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研究生论文 >

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20 06:2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全新的空间和机遇,也带来了未知的风险和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近几十年对外交流的日渐频繁,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深,中国国有企业进行跨境并购的脚步越来越快,许多国有企业选择走出国门挖掘海外市场,尤其是在 2008 年之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中国国有企业更是跨境并购市场上的主力军。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市场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既可以获取满足经济增长的资源及能源、解决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又能将储量巨大的外汇储备运用到更多的投资需求中。

在我国“走出去”的战略不断深化实施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战略、欧美市场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为跨境并购提供了需求环境,吸引了全球外交、经济与金融的注意力。跨境并购为中国国有企业实现在国际化经营中快速有效地配置全球性资源,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路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跨境并购问题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国有企业的一个热点。

1.1.2   研究意义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政府在各个经济部门之间需要充分配置政策、资源及资本三个要素,主导性产业也需要调整组织架构。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构建规模经济等将是现在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中国国有企业的跨境并购重组是其中关键的一步。

因此,对国有企业跨境并购重组问题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以通过引导中国国有企业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外国资本来促进本国经济良好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可以在通过跨境并购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有效解决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并重新整合企业资源;再次,可以通过跨境并购学习跨国公司的管理运营经验,使中国国有企业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

.......................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1.2.1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参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以及数据库相关资料,整理出了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重组的相关信息,并按类别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近年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的特征。

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历程及特点进行分析后总结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从我国与世界经济宏观发展的角度结合个别行业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案例研究法。结合笔者的社会工作经历,通过实际案例的具体分析,详细介绍了国有企业进行跨境并购的方法,总结了不同案例的操作经验和特点以及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阐释了并购后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是对论文所提论点的进一步验证和深化。

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问题研究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受制于国内的经济体制,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起步相对较晚,尽管过去几年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与跨境并购相关的研究亦略显单薄,大多从某一单方面对跨境并购进行研究分析。本章总结当前已有的研究并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对相关研究进行分类综述。


2.1   国内研究综述

2.1.1   跨境并购的动因研究

中国学者在跨境并购的动因、现状分析和经济后果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为我国企业进行跨境并购带来重要的参考价值。 

陶攀(2014)着重从行业和企业层面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动因和影响。从行业显性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会在目标国优先选择显性比较优势较大的行业开展海外并购行为;行业显性比较优势的提高有利于促进该行业中的企业实施并购活动;而通过对跨境并购对企业自身发展影响的研究发现,跨境并购使我国企业的工资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还能够有效的改善社会福利水平;同时也提升了出口企业的出口水平,对进一步加强其国际化经营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对企业人员数量、生产率等方面无明显的影响;此外,文章还从企业产权性质、企业间技术水平差异以及目标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向对并购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检验。

罗群(2014)从并购的控制权、并购动机与并购绩效三者之间关系入手,剖析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交易中不一样的动机是如何影响控制权程度的选择的,从而对并购绩效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文章又提出了并购动机、控制权获取选择与并购绩效之间的理论研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谢地等(2010)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对企业的跨境并购活动进行理论上的追寻,并通过研究历年企业并购的浪潮,分析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跨境并购的动因和特点,结合此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探讨了中国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路径选择问题。

2.1.2   跨境并购的影响因素研究

姜华欣(2013)以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依据,以其发展概况为起点,研究了企业直接投资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国际环境、财务特点、市场竞争、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国外经验的借鉴等。

张家楠(2013)以中国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建议,为我国企业的跨境并购活动建立了一套相对科学的、可实施性较高的操作系统。

尹坚(2006)对影响跨国公司绿地投资和跨境并购模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绿地投资和跨境并购对受资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影响,此外,作者构建了数量经济学方法对跨境并购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评估。

.......................


