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3 07:03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去,对外贸易几乎每 4 年翻一番,吸引外商投资额也不断增长。

2011 年中国接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净额达 2800 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欧盟的世界资本投资的热土。2015 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已位居世界第 3 位,对外投资存量居世界第 8 位。这不仅为东道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了其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也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为深化双边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已经从世界经济的跟随者,不可置疑的成长为世界经济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有着千丝万缕而深刻的联系,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几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随着中国参与的程度越来越深,经济全球化也给中国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

二、选题意义

随着中国参与的程度越来越深,经济全球化必然给中国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那么参与经济全球化究竟会给中国社会福利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它回答了在新的时期中国是否要继续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去,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更好的参与经济全球化进而提高中国的社会福利水平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

在以往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社会福利水平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是从收入或收入分配中的一方面进行论述,而将两方面的影响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因此如果能够用合理的方式将二者结合起来将是很有研究意义的。

本文通过阿玛蒂亚·森的社会福利函数模型将收入和收入分配结合起来,得到了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社会福利的定量分析结果,为以后更加全面的研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福利的影响,提供了数据支撑。

....................


第二节国内外主要研究状况综述

回顾文献,论文发现对经济全球化影响一国社会福利的研究比较少,但对经济全球化影响国民收入和收入差距的研究很多,基于论文要研究的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福利的影响,收入与分配又是社会福利的重要方面,论文将从收入和收入差距两方面对学界的研究进行概述。

一、国外主要研究现状综述

(一)经济全球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Frankel 和 Romer(1999)基于 150 个国家 1985 年的截面数据,控制人均收入为因变量,双边贸易额、国家规模、距离等实际变量为自变量,又加入了是否享有共同的边界、是否是内陆国家的虚拟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得出外贸易对人均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结论。Waczing(2001)基于 1970-1989 年中 57个国家级面板数据,在考虑价格扭曲、制造业出口、投资利率、外商直接投资、政府消费等因素之外,把两国之间贸易政策和人均 GDP 增长作为主变量,最终得出结论,贸易开放对人均GDP增长有积极作用。同样使用面板数据,Felbermayr(2005)利用 108 个国家 1960 年到 1999 年的面板数据,将人均收入和贸易份额作为度量变量,最终得出结论是“贸易对收入具有很强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研究上,Robert,Samuelson  (2000)得出结论,他认为经济全球化具有双向性,在技术传播、国家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家主权、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方面,经济全球化所起的作用似乎是负面的。Dreher(2006)通过构造经济全球化指数,根据增长模型,利用实证数据说明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而Chanda(2005)通过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帐户的开放度指标发现“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发展中国家不能获益反倒是受损”。

另外,有些学者从国际贸易的相关变量入手,通过比较得知,进口导向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应用于外商直接投资相比,前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小于后者。Awokuse(2003)使用加拿大从 1960—2000 年的实际 GDP 和出口数据,通过回归得知:无论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出口导向都促进了加拿大的经济增长。

...................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发展起来,在其框架下,许多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被运用到国际贸易中去,形成了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其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是赫克歇尔和俄林。他们出了资源禀赋理论,即 H-O 理论,回答了比较优势理论未能解决的两方面问题:一是在技术水平相当时,一国的比较优势是如何决定的;二是国际贸易对参与其中的国家的生产要素的收入又怎样的影响。

劳动充裕的国家具有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具有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决定国际贸易基础的还是比较优势,但是在 H-O 理论框架下比较优势并非由生产技术的差异决定,而是由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的。各国要素禀赋和要素需求不同,导致各国间要素价格不同,进而导致商品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引起国际贸易。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资源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资源的商品,自由贸易会使参与的各国都获利。

萨缪尔森对 H-O 理论进行了发展,认为国际贸易会使要素价格出现均等化。认为,国际贸易使一国对其丰裕资源的需求增加,对其稀缺资源的需求降低,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一国丰裕资源的价格会上升而稀缺资源的价格会下降,国际贸易的最终结果是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在 H-O-S 理论基础上,国际贸易会使一国丰裕资源所有者获利,而不利于该国稀缺资源的所有者。另一方面,贸易自由化最终会通过要素价格均等化机制而导致区域间收入差距减小。另外,制造业在一国内空间分布上是相对集中的,而农业是相对分散的。根据萨缪尔森定理如果贸易集中在制成品,则制造业部门工人将受益,在劳动力不流动的前提下,结果将是制造业集中分布的地区与农业集中分布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如果贸易集中在农产品,则农业工人将受益,而农业是相对分散的,结果是使地区收入差距缩小。因此,H-O 理论预测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不同的贸易商品结构将对一国内部地区间收入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

..........................


