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高中物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16-07-13 08:13


1绪论


1.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教师怕学生不權,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师教的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还很不理想。学生完全靠死记硬背地接受了一点点的知识,没有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导致事倍功半。教学改革以后,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合作式学习,广大教师和教育人士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我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探究出了问题为主线,求学者力主体,引导学子们自主学习"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它的主要内容是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根据而设计问题,是一种互动式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整个教学模式问题为媒介,从表及里,层层递进,从问题到知识本身,从知识本身走向超越,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本身还培养出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是"问题导学"教学的主要群体,学习小组是"问题导学"的主要形式,在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也活跃了裸堂气氛,充分体现了学子们的主动性。

1.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观点

新编的高中物理教材中设置了"课题探究"栏目。从我国成立以来物理家学科编写首次提出这样的教学要求,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裸题探究,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去收集、处理信息。作为教育是培养人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学校的学习不只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本身,更多时候是化学生学习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一种能力。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恰恰是不仅能让学生学习知识本身,还可以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其他好的习惯和创新意识等等。"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不仅在于某项具体知识的学习,更着眼于这些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各位教师同仁们提出了各种自己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观点。但是,所有的主旨大意基本为以下基本的观点。

3"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框梁.......11

3.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11
3.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12
3.3"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一般模式.......13
4"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7
4.1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17
4.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实施步骤.......18
5"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案例典范.......21
5.1让问题之花在课堂上绽放.......21
5.2类比学习,让"物理问题"更接"地气"..........27

5"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案例典范


5.1让问题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我们学习的兴趣大概是源于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产生疑问。物理问题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重点。新课改之后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善于提问的意识,也就是让问题成为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起点,要让学生在也理上形成一种悬于未解但又需要解决的一种好奇欲望的心态。其实,学子们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和先辈们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很相似,都是经历了发现疑问、思考疑患和找到解决疑问等一系列的过程。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凸显学子们困难的、疑虑和矛盾的过程,帮助他们探究解决的过程;也是开发学子们整体智力,培养求学者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过疆。由此可见,物理问题是我们课堂的探究之本、思维的源泉。

高中物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5.2类比学习,让"物理问履"更接"地气"

我们都知道,我们对已掌握的知识比较熟悉,对已掌握的知识都有自己的一门套掌握手段,都有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如果新的知识和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比较类似,那么我们为人师者可以把新知识类比已学的知识来提问和教学,相信送样的物理问题会更接近学子们的必理,更让容易让学子们掌握的更牢固,更让学子熟悉和接"地气"!众所周知,《电势能和电势》这一节在整个物理教学中是一节比较抽象的,学子们比较难理解的物理课。如果我们教师只是单刀直入,生搬硬套地把知识教授给学子们,那么我相信学子们不但会听不懂而且甚至会也生厌恶,从此对物理都不"感冒"。这也许就是学子们普遍反应物理的电学比较难的重要原因所在吧!现在我就以我在一线教学的一堂教学实际课《电势能和电势》来做示范,阐述类比学习的问题,更接"地气"!
.......


6 反思与展望


当前,随着新课程的发展中,"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而实用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不少教师同仁们的青睐。"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美好前景,以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求能够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一个有价值和一个更有可操作性的依据和方案。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的对话,关注学生的互助,让学生在开放、动态、探究和创新中主动感知知识和获取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这个一是足够凸显了教师的在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二是彰显了学生的在求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教学方式的转变有推动作用。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70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70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