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在东北亚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性分析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潜力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中韩两国地域接近,交流往来历史悠久,且都属于东亚经济体中发展较快的国家,但是二战后的冷战使得中韩关系一直处于隔绝的状态,直到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其外交关系才得以恢复。此后,中韩两国的贸易方式由间接转为直接,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从19%年到2013年,贸易额由50亿美元增加到了2743亿美元,增长了50多倍。目前中国己经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国。两国之间贸易合作日益紧密,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工业制成品贸易,随着两国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两国之间工业制成品贸易迅速发展。然而受技术水平差距的影响,加工贸易在两国工业制成品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一直处于贸易价值链的低端,两国之间投资水平及技术发展的不对等使得两国之间工业制成品贸易一直来处于贸易失衡的状态,韩国已成为中国制成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并且近几年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增速出现放缓的趋势,2010年两国之间工业制成品贸易额比2009年增长了33%,2011年与2010年相比增长16.3%,增速缩减为2010年的一半,2012年双边工业制成品贸易额仅比2011年增长了5.1%,2013年增速有所上升,但也只比2012年增长了9.1%,而两国之间工业制成品贸易逆差则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另外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方面的比较优势日益増加,机电产品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产品,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不断提升,与韩国机电产品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值得注意的是,中韩FTA已于2015年6月1日完成签署,双方经贸合作即将跨上一个新台阶。因此在两国贸易增速放缓、逆差不断增大而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的背景下,有必要研究两国之间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发展潜力,分析贸易潜力实现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扩大贸易出口及加强双方贸易合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中韩FTA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中韩双边贸易己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将从下三个方面来对已有研究进行陈述:对中韩双边贸易、对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及对贸易潜力的研究。
1.2.1对中韩双边贸易的硏究
就现有文献来看,对中韩双边贸易的研究多侧重在贸易结构和贸易失衡两方面。对于贸易结构周松兰(2007)发现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主要产业已逐步由轻工业转向了重化工业、由附加值较低的产品转向了附加值较髙产品,并且也逐步向高技术产业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新阶段。了匡达(2013)认为中韩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两国的贸易结构已经由从中国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为主发展成了两国都以工业制成品贸易为主的变化,并且产业内贸易在中韩双边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建交两国之间的贸易常年处于失衡状态,对于失衡原因:叶静怡,王沛(2005)认为中方的巨额逆差源自两国贸易产品价值的差异,韩国较小的市场规模及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并认为由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结构造成的贸易逆差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改变。LiliPan(2009产从中国的视角分析中韩自建交以来贸易失衡的原因,认为造成中国长期逆差的原因有对韩国进出口的贸易结构不完善,表现在中国对韩国出口初级产品及低技术产品而从韩国进口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带动了中国对韩国高附加值零部件的进口;中国加入WTO后关税水平的下降也促进了韩国对中国的出口,进一步加大了两国贸易失衡问题。
对于分析贸易潜力的文献中,既有采用贸易指标如贸易结合度、竞争与互补性等传统统计方法的,也有采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测算的。本文对中韩贸易潜力的研究主要采用后者,利用贸易实际出口额与理论出口额的比值来分析贸易潜力,因此仅对利用实证分析贸易潜力的文献进行综述。
.......................
2本文的理论基础
2.1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实质上是判断及解释贸易决定因素的过程,每一贸易理论都围绕着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结构及贸易利益等问题对贸易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及验证。本文对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及出口影响因素的分析就是在典型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展开的。具体理论介绍及分析如下:
(1)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李嘉图于1817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商品生产成本和价格的相对差异,这一差异是由双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带来的。当贸易双方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时,会带来各国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因此为提高各国福利,一国应多生产相对具有生产率优势的商品并出口来换取本国具有相对生产率劣势的商品。某种商品的比较优势可通过三种方法来确定:一是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即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较。对同种产品的生产,当一国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时,该国对该产品就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二是相对成本:即两种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生产同…种产品,当一国在生产成本方面相对较低时,该国在此产品生产上就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三是生产某产品的相对机会成本,一国在生产一种产品时具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该国生产该种产品时就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该理论最先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从供给的角度解释了贸易格局的影响因素,也为本文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现状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2)要素禀赋理论(H-0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两国发生分工与贸易的基础是两国的比较成本差异,但并没有进一步研究造成两国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之后赫克歇尔-俄林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对该原因做出了解释。
要素禀赋理论考虑了资本、土地等多种生产要素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认为劳动并不是唯一的生产要素。该理论认为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不完全相同,而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也不相同,贸易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要素价格差异并进而导致产品生产成本的差异,最终影响产品的价格。这一传导方式解释了国家间产品生产成本和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差异性。根据该理论一国在进行生产及迸出口商品时应该有所侧重,选择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生产的产品作为主要出口商品,而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作为主要的进口商品。
............................
