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运用增量存量杠杆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20 06:0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煤炭市场的黯淡,将依赖煤炭发展的山西省经济拉入萎蘼不振的深渊。自 2012 年以来,山西省经济断崖式下跌,省内 GDP 增速从 2012 年的 10.1%降到 2014 年的 4.9%,位列全国倒数第一,2015 年进一步下跌,增速只有 3.1%。

人类环保观念的提高、新能源的冲击、以及煤炭发展黄金时期的投资过热都逐步引发了煤炭产能过剩。当下的煤炭市场,库存积压、需求不足,价格一路下行,企业经营困难,几乎全线亏损。山西省是立足于煤炭经济的省份,相较于“黄金十年”的高速增长,当下山西省的经济可谓是进入了“铁锈时代”。

长期以来对煤炭行业的过度投资,是造成山西省经济难以振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单一超重型的产业结构,把经济运行跟煤炭价格牢牢绑定在一起,煤炭兴则经济繁荣,煤炭衰则经济落败。为稳定煤炭市场,国家主管部门和山西都各显身手,陆续出手救市。仅 2015 年一年,全国针对煤炭行业出台脱困政策 22 次,山西省也发布涉煤政策多达 11 次。与之并不契合的是,煤炭价格一再下跌,屡破新低。行业市场并没有如预想的一样只是经历短暂“倒春寒”就能迎来真正的“暖春”,而是进入了更加凛冽的“寒冬”。煤炭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接替产业发展不足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最大软肋。

1.1.2 研究意义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在单一煤炭主导之路难以为继后,重塑山西经济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产业结构,由单一产业主导型向多产业共同发展转变。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受到自然资源的供给限制及需求约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科技教育水平下,产业结构都会出现差异化。煤炭行业属第二产业中的采掘业,其特点是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和资本密集,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在单纯追求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将本地区盈利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在当前讲求全面发展时期,采掘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跟第三产业相比,无论是发展方式还是发展路径都已不适合作为主导产业。

......................


1.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管理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案例分析法: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的相关理论和数据,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其对于山西省转型的指导意义。

(2)对比分析法:将“三个基本不变”、“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提出的经济社会背景与近年情况进行比校,总结出这两个原则对现在经济发展已经造成制约,山西省应当转变原有的唯煤思想。

(3)统计分析法:查询相关报道、统计公报及历年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为文中论点提供依据。

(4)实地考察法:本文以山西省煤炭行业转型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长期在山西省实地调查,了解在产业结构转型中遇到的难题,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为论文的书写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研究框架如图 1-1 所示:

运用增量存量杠杆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转型研究

...........................


2 相关研究综述


本文主要对资源型区域转型和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两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


2.1 资源型区域转型的研究

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兴起,并且因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形成的相关产业在地区社会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城市(沈镭 2005)。在本文中,不考虑外延,城市、省份、自治区甚至国外的州,符合上述定义特征的都统称为资源型区域。

资源型区域发展遵循抛物线型发展模式,在经济进入衰退时期,如何从萧条转向复苏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难题之一。德国的鲁尔区、美国的休斯顿和法国的洛林等都曾是著名的煤铁之城,在资源濒临衰竭时期都遭遇发展困境。在国家政策引导和相关部门自觉配合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摆脱了对资源的依赖。在经济学中,对自然资源丰裕的地区,经济发展反而受到资源拖累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山西省就是典型的“资源诅咒”区域,省内虽然有丰富的煤炭,但是经济发展却不如资源稀缺地区,摆脱这种陷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转型。

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资源,经济增长容易受资源市场的起伏而波动。自“资源诅咒”效应在山西省出现以来,国内大批学者都对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进行了研究。李莉(2014  )利用协整检验对煤炭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煤炭生产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煤炭产业的发展对山西省内食品工业、机械、以及建材等工业产生了挤出效应。乔旭辰(2007)从产业素质的角度,对山西煤炭产业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山西煤炭产业结构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初级加工业与深加工之间不协调,相关联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徐凯(  2011)认为规模不经济是造成我国资源型城市存在资源诅咒的原因。

美国能源部代表 Mark Ackiewicz 指出,对于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导行业的资源型地区来说,转型应当趁早。在地区发展鼎盛时期,还可以利用资源行业产生的利润投资接续产业,转型越晚,成本越高,困难越大(于佳升 2012)。沈镭(2005)认为资源型城市在城市转型中的困难主要表现为:资源接续难于解决,经济转型难度大,生态环境亟待治理,社会负担重,管理体制不顺。吴倩(2012)通过研究陕西省产业结构中政府作用,认为产业结构转型,要完善政府主导的管理机制,从干预型向服务型转变。张璐(2014)从改进省部合作角度对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提出了建设,并提出适当控制资源输出是山西省进行省部博弈的最优选择。刘玲玲(2014)以鄂尔多斯市为例,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进行研究,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三大模式,产业深化模式、产业替代模式和多元复合模式。薛信莉(2006)把生态建设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提出了建立国民经济绿色核算体系的理念。吴春莺(2006)则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指从资源主导型向具有带动力的新产业转变,通过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使城市逐步摆脱对资源的依赖,从而规避衰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适合我国的产业转型模式应当是政府主导式,主动渐近式转型是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选择。

综合以上观点,资源型地区转型的路径主要是合理发挥政府作用,适当控制资源输出,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从产业深化、产业替代和多元复合模式中选择一种最适合本地区的模式。本文认为山西省适合多元复合模式。

..........................


