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实施的现状、问题和管理举措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文化、工作方式的迅速进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工种各专业越来越细致的划分,使得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互相依存和依赖;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团队协作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方式。一个人靠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成功是不可能的,只有团队的成功才能实现个人的成功。在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个双赢或多赢的局面,所以,现代人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2l 世纪四大教育支柱是 “学会学习,学会劳作,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可见,合作精神是 21 世纪人才必需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1]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改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新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主要任务的一条极佳途径。[2]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对于 13 到 16 岁这个年龄段的初中生来说,同伴的影响要至关重要,因此,营造一个健康、好学、互助的合作团队,达到互相启发和促进,是非常重要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新兴事物。早在几千前,我国的先祖们就把小组合作的理念运用到了实际教学中。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先驱,在他的《学记》中提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教学中就要求学习者要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过合作学习方面的理念,他在教学中就采用过集体的讨论和分组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始出现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丁邦平教授在 1988 年就深入开展过 “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施方面的研究,并发表过相关文章。 [2]杭州大学教育系在 1989 年年底,开始“小组互助学习”的实验。[3],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研究并总结出合作学习的“设计——展示——活动——反馈——评价——查漏补缺”这六个操作环节,使得合作学习有了固定的流程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各个环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助、当堂反馈、当堂评价,这为以后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优秀的模板,也为合作学习的研究提供了参考。[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部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公开课、示范课上穿插了合作学习的元素或者使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第二章 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问题
2.1 问卷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地更有效,真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施行现状有充分的了解,挖掘施行过程当中的问题,为研究提供方向,寻找施行过程中的对策,并确定对策的有效性。为此,笔者进行了初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现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小组合作学习是不同的组织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013 年九月,苏州市第十二中学校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推行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助、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制定了课堂教学的“六步三查”小组合作的操作流程,在学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改实验。在课改的一年多时间里,笔者参与了整个课改的全部研究过程。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一线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出现的误区,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流程,充分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功效。使得一线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合作学习,探索和检验更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研究,把小组合作的理念和方法推广到德育管理、校本课程等方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效率,给学生提供最适切的教育,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
2.2 问卷的统计分析及结果
2013 年 9 月至 2014 年 11 月期间,笔者在苏州市第十二中学校,对在校的 90 位教师,围绕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情况进行了三次调研。主要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同情况、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六步三查”流程的熟悉程度、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感受,这 3 个维度 20 道题目来进行问卷调研。数据汇总如下:表 1 反映出,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认同程度随着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推进的深入在逐渐稳步上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点上的认同度非常高,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这一点的认同度上升比较快。笔者认为,教师是领会新课改的精神的,并且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但是数据也反映出,教师虽然对“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这一点的认同度在上升,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上课的频率在上升,但是这两个方面的实际得分还是比较低的。 笔者认为,教师在思想上虽然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和习惯,,对新兴的教学模式不是很愿意去实践,不太愿意去改变现有的状况。所以真正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
...............
第三章 初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管理举措 ...... 27
3.1 转变教师观念,让合作学习成为常态 ......... 27
3.1.1 注重教师的理论学习,改进教学方式 ....... 27
3.1.2 学校加强制度管理,保证合作学习的开展 ....... 27
3.2 科学编写学案,让合作学习有据可依 ......... 28
3.2.1 知识内容课时化 ... 29
3.2.2 教学问题情境化 .......... 29
3.2.3 习题训练层次化 ... 29
3.2.4 学习指导方法化 ... 30
3.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合作从“心”开始 ......... 30
3.3.1 辅导流程 ....... 31
3.3.2 辅导目的 ....... 32
3.4 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合作有序可控 ..... 33
3.5 科学评价机制,让合作学习有法可循 ......... 36
3.6 扩大小组合作学习内涵,让合作学习融入生活 ......... 39
3.6.1 小组合作融入文化建设 ....... 40
3.6.2 小组合作融入校本课程 ....... 41
第四章 结论和反思 .......... 42
4.1 研究结论 ......... 42
4.2 研究反思 ......... 42
4.3 研究展望 ......... 43
第三章 初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管理举措
通过调研,笔者掌握了当前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现状,发现影响其高效实施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了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的几个对策,现总结如下:
3.1 转变教师观念,让合作学习成为常态
从 2013 年 9 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始,苏州市第十二中学校、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组成联盟校,共同开展课改实验。 为了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联盟校学校选拔骨干教师多次赴浙江昆铜中学、求是实验中学、南京竹山中学、扬州文津中学、苏州木渎实验中学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及实施步骤,听取专家报告;学校也邀请相关专家到校讲座。共派出了140 余人次参加学习。学校组织教师利用教工例会、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进行集体学习,开展青年教师论坛、教研组长论坛、班主任论坛,教学沙龙,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理论学习,提高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为了加强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切身感受,联盟校多次开展模拟课、研讨课、展示课和赛课活动,选拔骨干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现场示范,教师们实地观摩课堂活动、现场检测课堂效果,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断熟悉、演练并得到切实的体会,感受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教学效果。2013 年 9 月至 2014 年 12 月期间,苏州市第十二中学校组织了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题的展示课活动共有 60 余节,学校近半数的教师参与到了这个系列活动中。
...........
结论
经过对苏州市第十二中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现状的问卷数据分析、访谈材料分析,笔者归纳总结了初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现状,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合作学习理论、社会凝聚理论、集体动力理论、动机理论、发展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并通过行动研究,归纳总结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从而提高初中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学生的特长。 研究证明,通过制度的保障、课堂“六步三查”的规范实施、导学案的科学编写、心理课程的辅助、校本课程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普遍获得参与学习的成功体验,小组、班级凝聚力、归属感普遍增强,绝大多数同学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以及人际交往、解决问题、交流表达、甚至领导能力得到了增强和改善。 研究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仙丹良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数理化这类科学性比较强、考查学生对定理定律的应用能力的学科,比较适合;但是对于语文、艺术这些强调学生对文本、画面的感悟的、赏析能力的学科,更多的是需要依靠教师权威的的引领和引导;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远离生活的知识,更加需要教师权威性的解释,以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误入歧途。 所谓教无定法,所以教师要按照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选择最适合解读知识、发展学生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以获得学生最大限度的成长。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71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7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