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创新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环境变化和能源短缺对电动汽车的诉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及能源短缺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我国"新常态"经济环境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迫在眉睫。交通运输体系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是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
截至2014年底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达到1.54亿与2007年相比保有量增加了1000多万辆虽然近两年的汽车保有量增速有所降低但根据工信部预测我国汽车保有量在2020年将有望突破2亿万辆(图1-1)。英国风险评估公司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平均向大气中排放约60亿吨的二氧化碳。据测算1辆普通汽车每行驶1公里约排放185克二氧化碳如果按每辆汽车每年行驶两万公里计算那么2014年一年我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5亿吨,占到了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可见汽车产业为环境污染做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雾靈天气恶劣、PM2.5严重超标等气候现状非常严峻雾靈治理成为了地方两会除改革外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对应于全国每况愈下的气候与环境形势北京的气候与环境问题也异常严峻。2013年全年北京年均PM2.5浓度超标约1.5倍污染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50%以上(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2014)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归功于机动车数量的不断攀升。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显示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率可达22.2%。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保有量超百万辆的城市有35个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10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00万辆。北京是全国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截止至2014年第一季度北京汽车保有量就高达537.1万辆为大气贡献了1亿吨左右二氧化碳。
.......................
1.2硏究意义
1.2.1现实意义
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并不少但是鉴于国内外对"商业模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和统一的研究方法商业模式研究显得无章可循。而在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研究中由于供电系统的加入、利益相关者的改变及智能化的时代背景电动汽车必须要有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的商业模式不能简单复制传统汽车商业模式。另外在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组成部分划分中国内对于系统服务没有明确的概念与划分本文力图结合中国特点及社会环境对系统服务进行定义并利用国外学者在研究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时构建的基于形态学的系统化商业模式结合中国典型系统服务商业模式作为案例支撑构建新型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
由于技术限制商业模式的发展对于电动汽车产业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出新型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并对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从而可促进北京市电动汽车的推广带动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做出显著贡献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另外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首批"十城千辆"示范城市新商业模式的构建可为其他地区的电动汽车推广做出示范效应。
1.2.2理论意义
(1)关注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研究。交通运输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电动汽车的推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商业模式的模糊不清导致了电动汽车的推广障碍。在中国现有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研究中并没有统一的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也没有一套系统的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分析框架本文研究可以使更多学者关注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研究。
(2)构建中国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形态学分析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指导。通过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修正原有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分析框架构建中国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形态学分析框架。
........................
2理论综述
2.1商业模式
2.1.1商业模式概念界定
商业模式起源于前古典时期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商业模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以从而对商业模式的最大量研究都集中在电子商务领域。虽然商业模式很早就被人们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概念。主要观点整理如表2-1。
......................
2.2商业模式创新
对于一个行业的新进者和挑战者来说成功进入一个行业最有效的策略就是通过引入商业模式创新来干扰竞争者从而与之形成有效的竞争。根据这一理论,当一个公司想要引入某种业务的创新时送种风险的意识可能会构成障碍。由于公司对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引用,该公司可能很难回到原来旧的商业模式中。然而Chesbrough(2007)认为企业需要改变他们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实验的态度要学会接受这种方式及时一开始会失败企业也可以从失败中得到提商。
2.2.1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界定
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得到学者们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中。通过文献综述本人发现现有商业模式研究中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学者们会根据自身研究重点对概念进行适当修正。本文通过文献整理主要从客户价值主张、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和价值链三个角度对现有商业模式创新概念进行分类梳理。具体如下表2-3:
.........................
3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3
3.1全球典型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23
3.1.1全球典型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4
4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现状分析...............35
4.1北京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35
4.1.1北京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35
5基于形态学矩阵的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框架.......47
5.1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形态学矩阵分析框架...............47
5.2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形态学矩阵框架的功能特征分析............50
7促进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7.1加大电动汽车产业系统服务商业模式政策支持力度
本文对全球典型国家、中国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北京市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政策进行了梳理总结内容涉及到战略与投资发展、法规和标准建设、补贴和税收减免及专门机构的设立等四个方面。我国近几年政策出台数量呈现递增态势电动汽车市场表现也呈井喷式状态发展可见政策支持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中国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政策的梳理本文发现随着智能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家近几年加大了电动汽车产业关于系统服务商业模式方面的政策但是总体而言在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出台的政策数量非常少政策支持范围也非常小。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作为"十城千辆"试点城市近几年紧跟国家步伐出台各种类型的政策文件支持电动汽车产业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发展各个城市的政策数量偏少政策支持内容不尽相同。
综上所述国家在加大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应该迎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大电动汽车产业系统服务商业模式的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政策支持范围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北京市应该紧随国家的脚步在加大电动汽车产业系统服务商业模式政策支持力度和支持范围的同时借鉴国内其他试点城市的典型举措结合北京市城市发展特点和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特点制定兼具创新性和合理性的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政策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创造规范化、开放化市场加快电动汽车产业产业发展。
......................
8结论与展望
8.1论文主要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本文确定了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在相关理论的综述支撑下本文主要从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形态学矩阵分析框架构建和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创新途径及对策建议角度进行文章主要观点的提取。
(1)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表明电动汽车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全球典型国家、中国和北京市三个地域角度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中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电动汽车市场销量和电动汽车产业系统服务商业模式现状三个部分对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背景和现状进行的剖析不难发现国内外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商业模式创新也成为电动汽车政策支持的一大重点。国内外电动汽车市场销量表现反映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与电动汽车政策支持力度密切相关从而政策支持力度和方向对于电动汽车市场推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北京市而言商业模式类相关政策的出台数量所占比例仍旧较低政策内容中关于系统服务商业模式的涉及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内外典型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的现状表明"互联网+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成为系统服务商业模式的一大发展趋势国内外典型商业模式的运作机理为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借鉴。
(2)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形态学矩阵分析框架的构建具有一定适用性为中国其他典型城市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借鉴Fabian Kley(2011)的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形态学矩阵构建了北京市电动汽车系统服务商业模式形态学矩阵分析框架。本文利用该形态学矩阵分析框架从系统服务内容、应用范围、服务终端、系统服务提供商、汽车制造商、汽车运营商、汽车维护商、盈利方式和收费媒介等九个功能特征角度对北京市的电动汽车出租车领域和租赁领域的系统服务商业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形态学矩阵框架分析提出了北京市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途径从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验证了该形态学分析框架的适用性为中国其他城市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分析依据。
参考文献(略)
,
本文编号:95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9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