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新媒体时代的时空紧张感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3 07:01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下人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极速革新的时代。新媒体时代下传播技术的突破不仅使人们能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更能使其和遥远的时空建立联系,一个链接、一串程序码便能轻而易举的打破真实空间中的距离感。由此,整个世界开始连结、沟通、接纳与融合。但在人们大量使用新媒体、享受着技术变革带来的诸多好处时,却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不良的后果所困扰着,潜移默化的被新媒体影响着,甚至控制着。

一直以来,对于新媒体的研究都聚焦在其技术性、数字化、移动性等优秀的属性上。却恰恰忽略了人们对新媒体的使用在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或日常习惯之后,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依赖。人们对新媒体的使用度越高,其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也就越久;不同界面之间链接的速度越快,在浏览纷繁界面过程中时间流逝的速度也就越快。同时,能够使全世界距离变小的传播技术也在把人们现实生活的时空变小;能够远距离建立联系的互联网也能够遥控人们的生活。时刻在线的不安,时空压缩的焦虑,两种空间界限模糊所造成的精神压力,这种时空紧张感现象已然成为新媒体时代下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希望通过对于时空紧张感现象的发觉和探究来解开人们长期以来的困惑和迷茫;同时也希望借助对产生时空紧张感现象的本质原因的更深层次研究与挖掘,引起人们对于传播技术的反思,进而寻找到能够缓解人们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方法。

......................


1.2 研究意义

首先,这种被人们所感受到的时空紧张感现象是真实并普遍存在的,因此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变迁,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介自身的不断革新,这些都为人类感受到的时空紧张提供了诱因。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对媒介的使用程度以及依赖程度可谓达到空前水平,网络和移动终端不仅创造着全新的媒介时空环境,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更影响着生活在这个时代下的好几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人们在工作时离不开媒介使用,在闲暇时少不了媒介陪伴;网络界面上海量的信息耗费人们大量的时间,进入虚拟世界的便捷不断挤占现实时空;时光飞逝下的焦躁,压力无从消解的迷茫,以及越焦虑越依赖的恶性循环都使新媒体时代下的人们对时空的感知产生一种怀疑。光阴的脚步、网络的空间以及屏幕那头的人们都可能是虚幻的,而流逝掉的时间、人们生活的环境以及紧张焦虑的感受却是真实的。

其次,时空紧张感主要基于社会环境的流动和新媒体对媒介时空状态的改变而形成,其中便涉及到许多媒介时间的相关研究。人们对时间的感知经历了从自然时间到钟表时间再到媒介时间这三段过程,电子媒介的发展对于媒介时间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新媒体的产生又使原本的媒介时空出现了巨大的波动。同时,本文在研究新媒体对时空的影响时还涉及到戴维.哈维的“时空压缩”理论以及列斐伏尔的“空间本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此外,时空紧张感的体现中,人们的“时刻在线”心理,集体孤独现象,以及越选择越焦虑的状态也分别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小部分内容,又使整个研究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跨学科意义。

再次,时空紧张感现象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这些情况都不得不引人深思。传播技术不断发展的目的绝非仅仅追求速度和便利,传播科技一旦发展到与人类生活无法分离,那么一种科技的异化或者“统治”便就此产生了,而时空紧张感现象只是科技异化对人们产生的众多影响中的一种。目前人们应该认识到,新媒体在不断革新壮大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股自己的力量,产生了一种新时代的文化现象,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产品快速更新、信息全速发布的时代里,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的生活节奏将人们困在各种移动终端堆砌起来的异化时空里,终日围绕着网络时空与移动终端奔忙劳碌,甚至都没有时间去好好感受时间的流逝。对此,人们着实应该提高对于传播技术的认识,加强自身媒介素养,让媒介为人类服务而非沦为移动终端的“奴隶”,从而逐步减轻时空紧张感的精神和心理压力,真正享受到先进科技带来的益处。因此,本文对于日后人们的媒介使用,有关新媒体多重角度的思考,媒介素养的提高,以及时空紧张感的缓解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第 2 章 传统媒体时代的媒介时空状态