第二节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发展迅速,并已经与国际商品贸易密切联系,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世界贸易组织将 GATT 从商品的自由贸易规定扩展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投资政策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规定,正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国际商品贸易是各国间的商品交换,无论贸易自由化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各国经济的运行仍然是相对独立的。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却不同,它是一国的生产要素向另一国的流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企业及生产过程,是两个国家经济的更深度的融合。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中,跨国公司是主要主体,外资是载体。

要素流动性存在差异,有的要素如货币资本和技术专利等流动性强,有的要素如自然资源和土地等流动性弱甚至不流动,有的要素如敏感技术等流动性受国家政策约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流动性较强的要素由丰裕国向流动性弱的要素丰裕国流动而不是相反。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导致世界经济运行方式发生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重要变化,经济学家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不同的理论,其中比较具代表性的是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

一、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国际资本流动既可以指货币形态的资金的国际转移,,也可以指实物资本(如生产设备、技术等)的国际转移。二战后,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追求新技术和政治稳定,或是为了避开本国市场的竞争,开拓海外市场等原因,国际间资本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深。

在长期,资本流动对母国和东道国都会产生较大的经济影响。对于资本输出国来说,本国相对过剩的资本要素转移到边际收益更高的国家,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资本输出还可以带动商品的出口,扩大海外市场,获得贸易利得。但是,另一方面,资本的流出使得本国的投资水平下降,这会导致本国的就业减少,财政收入减少,甚至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的现象;资本输出的同时,也在进行先进技术的输出,这实际上也在无形中培养了竞争对手;并且资本输出还面对着较大的风险,如没收或是限制利润汇出等。

.....................


第三章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现状 .................... 25

第一节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 .................. 25

一、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贸易情况比较 ......................... 25

二、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 FDI 净流入情况比较 ................. 27

第四章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福利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 47

第一节社会福利函数的选取 ............... 47

一、阿玛蒂亚森关于社会福利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47

二、阿玛蒂亚?森的社会福利函数对社会福利水平的衡量 ....... 48

第五章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对策建议 ............ 61

第一节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 ................. 61


第四章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福利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社会福利函数的选取

一、阿玛蒂亚?森关于社会福利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阿玛蒂亚·森(A.K.Sen)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整体性,自成一个体系。森运用了不同层次的分析方法对社会福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正规数学的方法、经验数据的方法以及概念的方法等,是迄今为止在社会福利领域最具完备性的研究。也正是因为对社会福利领域研究做出的巨大贡献,森获得了 1998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森在福利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性,涉及到社会选择的正规理论,选择、福利和效用的概念化,个人偏好与选择的正规理论,对不平等、贫穷和实际社会收入的福利测算等方面。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提出了能力中心观,取代幸福效用观。认为,自由和能力是个人获得幸福的重要方面。森以经济伦理学的思想为基础,对传统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提出挑战。森否定了“福利主义”者认为个人或社会福利可以用所拥有的商品量衡量的观点,认为人们并不是以占有为目的去拥有商品,而是因为商品的某些特性可以满足人们的某些需求。并且认为,个人的幸福水平不仅受最终状况的影响,而且选择的过程和过程中的自由度也在很大程度上起作用。

森认为社会福利不仅要考虑个人效用水平,还需要考虑道德规范,诸如不许虐待、剥削等。并且,由于个人效用测量值难以获得,单纯采用效用作为福利的衡量指标也存在缺陷。对此,在阿玛蒂亚?森(A.K.Sen)提出的社会福利函数中包含了具体可测量的经济指标,并且这些经济指标的数据都可以从权威的机构获得。这使得森的社会福利函数在对社会福利水平测量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


第五章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对策建议


基于前文的研究,参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新的时期,中国还是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第一节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

一、提高中国对外贸易质量

(一)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以竞争优势为导向,把短期竞争力与长期竞争力结合起来,把局部竞争力与整体综合竞争力结合起来,着重建立长期和国家综合竞争力。

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在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额调整过程中,侧重于那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本密集的,在国际市场上成长力强、前景广阔的产业以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和增长的潜力。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总体竞争力比较弱,但在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卫星发射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如果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出口潜力将会很大。

加大原材料和先进技术设备及软硬件的进口。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对生产所需原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国内生产已远不够满足需求,保持自给自足的成本巨大,应当向基本自给,积极进口型转变,以保证中国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长远的国家利益。加大进口先进技术设备、软硬件,提高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推进中国的特色产业,如中餐、中药的国际化进程。在这些特色的领域,中国具有很强的差异化优势,很难被模仿,在被市场接受后,将会带来巨大的利得。但是这些产业在另一方面又缺乏规范化生产的条件,这使得其产品很难被国际市场接受。应该鼓励这些产业的规范化创新(如:利用现代分子技术对中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证明其科学性和安全性),推动特色产业更好的融入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92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92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6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