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中学术诚信缺失原因与对策分析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论文中学术诚信缺失原因与对策分析
【摘要】:200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管理规定》,针对一些学术不端问题,增写对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者,可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的规定。新近出台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要求论文质量进行检测。文章充分肯定研究生学术诚信基础上,分析学术诚信缺失原因,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学术诚信 缺失 研究生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学术诚信是大学生的道德底线,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研究生学术论文撰写中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抄袭他人论文、虚假引用文献、捏造调研数据、他人代写论文等。研究生论文发表中论文一稿多投偶现,,为分担发表论文所需要的版面费用,或者发表文章凑数量等出现不合适的合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焕旭;刘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分析及对策[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文洁;温静;黎野;;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的措施[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刘培蕾;;高校成教生学业诚信现状调查及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4 常建勇;;美国大学生诚信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亚;张玉敏;;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反思与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4期
2 黄东桂;闫杰花;胡玮;;试论荣辱观视角下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徐仁成;顾潍文;;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2期
4 王智;;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诚信与责任意识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5 邓琳;;大学生诚信缺失成因及诚信教育的途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6 于姗姗;王辛;;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机制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1期
7 查慧园;颜凌;;完善大学征信体系的对策建议[J];金融与经济;2008年12期
8 高远;;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年21期
9 沈黎;;浅议高校图书馆读者诚信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9期
10 付艳;;美国高校学术诚信体系构建研究及启示[J];学理论;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琳;;试论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祝娇娇;医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朱安庆;大学生诚信管理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艳春;中美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比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童慧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现代诚信道德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蕾;国外大学诚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诚信教育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乐喜;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秦艳;美国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其对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D];西南大学;2009年
8 涂显镜;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李秀丽;保险诚信营销现状调查及改进措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国;;论和谐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吴秋兰;试论网络信息时代高校青年群体的学术道德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苏敏;从第二课堂视角谈诚信教育[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蒋华林,吴强,李华;加强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唐康伟,李美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5期
6 傅立民,孙中华;部分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的原因探析[J];中国研究生;2004年05期
7 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组;美国高校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诚信[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18期
8 梁莱歆;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Z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国彬;;研究生学术创作中不端行为的心态原因及对策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10期
2 李华;;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浅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05期
3 陈松;;文科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4 何刚;陈孝杨;;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12期
5 郑艳芳;王建梁;;澳大利亚大学师生对学术不诚实的看法及其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4期
6 王光玲;;研究生学术诚信建设探索[J];法制与社会;2009年09期
7 黄德鸿;;关于培养研究生的指导战略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5年03期
8 茅于海;;关于研究生培养如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点看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8年02期
9 苏青 ,刘恢银 ,郝临华;做一流工作 创一流成绩——杨致禄其人其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年03期
10 王锁梁;在研究生培养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研究生培养[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2 黄志龙;朱位秋;郑耀;陈伟球;;探索力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方炎;王卫宁;;光电子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兵涛;苏亚欣;;提高暖通空调专业研究生科研素质的若干思考[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利军;吴广宁;;高电压技术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加快人才培养步伐[N];中国航天报;2006年
2 周燕虎 沈文斌 黄明明;炮院南京分院注重研究生能力培养[N];科技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4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5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孙亚斐;专家探寻研究生培养新思路[N];兰州日报;2007年
7 薛惠娟;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N];河北日报;2008年
8 王玉初;研究生学费“以奖代免”值得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记者 张哲浩;西交大协议约束研究生培养[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李凝;周济:推进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8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张慧英;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兴春;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卢英敏;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勇;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博超;基于AHP灰色关联法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本文编号:629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2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