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约束下的农户借款行为研究
第 1 章 引言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需要金融的支持。我国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从战略层面作出了重要的部署,例如 2015 年,中央颁布的第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但由于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及农村金融市场在供给端的竞争不充分,导致农户借款难的现象仍然频现,甚至成为制约“三农”问题的重要瓶颈。 现实中,农户借款难的主要表征便是信贷约束(李岩,2014)。研究表明我国只有 27% 的农户能从获得正规贷款,农户有效的贷款需求中,有 40%以上的有效需求不能获得正规贷款(童馨乐等,2011)。信贷约束的普遍存在严重隔离了金融资源与当地农户的有效接触,使得农村地区的资金不断外流,出现了恶性循环。 从理论上讲,农户的贷款过程涉及两个行为主体,一是涉农金融机构,二是农户。从涉农金融机构的角度看:政府为了解决农户借款难的问题,不断颁出各种扶持政策。例如,中国邮储银行于 2006 年底被证监会批准成立,设立了服务于农村金融部门的专门机构,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展开金融信贷业务,目的是在农村金融供给端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之前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家独大的局面。此后,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中国农业银行也回归农村地区,开展了“三农”金融服务试点的相关工作,同时,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都开始试点,“三农”领域的金融供给市场初具竞争雏形。但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并未彻底进入供过于求的时期,农户仍面临着信贷约束的问题,调查显示存在有效贷款需求的农户中约 37%仍不能获得正规贷款(钟春平等,2010)。 从农户的角度看,农户是借款行为决策主体,农户的借款行为决策是在其面临的信贷约束等外部条件下做出的理性选择,同时,农户是涉农金融机构的客户,农户的借款行为特征、规律等对涉农机构展开贷款业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2 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以信贷约束下的农户借款行为为分析对象,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行为金融学理论等知识,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对比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等方法揭示我国农户借款面临的信贷约束和借款行为特征,根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降低信贷约束、规范农户借款行为、破解农户借款难等问题的建议。 具体目标为: (1)刻画农户借款需求的总体情况及内部结构 (2)揭示农户借款面临的信贷约束及内部差异,探索内部差异的原因; (3)描述信贷约束下的农户借款行为,揭示农户借款行为的影响因素; (4)提出解决信贷约束、规范农户借款行为,最终解决农户借款难问题的相关建议。 为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设计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内容(一):农户借款的需求现状分析 本部分将基于调研数据分析农户的借款需求,具体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农户借款需求的总体情况;二是农户借款需求的结构。 内容(二):农户借款的信贷约束分析 本部分将分三个部分分析农户借款面临的信贷约束:一是农户借款行为的总体信贷约束;二是农户信贷约束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委托代理制度产生的信贷约束问题等。
........
第 2 章 农户借款行为的相关理论分析
本文的选题属于农村金融领域的选题,同时涉及到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因此,本章将从农村金融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展开理论回顾和分析。
2.1 农村金融理论
农村金融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初农村金融理论就已经形成,农村金融理论主要包括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以下就这三种理论分别描述。早在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业信贷补贴理论(Subsidized credit paradigm)在农业金融理论中占主流地位。农业信贷补贴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是:(1)农业收益低,农民收入来源有限,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基本没有储蓄资金,农村储蓄投入缺乏。(2)农业利润率低,收入受到气候影响大,生产周期长,农业经营主体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农业信贷补贴理论认为:由于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正式的金融机构数量不足,个体信贷缺失,而农村的信贷主体主要从非正式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Besley,2001),因此农村信贷政策要以增加农村信贷为主,更要关注农村贫困地区或者主体的信贷需求。 鉴于此,为了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国家不应该仅仅依靠农村和农民自身资金积累,应当将城市的资金转移到农村、将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的资金转移到第一产业,同时政府要建立专门的、政策性的金融机构以便有效配置资金。由于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必然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经营主体的贷款利率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而保证农业收益与其他产业收益相似。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同时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以便低利率的政策性资金可以通过正式的金融组织供给到农村经营主体,解决农村信贷资金利率高的问题。农业信贷补贴理论是一种刺激贷款供给的理论(Adams,2000),而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只要政府激励农民储蓄,许多农民还是有储蓄欲望的(Adams,2002)。
........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发放贷款者无法掌握借贷者的还款能力与欲望;发放贷款者无法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如果借贷者违约,发放贷款者无法对其制约,这也揭示了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约束条件——信息约束。因此在农村信贷市场上,贷款双方之间的信息差异是最主要的因素(张龙耀,2010)。信息不对称包括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Stiglitz 和 Weiss,1981),事前信息不对称即为逆向选择问题,事后信息不对称即为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问题是指金融机构在签订贷款合同之后很难判断贷款者的风险,金融机构只能按照相同的利率水平进行放贷,风险低的贷款者往往因为高利率而受到损失,而风险高的贷款者往往因为高风险而受益。道德风险问题是指金融机构将贷款贷给借款者之后,很难监督贷款者的资金使用方向和贷款者的努力程度,如果贷款者不努力,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由于难以收回贷款而遭受损失。在农村信贷市场中,金融机构不仅很难判断贷款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且还很难执行违约的处罚。
.........