19 世纪,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崭露头角。随着传播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按照节目的时段安排工作与生活;加之手机这类便利通讯工具的出现,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已逐渐脱离钟表,向媒介进行转移。自此,在新媒体时代尚未到来之前,作为“媒介时间”奠基者的传统媒体深深的扎根于人们的生活,其媒介的独特魅力也造就了传统媒体时代鲜明的媒介时空状态。


2.1 单向传播的固定性利于时空精准对应状态的形成

单向传播是传统媒体极为典型的传播特点。媒介通过对新闻事件的采集、筛选、整合、编辑,,最终制作成报道让公众知晓。除了提供单向传播新闻信息之外,媒体人也根据受众群体的差异性对节目风格进行不同的定位,设立多样化的版块以满足人们闲暇时的娱乐需求。然而这样单向的传播也就不免具有固定性,节目内容、播出时间均为媒体制定,受众无法根据主观意愿或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更改。这一时期,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通过节目的编排、议程的设置、信息的处理、内容的整合、以及时间的提示,对人们工作生活的时间安排产生着主导性、结构性的影响。人们接收着媒介提供的信息,并逐渐开始按照固定的节目时间表来安排每天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精准对应的时空状态也由此形成。

2.1.1 报时功能绑定时间

对于时间的提示可谓传统电子媒介的一大传播特色。无论广播还是电视都会在整点或半点时刻进行固定报时,这也就如同闹钟的提示功能一样,能够在固定的时刻告诉人们当前的时间。而有些时候的报时也意味着一档节目就要开始了(如每日新闻联播或整点新闻之前的报时),借此提醒想要收听或观看的人们可以适当整理一下思路、转换一下心情,以便良好的投入到节目的欣赏之中。

广播和电视在每一天里对于时间不间断的提示就如同一个隐形的框架,将时间整齐划一的绑定在固定的范围之内。人们通过对广播的收听和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收看,能够形成清晰的时间概念,每隔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就能够准确的了解时间此时走到了哪里。这样的时间提示功能对于传统电子媒介的用户而言是极有益处的,它间接的培养了更多人关注时间的习惯,并加强了人们对于固定范围内完整版块时间的有效利用。

.......................


2.2 不同媒介种类影响下的时空建构

单向传播的固定性使传统媒体时代下的时空整体呈现一种稳定的、精准对应的状态,但由于传统媒体种类构成多元,因此在传统媒介时代,不同媒介影响下的时空建构以及带给人们的使用体验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2.2.1 单一感官媒介的既定时空传播形成稳定架构

传统媒体中,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以及广播这一电子媒体都属于单一感官媒介,这些媒介通过单一维度来传递信息,人们也相应的只需依靠一种感官对信息进行接收。对于报章、杂志和书籍,人们只需调动视觉感官在既定的现实环境下进行阅读,不存在时空转换的情况。同时,平面媒介独有的载体特性也决定着其具备着很强的信息保有性。这种保有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媒介与所包含信息内容的不可分割,与网络媒介中“复制”、“粘贴”功能以及同样信息的多渠道获取有着巨大的区别。平面媒介的这一属性也决定了一旦拥有这一媒介,也就相应拥有了此媒介所载的所有信息,而且信息的保存期限将是永久的。就像人们买回了报纸、杂志和书籍之后完全不用担心上面的信息流失掉,可以慢慢品读、细细回味,甚至时隔许久仍可以重新翻阅。此外,平面媒介所对应的时空状态极为稳定,不会让读者产生任何压力。

对于同样通过单一维度传递信息的广播而言,调动人们的听觉器官或许比使用视觉器官更不易产生紧张感。因为听觉这种感官具备一种先天的优越条件,即人们在开启听觉通道的同时不会影响其他动作的进行,由此就能够在一边收听广播的同时一边完成其他的工作。就像一些作家通过广播中的故事来激发写作灵感,许多主妇喜欢边听广播边做家务,这些都是身边最为常见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有人开辟专门的时间单纯用来听广播的,大多都在清晨洗漱时,或开车的过程中。由于只占用单一听觉通道,人们在收听广播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时间的叠加利用,因此不会产生时间快速流逝的不安以及时空紧张的感受。

.......................


