛的、林林总总地概括了各种工业遗存。另外,国内还有一些学者也对工业遗产进行了研究,肯定了这些遗迹或是遗物的历史价值、工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这些遗迹或遗物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非物质层面的。 
..........

2.2  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和开发原则
国际上关于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已经延续很多年了,但是至今仍没有一个像《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那样统一的定论。 要对工业遗产旅游进行定义,就要追溯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的历史,起源。它是从工业考古开始到工业遗产的保护,逐渐演变到现在这些具有特色的工业遗产旅游[38]。深圳大学的李蕾蕾学者的定义在国内是相对权威的[17],她林林总总、不厌其烦的列举了各种形式的工业遗迹,并表述了工业旅游的目的。但是,我们仍期待学术界能召开一个权威的会议,共同商讨并达成共识。 学术界就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地方,有些概念的提出都是见仁见智的:如张艳玲认为工业遗产旅游一般是指将与工业文明有关的遗迹和遗物作为旅游吸引所展开的一系列旅游活动。[39]刘筱筱和袁方认为当传统工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衰退之后,出于对遗产的保留、纪念、再利用,发挥工业遗产的余温等目的,同时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保留工业文明,促进文化传播的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

3  阜新市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 11 
3.1 阜新概况 .......... 11 
3.2 阜新市旅游资源概况及分类 ....... 11 
3.2.1 工业地质类旅游资源 ........ 12 
3.2.2 古迹遗址类旅游资源 ........ 13 
3.2.3 自然生态类旅游资源 ........ 14 
3.2.4 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 ........ 15 
3.3 阜新市旅游资源评价 ..... 16 
4  基于 SWOT+AHP 分析法的旅游发展分析 ....... 21 
4.1 SWOT 分析法 .......... 21 
4.2 AHP(层次分析法) ..... 21 
4.3  计算权重 .......... 22 
4.4 计算综合评价值 ...... 23 
4.5  阜新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 25 
5 以工业遗产游为先导的阜新市旅游开发 ..... 26 
5.1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 26 
5.2 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成功经验 ...... 28
5.3 阜新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思路 .......... 30 

5 以工业遗产游为先导的阜新市旅游开发

5.1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海州煤田发现于 1913 年,至 2005 年 5 月 30 日破产关闭,这期间一共挖掘了 93 年,开始时还是用清代的土法开采,后来日本入侵我国进行了掠夺式的开采,再到新中国成立后采用现代化的开采手段——93 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我们国家工业发展的曲折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百年的曲折历史。 海州露天矿因其悠久的历史、巨大的规模、和“一五时期”的突出贡献而被人铭记和怀念。但煤炭终究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其掘尽就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地表变形、矿坑滑坡、矿坑水患、残煤自燃等,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废弃矿坑严重威胁了城市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还带来了大批矿工的失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阜新人硬是将问题煤矿变成了中华大地上的一块旅游瑰宝! 海州露天煤矿在 2005 年关闭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指引下,在阜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决定于 2007 年 9 月正式破土动工国家矿山公园,2009 年正式对外开放。曾经的一块废弃地现在变成了世界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实现了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结合。 作为全国首批,辽宁唯一的一家国家矿山公园,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可算是赚足了眼球,还未开发就已先声夺人。它位于阜新市太平区,总面积为 28 平方公里,规划为四个板块,既有历史的诉说,也有文化的展现;既有高端的休闲项目,也有大众的娱乐活动;既有现代的摩登元素,也有怀旧的古典情结,多种特征的完美结合凸显了工业遗产旅游的魅力。

以工业遗产游为先导的阜新市旅游开发研究

 

.........

结论

旅游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其地位和作用已经越发的突出。成为一个新的高速发展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腰包鼓了,对于休闲的需求也就会随之上升——旅游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新的旅游形式的开发,旅游细分市场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 阜新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曾经全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让阜新市赫赫有名。但是当资源以不可持续发展的速度被开发被掘尽时,这个全亚洲最大的煤矿已经成为阜新市经济发展的负担,,治理跟修整它需要一笔巨额投入。 鉴于上述事实,借鉴国外经验,党中央国务院推出政策让这些工业遗弃成为旅游业的新的增长点,在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工业旧址的基础上,增建了许多其他的旅游项目,比如永灵珍奇博物馆,让阜新的工业遗产游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工业遗产游的开发不仅开拓出新的旅游细分市场,为旅游项目的开发做出了贡献。同时,一个新的旅游景点的开发势必带来新的就业机会,这从另一个角度提振了阜新的消费和经济。总结全文,本文的主要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探讨了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价值以及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原则,虽然目前对于上述相关概念并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概念,但是对于概念的总结汇总还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      
第二,对阜新市旅游业进行实证分析,介绍了阜新市的整体概况、地理气候、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对阜新市旅游资源禀赋的分类罗列,分级评价,还有对阜新市一些知名景区的简单介绍:在宗教文化类中主要介绍了海棠山、瑞应寺、千佛山;在古迹遗址类中介绍了查海遗址和关山辽墓群;在自然生态旅游中介绍了大清沟、章古台、三塔沟、乌兰木图山;在工业地质类中介绍了玛瑙城和海州露天煤矿国家矿山公园。      
第三,利用 SWOT 分析法对阜新市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之后做成表格请专家打分,对于打分的结果必须通过一致性检验,之后通过 AHP 软件对打分结果进行层次分析,得出阜新市的旅游发展战略为增长型的。 第四,描述了阜新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进一步发展思路,得出了阜新市旅游发展的“12345”框架思路,提出主抓一个核心、明确两个原则、推进三种模式、做好四类旅游、完成五大转变的建议,希冀从一个更加客观和现实的领域促进阜新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2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2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1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