2.2   国外研究综述

2.2.1   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

相对于中国而言,全球范围内国际跨国并购活动早已发展,外国学者对跨境并购的研究层面也相对深入和广泛。

Jensen(1986)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认为自由现金流量是超过一切能够实现正收益的净现值,他指出影响并购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由于经理和股东在自由现金流量派发问题上的冲突而产生的代理成本,并提出可以用提升负债的方法来约束经理的行为以缓解两者之间的症结,进而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并购活动。

Anderson 和 Svensson(1994)认为企业自身发展因素会影响企业进行新建投资或进行跨境并购这两种不同方式的选择和偏好,管理和运营能力越强的企业偏重于跨境并购,而技术和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则偏重于新建投资。Klaus Guglerc(2003)从企业并购是否能提高企业利润角度,提出通过并购确实能够提高企业利润的观点,但是,并购从另一方面讲也会缩减企业的销售量。

Kang 和 Johansson(2000)从并购双方所处行业的发展情况的角度,提出了当企业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时,企业更倾向于进行跨境并购,并认为经济的增长影响着跨境并购的供给和需求,比如在 20 世纪 90 年代,大部分跨境并购发生在增长缓慢、产能过剩、价格下降的企业或行业。

Buckley Forsans 和 Munjal(2012)通过对 2000 年至 2007 年印度企业跨境并购的研究,发现印度趋于向发达国家寻求市场并购目标地从而获得资产或无形资产,此外,他认为贸易联系和其他非贸易联系对于国际生产折衷论有很强的解释作用。

.......................


3   相关理论研究 .................... 9

3.1   企业并购理论 .............. 10

3.1.1   效率理论 ............................ 10

3.1.2   信息理论 ...................... 10

4   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 14

4.1   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发展历程 ........................ 14

5   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的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 .................. 23

5.1   影响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的相关因素 ................... 23

5.1.1   财务因素 ............. 23


6   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案例分析


6.1   中航通飞收购美国西锐

6.1.1   案例简述

2011 年 3 月 1 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通飞”)宣布海外设立的子公司以合并方式收购美国整机制造商西锐公司 100%股权并承接既有债务,此次交易出让方为 Arcapita 基金、西锐管理层及其他中小股东,企业价值 2.1 亿美元,此交易为当时中国航空工业最大的海外并购也是第一次成功的并购。

6.1.1.1   交易各方情况

(一)  中航通飞

1、基本情况,如表 6.1 所示。

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问题研究

2、主营业务及生产经营情况

中航通飞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通用飞机、特种飞行器以及航空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制造等,公司拥有四家通航运营公司,同时在航空及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品领域初具规模,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


7   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7.1   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案例和中国国有企业跨境并购的现状及海外并购市场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国有企业的跨境并购存在的问题。

7.1.1   跨境并购的成功率较低

由于跨境并购会涉及不同国家间的监管、法律、财务等方面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市场准入、行业准入、法律以及资金监管等方面尚不完善,同时部分企业对国外相关监管及法律体系理解不透彻,由此造成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偏低。

7.1.2   跨境并购的周期较长

受到国内外审批手续的影响,我国跨境并购的周期一般较长,1982 年至 2012  年中国企业完成一单跨境并购的项目的时间均在 2 个月以上,存在周期较长、项目进度慢、效率低下、时间成本高等问题。金融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平均完成一单跨境并购交易所用时间是 67 天和 61 天,而交易规模较大的能源行业平均完成一单跨境并购交易的时间是 84 天,原材料行业平均完成一单跨境并购交易的时间则是 76 天。相关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对各个地区的并购目标地有不同的时间周期,相对于北美、东南亚、东欧企业的跨境并购用时最短,并购效率最高,而对南美地区的国家的跨境并购用时最长,完成一单跨境并购交易往往需要超过 100 天,并购效率最低。

7.1.3   部分跨境并购的效益低于预期

大多数中国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跨境并购获得更多收益,但仍有部分国有企业由于在投后管理以及退出等方面存在问题,造成投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维持运营或不适应当地的经营管理方式,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整合企业资源,最终造成效益远远低于预期水平。

7.1.4   境内境外审批难度大

目前负责我国企业跨境并购审批的主要部门为发改委、商务部、国资委和外管局,审批通过与否以及所需时间跨度上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中国企业的交易成本(如交易溢价、交易押金、分手费、迟付利息),当竞标主体为境内上市公司,且标的规模达到证监会关于“重大资产重组”规定时,上市公司报批流程加长,竞标难度增大,造成交易成本增加。其次,境内外监管环境的不一致带来项目操作上的困难,例如收购境外上市公司如果涉及要约收购,其金额将无法在要约期结束前得到确认,但我国外管局结汇政策要求需约期满三个工作日内才能过户。另外,境内上市公司收购海外上市公司极可能造成境内外市场信息披露时间上的错位,在交易价格无法确认的情况下难以实施非公开定向股份发行。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98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fw/98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3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