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基于全域化旅游模式下的龙观乡旅游发展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6-08-13 07:0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和生活的组成部分。2013年,全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旅游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本文选择全域化旅游课题,是基于龙观乡在浙江宁波地区的拥有独特资源优势和旅游业先发优势。2013年起,围绕鄞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梦之一“旅游梦”的总体设想下,龙观乡全面启动实施了“全域化旅游”发展战略。所谓全域化旅游,是指把一个行政区域当作整个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系统旅游。让全社会参与、全民经营旅游业,提供全时空、全过程的多种差异性旅游体验产品,尽可能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需求,是旅游时空的全覆盖、旅游产业的全领域、旅游受众的全民化。


经过三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学术界对于我国旅游发展在理论上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成就。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的进步,也有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全域旅游的发展和研究。全域旅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全域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均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是吸引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因素。同时,当前全域旅游发展不成熟,表现在开发、规划、经营中的诸多问题是引发学者研究和讨论的重点。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现实背景
1.1.2理论背景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1.3.1国外研究现状
1.3.2国内研究现状
1.4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4.1研究方法
1.4.2研究思路
第二章  全域化旅游的基本理论
2.1全域化旅游的涵义
2.1.1全域化旅游的相关概念
2.1.2全域化旅游的基本特征
2.2全域化旅游发展模式
2.2.1全域化旅游发展模式的涵义
2.2.2全域化旅游发展模式的特殊性
2.3全域化旅游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2.3.1区域旅游发展理论
2.3.2旅游目的地理论
2.3.3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龙观乡全域化旅游发展模式的现状分析
3.1龙观乡全域化旅游模式的发展条件
3.1.1区位条件
3.1.2交通条件
3.1.3资源条件
3.1.4旅游经济
3.2龙观乡全域化旅游发展的问题分析
3.2.1观念意识问题
3.2.2体制机制问题
3.2.3旅游资金问题
3.2.4产业体系问题
第四章  龙观乡全域化旅游模式的发展战略设计
4.1总体发展目标定位
4.1.1龙观乡全域化旅游的总体发展目标
4.1.1.1社会目标
4.1.1.2经济目标
4.1.1.3环境目标
4.1.2龙观乡全域化旅游总体目标的发展前景
4.2空间结构布局优化
4.2.1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布局的一般设计
4.2.1.1旅游区中心建设
4.2.1.2旅游区配套设施建设
4.2.2龙观乡全域化旅游空间结构布局的优化方案
4.2.2.1旅游中心区域的集中优化
4.2.2.2旅游配套设施整合完善
4.3产业开发体系完善
4.3.1龙观乡全域化旅游发展的产业特色
4.3.1.1旅游业与工、农业的有效融合
4.3.1.2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效融合
4.3.1.3旅游业与新村建设的有效融合
4.3.2龙观乡全域化旅游发展的产业定位与完善
4.3.2.1核心产业定位与完善
4.3.2.2基础产业定位与完善
4.3.2.3潜力产业定位与完善
4.4核心竞争力培育
4.4.1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战略目标
4.4.2旅游地发展全域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
4.4.2.1人力资源保障
4.4.2.2 绿色生态环境
4.4.2.3先进技术支持
4.4.2.4地域文化品牌
4.4.2.5特色旅游项目
4.4.3旅游地发展全域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战略
4.4.3.1全域旅游的重点发展景点遴选
4.4.3.2全域旅游的重点旅游线路设计
4.4.3.3全域旅游专职化旅游管理机构的设立
4.4.4品牌形象的塑造与培育
4.4.4.1旅游品牌的开发塑造
4.4.4.2旅游品牌的培养提升
4.5旅游营销促销途径
4.5.1龙观乡旅游营销目标市场定位
4.5.2龙观乡旅游营销产品及价格策略
4.5.3龙观乡旅游营销的服务过程策略
4.5.4龙观乡旅游营销的形象塑造与展示策略
第五章  龙观乡全域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5.1旅游目的地建设
5.1.1发展特色凸显
5.1.2产业集群建设
5.1.2.1产业集群建设层级
5.1.2.2产业集群建设时序
5.2资源环境保护机制健全
5.2.1旅游资源及环境面临的威胁
5.2.2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5.2.2.1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机制的建立
5.2.2.2旅游资源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
5.3市场化运作模式主导
5.3.1鼓励资源产权的流转
5.3.2吸引外来资本的参与
5.4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
5.4.1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的整体要求 
5.4.2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的创新设计
5.4.2.1提升发展软件
5.4.2.2提升发展硬件
5.5政策支撑及人力保障
5.5.1加强政府政策支撑
5.5.1.1旅游产业规范型政策
5.5.1.2旅游产业扶持奖励型政策
5.5.2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
5.5.2.1提高人力资源储备
5.5.2.2开展专业人员培训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辉.中国旅游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方式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2]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发展的浙江模式[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3]胡莹莹,车震宇.基于城乡统筹下的旅游小城镇研究[J].河南科学,2013,31(5)
[4]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J].人文地理,2013,28(3)
[5]陈耀.“旅游境区”研究[C].中国旅游研究院.2011 中国旅游评论,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168-174.
[6]程遂营.城乡统筹与我国旅游:现实需求与必然趋势[J].旅游学刊,2011,26(11)
[7]马晓龙;保继刚.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J].人文地理,2010,(1):105-110
[8]杨国良,张捷,彭文甫,吴妍,徐霞,吴贵蜀.区域旅游关联与景区(点)系统分形结构的关系—以四川省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2):257-265
[9]张干.用旅游带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武隆县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农村经济,2002,,(12):62-64
[10]周霄,肖智磊.经济欠发达与发达地区县域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江苏商论,2007,(10):90-91
[11]王明儒、张景胜、李金、卢磊、蒋德英.浪漫者大连:锁定全域旅游.城市住宅[J].2011,(10):44-45
[12]胡晓苒.城市旅游: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全域旅游.中国旅游报[N].2010,12
[13]陈国忠,刘淑秀.沂南模式—县域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14]王玉.婺源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
[15]高海生,从佳琦,张建英.太行山区域经济发展路经研究——以河北省平山县旅游发展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5):18-21
[16]Hall.C.M.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Development, Dimensions and Issues,3rdedn [M].Melbourne: Addison Wesley Longman.2006.
[17]Richard Sharpley. 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Cypru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 233-244.
[18]Bramwell, B.and Lane, B. (eds), Tourism Collaboration and Partnerships: Politics,Practice and Sustainability [M]. Clevedom Channel View. 2000: 254.
[19]AnlleZahra,ChrisRyan.From chaos to cohesion -Complexity in tourism structures: An analysis of New Zealand's reg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s'[J].Tourism Management,(28):854 -862
[20] Alan A. Lew, C.MichaelHall,DallenJ.Timothy.Wbrid Geography of Travel and
Tourism: A Regional Approach[M].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2008
[21]Pearce Douglas. Towards a geography of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eh,1979,6(3):24-272
[22]Britton,S.G.,1980,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ourism in a neo-colonial economy:A-Fiji case study[J].Pacific
[23] Hills,T.L. and Lundgren,J.,1977,the impacts of tourism in the Caribbean, A -methodological stud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eh.4(5):248-26
[24] Lundgren,J.o.J.,1973,touristinpae\isl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Caribbean. Conference paper quoted in Mathies-ViewPoint,21(2):65-144
[25] Alessandro Inversini, Elena Marchiori, Christian Dedekind, et al. Ap-ply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Analyze Online Reputa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s,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ourism 2010[M]. 2010: 9, 321-332




本文编号:92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92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e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