第 3 章 新媒体时代与时空紧张感的形成.....................10

3.1 新媒体技术特性产生的影响.................10

3.1.1 新媒体“瞬息即变的文化”产生时空裂隙................10

3.1.1.1 碎片化信息与时间感知的割裂......................... 11

第 4 章 时空紧张感的体现.................24

4.1 心理层面...................24

4.1.1 等待中的焦虑与基本耐心的丧失................24

4.1.2 “时刻在线”状态背后的空虚与不安....................... 26

第 5 章 对于时空紧张感现象的思索...............38

5.1 警惕传播科技的异化............. 38

5.2 时空紧张感的缓解............. 40


第 5 章 对于时空紧张感现象的思索


5.1 警惕传播科技的异化

当人们时刻保持在线状态,将自己栓在移动终端之上,一旦脱离了网络和新媒体就像与世隔绝一般恐惧和焦虑;当人们将更多情感倾注于智能手机,放弃了语言表达、面对面交谈甚至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当海量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时间的飞逝和空间的压缩使人倍感焦虑;那么,一种科技对人的新的异化或统治便就此产生了。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速度和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建立起一种新的权力结构。新媒体背后的极速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以其势不可挡的力量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一旦这种力量由对媒介环境的外部掌控深入到对使用者行动和思维的内部控制,传播科技的异化便就此开始。

当传播科技成为了一种病症,它便切断了表面现象与挣扎背后的真正原因之间的关联。对于传播技术,人类的失职并不在于试图建立一个新的传播系统或创造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而是在于其不允许自己去考虑这种新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瓦解了什么,也不允许对新的科技有丝毫的质疑。集数字化、技术性、移动性于一身的新媒体,自其产生之始就带给人们太多不同凡响的传播感受,导致其诸多的好处很好的掩盖了负面的影响和后果。凯文·凯利认为,网络的连接性可以平复人们心灵最深处对于孤独、失去和死亡的恐惧;认为技术狂人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状态,“我们喜欢我们的东西,并且由它们引导”。然而在此我们却必须重构这样的见解,人们偏爱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但是过度的痴迷和沉溺就会付出代价。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人们常常被网络承诺的连通的快捷和无限的知识所迷惑,从而忽略掉许多曾经十分重要的纽带的意义;比如面对面交流的价值,读书、看报时的阅读感受,全神贯注的投入带来的效果,以及体会到时间流逝的那种真实。

...................


第 6 章 结论

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任何一种新兴的传播技术都用其不同于以往的传播形态、方式与特征赋予着人们全新的时空感受和生活态度。而新媒体与众不同的特征与升级的功能属性使其拥有比以往更为强大的传播负载能量,能够轻易打破地域、时空等多重因素的限制,进而创造更多的可能。毋庸置疑,新媒体带给人类太多的便利,快捷登陆、随时联络、即时资讯、远程操控、在线办公、一键支付等功能覆盖了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和新媒体构建了一个完整独立的时空和充满科技感与无限可能的世界,“足不出户观世界”的实现使人们愈发懒惰、对媒介愈发依赖,并逐渐忽略了生命的意义。而人类也总是贪婪的,在尝到传播技术的诸多好处之后仍不甘心,还想要获得更多。具有钻研精神和创新思想是好的,但对速度盲目的追求和对技术过度的依赖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传播科技迅速的更新换代使整个人类社会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趋向断裂。新媒体时代的极速文化使人们陷入一种对速度与技术无限渴望与依赖的怪圈之中,人们在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之下接触着不断更新的媒介与应用客户端,弄丢了宝贵的时间,挤压着现实的空间,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常常将自己弄得疲惫不堪。

人们向传播科技求助,希望技术能够减轻人们的压力,创造更丰富多彩的生活。可如今科技愈发先进,功能愈发强大,我们却愈发忙碌和浮躁。在这个阶段,如果我们能够停下来重新思考传播技术的本质,看清我们失去了什么并找到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那么一切就都不算晚。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警惕传播科技的异化,不断增强自身媒介素养,调整好媒介的使用态度,记住只有我们自身才是能够有效决定如何利用传播科技的人,我们就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因为我们值得、并应该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92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92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0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