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工作疏离感、社会支持与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绪论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文化生活环境随之发生变化,各行各业的竞争加剧等因素造成了个体无法与社会、自然甚至是自身保持和谐的关系,催生了疏离感的产生,且工作疏离感这一现象已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内的热点话题,而国外对工作疏离感的研究比国内要丰富许多,它被当作员工工作动机下降的一种预兆。指出了工作疏离感现象不仅存在于普通职工、管理层领导,专业人±也会体验到工作疏离感。教师作为专业化的职业群体,得到众多的美誉和认可,但是,从访谈中了解到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他人和职业本身的压为,不少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己产生了对工作疏远、缺乏热情甚至出现离职念头等消极情感体验,这种情绪情感体验进而影响个体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这种消极情感的长期积累,将可能引发职业倦怠的产生。目前关于教师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职业承诺己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但还没发现关于小学教师工作疏离感的研究。另外,从前人的研究中发现,如果教师无法获得所需的化会支持,很容易产生与工作疏远的消极情绪,而来自学生、领导、家长的有力支持有助于缓解教师的职业消极情感。因此,本研究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希望通过教师工作疏离感、社会支持、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分析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是教师职业也理领域研究的一个创新之处。同时,为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减少工作疏离感,提升教师职业承诺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疏离感的研究
在以上研究热点的基础上,近化年国肉关于疏离感的实证研究不断丰富起来,如刘金平研究了学校疏离感并编制了问卷孔祥娜探索了大学生自我认同感与疏离感之间的关系研究;饶晓燕等探究了大学生家庭环境、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黄海等对中学生疏离感、家庭功能、人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农业高校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揭示了疏离感与私理健康的大部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
1.2工作疏离感的研究
最先对工作疏离感的探讨多数用的是哲学思辨方式,他并未对工作疏离感提出明确的定义,但他是最早涉及工作疏离感定义等方面探讨的人。他认为,在私有制社会背景下,疏离感是由于劳动者无法操控劳动产品而排斥劳动过程时产生,它在客观上表现为对劳动产品失去控制,在主观上表现对劳动过程和社会关系的疏远。随后,许多管理也理学、姐织行为学的研究者投身到工作疏离感的研究领域,他们从不同方面对工作疏离感的概念进行探讨,也因此对工作疏,但本质上都是反映出员工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工作愿望与实际工作相背离时的也理感受。第三章小学教师工作疏离感、社会支持与教师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37
3.1研究目的.......373.2研究假设.......37
3.3研究方法.......37
第四章综合分析与讨论.......55
4.1教师工作疏离感维度的探索与量表的编制.......55
4.2小学教师工作疏离感的现状分析.......56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67
5.1研究结论.......67
5.2研究不足与展望.........68
第四章综合分析与讨论
4.1教师工作疏离感维度的探索与量表的编制
通过文献综述发现,虽然工作疏离感这一研究主题开始受到各个学科领域的关注,但是己有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屈指可数,现有的研究大多只对国外的研究进行相应的总结,还有对企业员工、高校教师、公务员、护士等小范围群体进行过探索,编制相应的测量工具,但还未建立不同群体的常模,而且对工作疏离感影响因素的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并没有形成工作疏离感作为前因变量或者后果变量的影响机制研究。面对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剧烈,整个社会感受到每个人有种浮躁的气息,不少人觉得自己与工作、与社会融入不到一起,以自身强烈的欲求与现实的给予差距甚远,使之产生与工作、与社会发生了疏远,伴隨着许多不满情绪和内也的矛盾。己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职业类型产生疏离感的原因和表现不尽相同。在西方,自我疏离感高的人与活动分子、犯罪等问题行为联系密切,认为原因是在于文化的落后:在日本,快速的工作节奏让人无暇顾及周边的人与环境,从而产生疏离;在我国,职场上人们求平稳、谦让、妥协、注重人情冷暖,但都并非个体内也所愿,这种相背离的状态就是产生疏离感的原因之一。4. 2小学教师工作疏离感的现状分析
同时,只教一个年级的教师,他们工作环境限于同一个办公室,接触的人际资源有限,难免产生厌倦等不良的情绪,人际疏离感程度会略高些;就任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一致与否方面,差异集中在无力感和人际疏离感上,专业不一致的教师无力感与人际疏离感得分盈著高于专业一致的教师。无力感反映的是教师因能力产生的无助、无奈的甚至怀疑自身能力不足的情感体验,当教师需要任教的学科与他们的专业不一致时,由于他们自身还不具备任教其他学科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这无形给他们带来了挑战和压力,他们得花更多的精为在各口学科上,同时自身所学专业又无用武之地,这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给教师带来失落、无奈又无助的情感体验,因而产生无力感会高于专业一致的教师;另外,由于专业不一致的原因,让这些教师在工作环境中与其他专业教师的交流存在专业领域的代沟,甚至观点上的冲突,可能造成教师心理上觉得与专业教师存在距离感,与工作环境格格不入,长此以往,体验到的人际疏离感也会随之上升。.......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本研究目的在于编制有针对性的工作疏离感量表,研究对象仅限小学教师,探索小学教师工作疏离感的维度,并运用自编量表了解目前小学教师工作疏离感的状况;其次分析工作疏离感在不同人曰学变量上的差异,探讨影响工作疏离感的因素;接着建立小学教师社会支持、工作疏离感与职业承诺的关系模型,并进行验证;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应对教师工作疏离感的策略。研究过程采用了文献综述法、访谈法、开放式问卷法、问卷调查法、提出假设、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得出结论如下;(1)自编的小学教师工作疏离感量表共18个项目,由无卷入感、无规范感、无力感、人际疏离感4个维度构成。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了也理测量学要求,可作为研究小学教师工作疏离感的测量工具。5.2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小学教师工作疏离感、化会支持与职业承诺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研究还不尽完美,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改进。首先,样本的局限。由于受时间、资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本研究选取福建省多个地区的小学教师,样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性别比例和学历分布不均等,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扩大样本,使研究结果更具普遍意义。其次,本研究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方法较为单一,在后续研究中可以结合其他多种方法进行相互验证,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再次,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存在横向研究的不足,缺乏与中学教师、其他职业人员的横向比较。最后,本研究编制。.......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75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7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