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系统功能语法 结论部分 连贯 Coh-Metrix
【摘要】:连贯性研究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但是针对语言学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研究还很欠缺。所以本文选取语言学学科的75篇英语学术论文的结论部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功能语法的研究手段并结合语料库软件Coh-Metrix,来分析结论部分的语篇连贯性特征,以增强中国学生在进行该部分写作上的语篇连贯性意识。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法 结论部分 连贯 Coh-Metrix
【基金】:黑龙江省2013年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语篇连贯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概念,我们写的文章必须是连贯的才能被理解,这是我们学习写作时重点训练的技能,也是评判写作质量的重要标准。语篇连贯理论的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70年代。Hall-iday和Hasan(1976)的经典著作Cohesion in English系统地讨论了英语的衔接机制。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永生;韩礼德的语篇连贯标准外界的误解与自身的不足[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2 梁茂成;;学习者书面语语篇连贯性的研究[J];现代外语;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江华;;典籍英译中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初探——以《论语》的六种英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刘世荣;;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石平;;《红楼梦》英译本人物对话的宏观语篇和语域重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杜培敏;;逻辑联系语与学生英语作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5 张佳奇;;从词汇衔接看科普语篇的文体特征[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吴利琴;;语篇衔接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王婷;文慧;;唐宋词的词汇衔接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唐静;汉英双语中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张知博;;心理框架理论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1期
10 徐蓓蓓;;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语篇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巍;;浅论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席晓青;;演讲语篇中说话者的元语用意识与元语用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南燕;;英语阅读中的隐喻化概念[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曾海清;现代汉语同语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金莉娜;韩(朝)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9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叶枫;基于制约条件的英语语篇语义分析及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静;语篇翻译中的衔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尹剑波;《老人与海》及其汉译本中的语篇连贯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王磊;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篇分析在专业英语精读课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单军锋;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连贯研究及对读前教学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杨瑞;衔接理论在海商法英汉翻译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隆娟;抒情诗隐性衔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方艳;英汉第三人称照应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乐;论语篇为翻译单位的可行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毅;中西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伟成;英语作文中的衔接、连贯与质量[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年05期
2 许双如;语篇衔接与英语习得程度调查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马广惠;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5期
4 朱永生;韩礼德的语篇连贯标准外界的误解与自身的不足[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5 张德禄;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6 苗兴伟;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桂诗春;潜伏语义分析的理论及其应用[J];现代外语;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程;词汇衔接手段与作文质量的关系[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高琰;从衔接连贯的角度看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的质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宪;马德庆;;心理空间与指示语的语篇连贯性[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杨小红;;论会话含义理论与语篇连贯[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3 吕凤华;;从GRICE合作原则视野谈语篇连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4 赵霞;刘佳;;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研究的启示[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琳;;论语篇连贯的等级性[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吕公礼;语篇连贯性的语言适应论研究[J];外语教学;1994年04期
7 薛静;贺蓉;王庆光;;论语篇的衔接和谐与连贯程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李更春;;语篇连贯的多视角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9 李万轶;;认知模型及认知语境对语篇连贯性构建的重要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米春;;概念合成理论与语篇连贯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瑶;系统功能语法与俄语语篇连贯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畅;搭桥参照与语篇连贯[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李更春;语篇衔接与连贯及其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05年
3 陈丽;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剖析语境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佘晨光;交替传译中的语篇连贯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于杰;语篇连贯的言语行为转喻视角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彭娟娟;温家宝演讲中的语篇连贯性及其英译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艳红;英汉语篇连贯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刘忠华;灾难新闻语域中搭配的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卢杰;论关联理论对翻译行为的解释力[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婷;语篇生成的心理认知模型构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01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zy/100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