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基于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6-07-15 08:59


摘要

伴随着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开展,虽然在教学策略层面上具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的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我国独立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采用现状而言,较多采用的是转播型和解释型,这两种教学模式都不能最大强度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就目前英语教学模式发展趋势而言,“支架式”英语教学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也将主要以独立院校大学英语的“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在“支架式”英语教学模式推进的过程中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把握。

关键字: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支架式


1“支架式”教学模式

1.1“支架式”教学模式概念

在对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阐述上面,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对于支架式教学模式也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支架式教学时一种教学模式,有的学者则认为其是一种教学思想。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1]。”笔者认为“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构建于理论之下以教学成果为最终目标的英语教学方法。
1.2“支架式”教学流程
在支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其主要展现为5大环节:
(一)搭脚手架;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主题,确定一个教学目标的概念框架。
(二)进入情景;以确定教学概念框架为基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情景之中。
(三)独立探索;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对于教学内容的分解以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一步步之中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探索精神,同时强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的强化理解。
(四)协作学习;学习小组通过协商分析讨论,分析教学过程中各个属性之间的排列顺序问题,使得之前复杂的矛盾以及意见局面逐步的清晰,通过共享集体的学习思维推动学生的全面性认识[2]。
(五)效果评价;通过学习之后的个人情况对于个人进行自我以及学习的评价;其中主要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个人对小组学习的贡献度、是否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三大方面。


2.独立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3. “支架式”英语教学在独立院校的应用策略
3.1教学目标管理
3.2课堂管理

3.3教学策略管理

(一)英语阅读教学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不同课时内容的重点为出发点开展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交互式阅读为主要策略;首先教师应当在教学开始之前将本课时的主要要求在黑板上进行罗列,然后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阅读讨论,一般设定为10分钟,十分钟之后教师进行问题提问,问题必须是预先设定的,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描述。通过对于学生的理解情况的评测,,教师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开展,如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理解有误,教师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程度。
(二)英语听说教学
英语听说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口语化能力,在英语听说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策略,教师通过对于本节课时内容的把握,将本课所需求的掌握点进行罗列,同时以课时重点为基础进行环境的模拟;在环境的模拟问题上,教师应当强化环境与学生实际的关联度,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用的实用性。 在听说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依然是按照小组的模式进行场景的模拟训练,然后由教师挑选或是自主报名进行讲台模拟表演,在模拟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以及提升。
(三)英语写作教学
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与上两种教学不同的是英语写作教学需要课前教师进行任务的布置,指定一个方向或是内容进行英语作文的写作作为课堂的讨论依据,然后引导学生在自由讨论中探讨中英文作文的主要区别(例如例如礼貌、称谓、用语习惯等方面);接下来教师需要将预先准备的一篇英语作文进行幻灯片的展示,然后以小组探讨结果以及自身的作文为依据进行对比,发现自身作文的错误地方,同时并进行修改,最终将修改之后的作文进行提交,由教师进行检阅,以审核学生课堂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 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 朱琳琳.关于支架式教学基木问题的探讨[J].教育异刊,2004,(4).



本文编号:71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71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3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