2.2贸易引力模型介绍
对贸易潜力的研究应用比较广泛的是贸易引力模型,传统方法中也有研究贸易潜力的,但其主要是定性研究,缺乏定量分析的基础。引力模型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对两国(地区)间贸易潜力进行量化研究,为定量研究贸易潜力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本节对引力模型的介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介绍引力模型的发展演进,为本文模型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主要介绍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2.2.1引力模型的发展演变
引力模型是贸易流量的事后估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主要来源于物理学中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相互吸引力与这两个物体质量的大小成正比,与两者间距离的远近成反比。到20世纪60年代时,TinbergenPoyhonen(1963)首次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引用这一物理模型,他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距离越近,经济总量越大,两国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这一现象与万有引力相似:即双边贸易流量与其经济总量成正比而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自此许多学者相维展开对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及应用,使得该模型得到不断的改善和发展。贸易引力模型最原始的形式为:
...........................
3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18
3.1中韩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现状分析..............18
3.1.1从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规模上分析..............18
3.1.2从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上分析............20
4基于引力模型的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潜为测算............31
4.1引力模型的构建.............31
4.1.1变量选择...........31
5影响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潜为实现的因素分析.............40
5.1对出口增长因素分解的方法介绍................40
5.2中韩双边工业制成品贸易出口增长因素分析................41
5影响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潜力实现的因素分析
由第四章的分析知中国对韩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一直处于"贸易不足"的状态,发展潜力空间较大,而韩国对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曰则处于一定程度的"贸易过度",出口潜力有限。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中韩对对方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长呢,本章则主要利用CMS模型对中韩在对方市场上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和度量,找出促进或阻碍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主要因素,便为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贸易潜力的实现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5.1对出口增长因素分解的方法介绍
(1)对本文所用CMS模型的解释
本章对中韩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因素的分解主要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由第二章的介绍知CMS模型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出口产品竞争力趋势和对外贸易增长源泉的重要模型之一,是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贸易分析的工具。据第二章的介绍本文将一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增长分解为竞争力效应、市场需求增长效应和出口商品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是出口总效应中陈去市场增长效应和商品结构效应后剩下的残差效应,说明一国的实际出口増长同其在每一商品纪上保持其原有的市场份额所需增长之间的差额,反映了一国有效出口能力的变化情况;市场需求增长效应指的是一国出口增长是由目标市场的总体需求增加带来的,效应值为正说明目标市场的需求扩大对出口国的出日有拉动作用;商品结构效应反映了一国出口商品结构与目标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效应值为正说明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目标市场进曰需求增长较快的商品上。
.....................
6结论及政策建议
6.1结论
目前我国己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有220多种王业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工业制成品的净出口居世界第一,竞争力也日益增强。但是在我国工业制成品对世界常年保持巨大顺差的同时,对韩国的出口却一直处于逆差的状态,因此在两国贸易合作取得新进展的情况下有必要研究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潜力,找出推动两国潜力实现的因素,加深两国之间的合作。
本文先从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总体规模和贸易结构两个层面概述了两国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现状;21世纪レッ来,两国制成品贸易持续增长,贸易额不断扩大,双双贸易结构也得到日益优化,目前两国制成品贸易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已远超过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同时两国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率连年下降,由2010年的33%降为2013年的9.1%;双边贸易紧密程度也有所下降,贸易竞争日益激烈,而同时双边不平衡程度日益加剧,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持续増加。但是上问题的存在并没有阻碍双边贸易合作的进一步开展,2015年6月1日中韩FTA完成签署,双边贸易合作跨上一个新的台阶。那么在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逆差扩大而贸易合作取得新突破的背景下,双边制成品贸易的发展程度如何?基于此,本文接着通过贸易引力模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两国经济规模、两国之间的距离、两国各自贸易开放程度及属于APEC成员等都对工业制成品双边贸易流量有显著影响。并利用实际贸易出日额与理论贸易出口额的比值,定量测算出中韩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潜力。得到2003-2013年中国对韩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处于"贸易不足"的状态,属于潜力扩大型;而韩国对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处于一定程度"贸易过度"的状态,但近年来贸易潜力系数呈下降趋势,己由潜力再造型发展成了潜力开拓型。另外经本文的计算,我们认为2014年中国对韩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还存在68.9%的提升空间,两国之间还有较大的合作潜力。本文的潜力是指真实值与模拟值的比值,故接着本文又从影响实际出日增长的因素出发,试图寻找贸易潜力实现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CMS模型对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竞争力与市场需求是影响中韩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两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并没有适应对方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两国可通过提升竞争力,抓住对方市场需求增长及调整自身出口商品结构等来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推动两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潜力的实现。
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处于贸易不足的状态,但只要政府从战略上加重视、从政策上扩大支持,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化位,提升自身科技技术水平及竞争力,两国在制成品贸易方面的合作必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84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84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