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画论中的园林观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所蕴含的古典东方艺术世代流传。园林营造受到中国山水画的深入影响,并在成熟发展的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交流。指导山水画的画论在其中起到理论的作用,与指导园林艺术发展的园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类型最初起源于宗教画,后来山水主题仅作为绘画的一部分,常以人物背景的形式出现。直到南朝的宗炳,开始将山水风景作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将自然环境加入了人的思想进行写实并加以创造,形成了纯粹的山水画。 到了宋代是我国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宋代为寻求国内安稳,在政治上采用文官执政,重文轻武,社会整体物质生活比较富裕,上至宋朝历代皇帝下至文人雅士都爱好画画。文人士大夫们的文化得到相互交流,山水画作品硕果累累。在山水画迅速发展的同时,为满足文人士大夫更高的精神文化需要,他们也进一步将山水情寄托在山水园林的创造中去。在宋代,社会大兴土木工程,文人贵族们连同皇帝都积极的参与山水园林的营造,在繁乱的社会中寻求清净的自然和谐境界。一时间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观园林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据古籍资料的记载,宋代并没有类似《园冶》、《作庭记》等的园林营造类的技术性书籍。在当时,山水画作品就是园林施工的蓝图。那么记录山水画技巧的画论就成了当时山水园林营造的相关理论,“画理即园理”。由于受到禅宗思想以及文人写意画风的直接影响,画家造园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艺术的表达。文人园林在宋代受到高度的重视。但遗憾的是,,经过历史的变迁,现存的宋代遗迹少之又少,山水园林更是如此,因此现阶段对宋代山水园林思想的研究程度远不如明清时代。但欣慰的是山水画论文献的相关记载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宋代山水园艺术的途径。
.........
1.2 已有研究成果回顾
就当前研究文章的整理和分析,目前,国内的学者及艺术家对宋代时期的各方面包括历史、人物、诗歌、绘画、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探讨和研究。下面分开说明与本文研究对象相关的研究成果。 宋代山水画:单纯以宋代山水画为对象进行研究的文章比较丰富,其中涉及到宋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类型分析、绘画技法、空间美学分析、作者思想分析等方面。宋代山水画与园林的关系: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山水园林的协调发展使山水画对于山水园林的景观创造和意境的营造有着深刻的影响。从现代文献的搜集来看,针对宋代山水画和园林关系的文章涉及方面相对比较集中。 除了以上相关篇章,还有一些非直接相关的文章,共计 50 余篇。以上相关论文涉及到宋代山水画与宋代园林的关系、宋代画论与宋代山水画的关系的方向较多。在宋代画论与山水园林关系上的分析则相对较少,大多从画论的人文因素、审美、景观等方面与山水园林进行对比和论述,真正涉及到画论特别是宋代画论文章分析的却是寥寥无几。作者认为,现代人研究古人的文献、思想、艺术手法,并不仅仅是探究某个时期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古人身上发现更多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因此,本文以山水画、画论、山水园发展成熟期的宋代为研究背景,结合文人园林的发展之路,深入探讨宋代画论中的山水观。并从中进行概括和总结,更好地促进现代风景园林以及人居环境的设计。
...........
第二章 宋代画论、绘画、园林发展的历史、文化与理论背景
2.1 宋代社会背景
宋朝(960-1279)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成熟时期,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960--1127,共 l68 年。自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始,历九帝。建都于汴梁。南宋:1127--1279,共 152 年。自高宗偏安江南开始,历九帝。建都于临安(今杭州)。 宋代在土地使用管理上采用私田佃农制度,使得官朝在农业生产上获得了绝对的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宋代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的文化在宋代初期处于重要的转折期。由于宋代文官执政的政策使得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任何时代的都高,社会中各阶层知识分子的比例都在增加。 史学家陈寅格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文化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横向的扩充,而是竖向深入的自我完善,由整体到细节,逐步形成完善的体系。园林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如此,园林营造艺术和工艺在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上处于登峰造极的时期。形成这样状态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宋代的种种特殊政策致使国内经济发展,对外却是国势羸弱。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合流正面通过文字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堪忧,反面却导致了国内不健康的繁荣景象,无论是宫廷里还是平民百姓之中都产生苟且偷安的心理。这些人沉醉于浮夸奢靡的环境之中,从帝王到平民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于土木和园林的营造之上。 其次,宋代的经济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中国古代领先的的四大发明,也充分影响了园林营造的技术。单体建筑平面的多样化、群体建筑组合丰富、植物配置规范化、叠石理水水平提高等。
.......
2.2 宋代园林略考
中国古典园林大体可分为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四类。中国古典园林到宋代已经步入了发展的成熟时期。在文章后面部分会结合宋代各类型园林分析宋代画论中的园林观,由于宋代遗存的园林、建筑很少,所以这部分将结合古代相关文献中对宋代园林的记载进行分析。 北宋和南宋的行政中心分别位于中原和江南。现存的宋代园林很少,中原主要集中在洛阳、东京;江南主要集中在临安等地。宋代古籍文献中对宋代园林的记载很多。当时出现了大量的园记和园林专著形式的文籍,还有一些记录两宋生活情况的随笔,为宋代园林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依据。根据翁经方、翁经馥编著的《中国历代园林图文精选(第二辑)》以及 陈从周、蒋启霆编著的《园综》整理宋代相关文章如表 2-2-2、2-2-3。
..........
