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大学生自我控制、手机成瘾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01 21:38

引 言

有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中人均拥有 1.2 部手机,大学生手机的拥有率为 100%。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功能为交流和娱乐。手机的便捷性、即时性、综合性、交互性、沉浸性、超媒体的特征,加上智能手机较为大众化的价格区间、网络信号的覆盖等因素交互作用,手机已经在大学生中取代电脑成为最大的新媒体终端,是大学生交流、互动、娱乐的最主要的工具。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了大学生沟通的方式,甚至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然而,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综合化,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日渐严重,一项 2012 年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29.8%的大学生为手机依赖者,50%的大学生实际使用手机的时间大于自己的预期,近 50%的大学生没有手机时会失落,,40%的大学生手机不在身边会感觉焦躁、不安,22.7%的大学生经常感到手机对生活的负性影响。国内另一项调查发现,近七成的大学生手机不在身边会不安、失落、影响学业,有近一半的学生因为使用手机而影响睡眠,四分之一的大学生会因为使用手机感到头昏头痛。于是,很多专家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手机成瘾”,指个体由于某种原因对手机不恰当、过度使用导致手机使用行为失控,阻碍心理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北京理工大学胡珊珊(2015)一项调查研究中,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高达 28.9%。

........


1 文献综述


1.1 自我控制

关于自我控制的机制不同的心理学流派都有一些从自己流派理论出发的解释。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良心和规则的内化是儿童自我控制的重要心理机制,认为自我控制根本上是对于个体本能的基本情绪冲动的控制。认知发展学派关于自我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儿童的道德发展上,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逐步从向内部道德的过程,是逐步由他律转向自律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儿童自我控制的参与。行为主义学派关于自我控制的研究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展开,是班杜拉自我调节理论机制的理论基础。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并不是仅仅依靠意志控制来实现的,其应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不同的阶段,个体的自我激励和奖赏性的个人评价或者惩罚又会成为自我控制的动机性因素。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会受到自我控制成功或失败的经历的影响。

大学生自我控制、手机成瘾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1.2 手机成瘾

造成手机成瘾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手机的特点决定的。手机具有普及性:目前大学生中平均每人拥有 1.2 部手机,手机的拥有率接近 100%。从 1983年第一部移动手机问世以来,手机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地取代固定电话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首选工具。手机具有媒体性:智能手机的功能进一步的完善,几乎所有电脑终端的功能都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其拍照、录像的功能更为其媒体性的特征提供了工具上的支持,而且具有便捷、小巧、即时的特征,这种媒体性的功能使手机集照相机、摄像机、电脑的优点于一身,对使用者有强烈的吸引力。手机具有开放性、交互性:手机的交流不再仅仅局限于一对一的交流模式,而是进化为一种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的互动,这种互动反馈和强化更为即时、迅速,这种正向的强化更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手机的使用频率。除了手机的特征之外,社会环境的整体影响等也是影响手机成瘾的重要外部因素。

3 研究方法.........16

3.1 被试 ..................16
3.2 研究工具..............16
3.3 数据收集............17
3.4 数据处理......17
4 结果...................18
4.1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结果 ...........18
4.2 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分析 ................19
4.3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结果 ............22
4.4 大学生自我控制、手机成瘾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23
4.5 手机成瘾在大学生自我控制和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25
5 讨论...............28
5.1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特征分析 ............28
5.2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特征分析 ...............29
5.3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特征分析 ...........31
5.4 大学生自我控制、手机成瘾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32
5.5 手机成瘾在大学生自我控制和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34


5 讨论


5.1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特征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均值为 42.61 分,而量表均值为 36 分,得分越高,自我控制力越差,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量表均值一个标准差左右,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水平较低,亟待提升。该研究结果同陈和平 2006 年以重庆市部分大学生所做的关于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结果也显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总体水平不高。造成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水平较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前的求学活动中,其生活和学习被学校、教师等外界因素严格控制,较少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导致某种程度上自我控制经验和能力的缺乏。第二,大学阶段相对于其他求学阶段而言,管理相对宽松,大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由自己控制,而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这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有效对时间、精力等进行管理的意识,缺乏进行有效的行为计划,并执行计划的能力,因此导致自我控制能力水平不高。

5.2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特征分析

目前大学生中平均每人拥有 1.2 部手机,手机的拥有率接近 100%。手机集照相机、摄像机、电脑的优点于一身,对使用者有强烈的吸引力。手机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这种互动反馈和强化更为即时、迅速,这种正向的强化更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手机的使用频率。大学生是对新鲜事物和新鲜的电子科技最为敏感的一类群体,因此在手机成瘾上的检出率较高。邹云飞等从医学角度对安徽某高校的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手机依赖综合症的检出率为 17.0%。王芳等人以山西大学的本科生为样本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中有26.1%的学生表现出手机依赖症。刘红和王洪礼自编了手机依赖量表,并以其为工具对贵州省四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的检出率为29.84%。而在本研究中,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检出率为 55.6%,远远高出了上述研究的检出率。原因在于:上述研究大多是在 2010 年之前所做,而近几年是智能手机进一步普及,同时智能手机的功能进一步全面化,移动手机网络成熟的阶段,这些使得手机的使用时间和频率大为增加,手机成瘾的检出率也随之增加。这也侧面印证了一个观点,手机越普及、网络和技术越发达,手机成瘾越多。研究表明,台湾近七成大学生有手机依赖的症状,而韩国大学生中呈现出手机中毒症候群的大学生占到了 75%。
....


6 结 论


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偏低,一年级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6.2 大学生中手机成瘾的检出率为 55.6%,但是成瘾的程度并不算太深。男性大学生手机成瘾程度高于女生,城镇生源学生高于农村生源学生,大一学生显著低于其他年级。6.3 大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水平普遍偏高,城镇生源的大学生高于农村生源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高于没有承担学生干部工作的大学生,大三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最低。6.4 大学生自我控制、手机成瘾、生活满意度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6.5 手机成瘾在自我控制能力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4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4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b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