2.2 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相关研究

增量调整是指将新增投资投向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领域,促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发展,达到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常用的增量调整方法是增量渐进式调整。增量渐进式调整是指在保证现有资源既得利益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总投资,逐步稀释现有存量比例。这种调整方式有助于减少调整需要的社会成本,调整产生的变革是让社会逐步适应的,有利于增加社会对于调整的支持度。增量调整的主要途径是从外部取得增量资本,如发行新债、举借新贷款、进行融资租赁、发行新股票等。调整具有以下特点:

(1)投资方向选择余地较大,可塑性强。

(2)从增加投资到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存在一定的时滞,增量调整速度慢。

(3)对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一部分闲置的资源存量或企业,无法通过增量调整实现重新配置,只能依靠存量调整。

(4)增量调整受到积累规模的限制。

存量调整是指在行业内部对已经形成的生产资料实行重组或再配置,主要用来提高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益从而优化产业结构(陶德清,徐云鹏  1995)。存量调整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途径:改变产品结构、调整现有负债和权益资金结构、资产有偿转让、债转股、股转债、增发新股偿还债务、企业转产、企业兼并、企业破产、企业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和股份公司等。存量调整主要特点是:

(1)存量调整是内部的调整,所需资源大部分在内部获得,需要资金较少。

(2)存量调整速度较快。

(3)存量调整受到经济体制、资产存量技术刚性、社会保障体制等因素的制约,调整难度较大。

........................


3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 17

3.1 山西省产业结构发展及调整历程 ................ 17

3.2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效果论述 .............. 18

4 对产业结构转型指导思想的重新思考 ................. 19

4.1“三个基本不变”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 21

4.1.1 公民对自身生存环境有了更多关注 ................. 21

4.1.2 煤炭产量已近资源环境承载极限 ............. 22

5 运用增量存量杠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 31

5.1 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 .................... 31

5.2 增量杠杆在产业结构转型中的运用 .................. 32


5 运用增量存量杠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5.1 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按调整路径分为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两种方法。增量调整是指根据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通过对投资方向的改变,把资金投向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达到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存量调整是指对已经形成的固定资产实行重组或再配置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固定资产的运营效益,包括资产有偿转让、企业兼并、企业破产、企业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和股份公司等方式。

产业结构的增量调整比较灵活,有广泛的选择空间,但从投资到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存在较长的时滞而且需要资金多;存量调整需要资金少,但调整难度较大。除经济体制的因素外,存量调整还受资产存量技术刚性的制约。

山西省现行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煤炭行业历经多年发展体系太过庞大,单单进行增量调整是杯水车薪,难以撼动其主体地位,稍有不慎增量投资还可能被庞大的存量惯性给同化。单进行存量调整又会重蹈之前调整难以奏效的覆辙。因此,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要并举进行,将增量调整作为助推器,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结构的调整。通过投资结构的改变带动行业存量结构的变化,将已经陷入僵局的存量重新盘活。以产业政策和市场共同为导向,以“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为目标,将落后过剩产能淘汰,培育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运用增量方法进行调整,我国已有成功实践。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式增量渐进改革获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即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内,让市场机制在资产增量的配置上发挥作用,从而使市场经济增量部分不断扩大,计划经济的存量比重逐步缩小。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可从中借鉴经验,将增量用于引导市场供需结构变化中。

存量调整是行业内部的改革,将闲置及半闲置状态的固定资产,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重新配置,从而优化行业整体结构。让运营状况良好,发展潜力高的企业扩大生产,把技术落后、附加值低、重复建设的企业清理关闭。

..........................


6 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回顾历次产业结构调整,从失败的教训中找到转型不成功的原因,指出降低煤炭在山西省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山西省的根本出路,并从增量和存量角度对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提出了参考建议。


6.1 本文工作总结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完成了对山西省煤炭行业发展历史及产业结构调整过程的梳理,通过评价调整效果,提炼出历次产业转型不理想的症结所在。明确指出山西省转型发展,始终是围绕着煤炭来进行的,没能立足省内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发展策略是造成产业结构畸形的根本原因。

(2)通过论述“三个基本不变”、“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两种转型思想与现实情况的不相容,强调山西省转变思想,离开煤炭求发展的迫切性。

(3)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煤炭行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结合省内去产能目标,计算出产能减少每减少一吨,投资应当减少多少的数值。

(4)将山西省产业结构分为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两部分,用增量调整方法来培育优势行业增加山西省综合竞争力,用存量调整方法来优化传统行业。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1)本文只是初步提出了对山西省产业结构进行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在增量调整中关于新兴行业要增加多少没有具体量化。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的是过去的数值进行回归,随着产业结构转型的深入,生产力还会进一步提升,实际去产能中应当减少的投资量有可能存在偏差。

(3)实际生产中影响产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只简单列出了资本和劳动力两个变量,没有将市场、环境等作为因素考虑进去。

(4)因时间和能力因素,本人完成的工作有限,在增量调整方面,各个行业具体增加多少投资和劳动力没有计算出具体的数值,以后还需要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98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98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8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