第 3 章 农户借款的需求现状 ........ 12
3.1 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 ..... 12
3.2 农户借款需求的总体情况 .... 14
3.3 农户借款需求的结构 ..... 14
3.4 小结 ..... 16
第 4 章 农户借款的信贷约束分析 ....... 17
4.1 农户面临的总体信贷约束 .... 17
4.2 信贷约束的原因分析 .... 18
4.2.1 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19
4.2.2 委托代理制度产生的信贷约束 .......... 20
4.3 本章小结 .......... 21
第 5 章 信贷约束下的农户借款行为分析 ........ 22
5.1 信贷约束下的农户借款行为现状 ...... 22
5.1.1 农户借款行为界定 ........ 22
5.1.2 农户借款行为现状 ........ 22
5.2 信贷约束与农户借款行为的交叉描述分析 .... 23
5.3 农户借款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24
5.4 信贷约束导致农户借款行为变化 ..... 29
5.5 本章小结 .... 30
第 5 章 信贷约束下的农户借款行为分析
农户的借款行为是在自身借款需求及外部信贷约束的综合作用下做出的行为决策,本文的第三章分析了农户的借款需求情况,第四章分析了农民在借款时面临的外部信贷约束,因此在本部分将分析农户在信贷约束下的借款行为。本章分为如下部分:首先农户借款行为的界定及描述分析,其次是农户借款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及各自变量的描述统计,再次是实证分析结果重点讨论信贷约束对农户借款行为的影响,最后本章小结。
5.1 信贷约束下的农户借款行为现状
从农户的借款结果衡量,农户的借款行为可以分为借款和不借款两类,很多学者也是采用 0-1 的两分类方式将其量化,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第一类、即借款行为中仍可进行细分为满足自身需求的借款和为充分满足自身需求的借款。为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并且便于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将农户借款行为量化,本文借鉴已有文献的划分方式(朱喜,2006;周宗安,2010),将农户在农村信用社的借款行为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未借款行为,即农户虽有自身需求,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并未到金融机构借款;第二类是非充分借款行为,意思是农户虽到金融结构借款,但借到的款额并未满足自身的需求;第三类是充分借款行为,即农户的借款额完全满足自身需求的借款行为。
........
结论
“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需要金融的支持,政府非常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但由于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及农村金融市场在供给端的竞争不充分,导致农户借款难的现象仍然频现,现实中,农户借款难的主要表征便是信贷约束(李岩,2014)。本研究基于山东省莱西市、新泰市及费县的 564 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了目前农户的借款需求情况、面临的信贷约束情况、借款行为现状,建立 ordered Logit 模型分析了农户借款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包括:
第一,有借款需求的农户为 191 户,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一,从农户借款需求的内部结构看,目前的农户生活消费性借款需求主要是以生活性需求为主,其中占比最大是建新房或翻新旧房一项。农户的消费性需求占比最大的项是家电项。现阶段农户的农业生产性借款需求和非农生产性借款需求几乎各占一半,农业生产性借款需求种植业需求占比最大,畜牧业需求排在第二位。
第二,约 28.19%的农户面临着信贷约束,其中完全信贷约束的农户占三分之一,部分信贷约束的农户占三分之二。信贷约束现象的成因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机构的放贷成本加大、预期收益降低;而金融机构为解决目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采用的都是委托代理的方式,但这种委托代理制度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很多问题而产生了寻租的现象,最终使得很多存在借款需求的农户无法获得贷款。
第三,在有借款需求的 191个农户中,发生充分借款行为的农户占到了近半数;非充分借款行为的农户占比约为四分之一;未借款的农户占比为 29.32%。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65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6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