第三章 宋代画论中的人文要素与园林营造 ........... 28
3.1 山水画与山水园对自然美的追求 .......... 28
3.2 宋代背景下的山水人文化 ....... 30
3.3 宋代画论所论山水画中的生态环境观念 .... 33
第四章 宋代画论中的景观要素与园林营造 ........... 35
4.1 景观要素之山石 ...... 35
4.2 景观要素之水体 ...... 60
4.2.1 水体的不同类型和形态 .... 60
4.2.2 水景的多样性 ............ 63
4.3 景观要素之植物 ...... 70
4.3.1 植物的不同类型和形态 .... 71
4.3.2 植物造景的类型及艺术手法 ......... 75
4.4 景观要素之建筑 ...... 80
4.5 景观要素之文 ........ 88
4.6 景观要素之人物 ...... 90
4.7 景观要素之动物 ...... 94
第五章 宋代画论中的空间要素与园林营造 ........... 95
5.1 空间要素之景观层次 ........... 95
5.1.1 景观层次之宾主之位 ...... 95
5.1.2 景观层次之远近 .......... 96
5.2 空间要素之虚实关系 ........... 97
5.3 空间要素之韵律节奏 .......... 102
第五章 宋代画论中的空间要素与园林营造
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概括了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简远、疏朗、雅致、天然。”这四个特点无一不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对自然的追求。同时宋代文人园林的兴盛也深深地影响了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的营造。宋代文人化园林布局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自然为蓝图,尽可能的描摹自然。北宋时期,山水画家通过笔墨在追求和表现自然美,旨在构思一种与自己的人生理想相吻合的精神世界,表达与自然的亲切接触。他们深入地探求了山水之美的自然态特征, 并加以创作和联想。并进步地促进了促进了园林自然山水审美观。在宋代文人眼中,园林是充分展现审美情感的空间,是转移情绪,寄托理想和感情的场所。这样说来,园林的布局营造不再是景观的堆砌,而是从根本上的情感神游。宋代园林在追求园林布局的山水意境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丰富的空间处理手法,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景观层次、虚实相生、韵律节奏。
5.1 空间要素之景观层次
李成在《山水诀》中说:“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论述了景物布置的主次关系,宾主之位。表 4-1-1 所列画论中将大山喻为宗主,长松喻为师帅,这些已定,方可布置其他。绘画的构图需要先确定中心,譬如主峰、大松,往往是构成整幅山水画的关键所在,是各景观要素的组织枢纽。主峰、大松确定,才能将其他景观要素布置周围。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构图。这就说明了画面的布局讲究主次景物的安排,每个景观要素都有不同特点,但是又不是各自独立的。只有宾主分明,彼此相关相依,互为协调,相辅相成,构成一个丰富而又统一的整体。
..........
结论
通过对宋代社会背景、山水画、山水画论、山水园的分析和总结,从理论、到二维的平面、再到立体的空间的研究过程,展现了宋代独特的文人山水观。正因山水画和园林的相融相通,山水画论中所叙述的山水准则便不仅仅是绘画的口诀,更是园林的营造的依照。着改革开放,以江南为中心的私家园林建设又兴起了,波及北京、天津、广州、成都等原来就是园林中心的地区。很多画家、诗人、富商、官员,都在自家院落中辟私园。大多是开发商统一以各种名目开发的别墅。其类型有:富豪购地造园、园林公司老总以苗圃成园者;百姓以果园成园者;画家购地成院者,如各地的画家村,如北京宋庄等地;文学家购地成园者;亦有到乡下购老宅改造者。 这些私园的营造的依据理论大体有三个,一是园冶这样的名作,最多;二是现代西方造园理论,较少;三是以画论造园者,在画家中很普遍;四是慕园林文学名篇,再以园记、园赋等来造园者,亦不在少数。 对中国传统古籍文献研究的意义不仅是加深对专业历史的了解,更是从中发现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传统对时代的意义。提高现代的人居环境,大体如下:
第一,画论中山水画论提倡师法自然,将自然山水的内在和外在规律揭示出来,便于山水画的创作。此方面对我们造园和改造环境是很有用的。画论是我们了解自然的手段和补充,如不深入自然,品阅画论,便会对自然之景理解得更加全面,否则对于山水石的各种称谓和做法是难以凭一生精力走遍和体验的。
第二,画论之中提到的是绘画,而园林讲究的是意境,所谓意境包括诗请和画意。画论给我们的启示则是处处以画意为先。不仅从空间上,还要从形态和色彩上,让所有人所视处,都处处入画,有前后中景的层次感,有起伏变化的天际线,有主题丰富的主次空间和主次景点。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84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8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