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中的介入元话语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21:34

  本文关键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中的介入元话语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介入元话语 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对比研究


【摘要】:介入元话语在学术写作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和重要,它以读者为本,,注重作者与其互动沟通,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学者和专家对元话语的研究聚焦在作者指称和态度立场的运用与介入元话语的对比分析,鲜少单独涉及介入元话语在不同学科类型中的对比。 本文是一项实证研究,以Hyland对介入元话语的定义和分类为标准,搜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国际知名期刊独立作者的英文研究论文各18篇组建两个小型语料库,总词数为404375。作者对介入语的特征词语进行标注,使用软件AntConc3.2.4w统计特征词的总数,然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确定对比研究的可行性,计算频次并探讨在不同学科系统写作中,介入元话语所起的交互作用,共同点和差异性以及可能的原因。 作者发现介入元话语的reader pronouns,personal asides,appeals to sharedknowledge,directives和questions在两个不同学科体系的语料库中的分布和呈现的形式具有差异性和共同点。研究发现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总体所用的各项介入语的数量比自然科学多,而使用最多的介入语都是reader pronouns和directives。社会科学论文的作者与读者交互频繁,倾向于使用丰富多样化的语言和种类较多的介入语的特征词;而自然科学的作者与读者的交互则相对较少,使用更严谨的词语,种类相对较少但是精准。作者认为不同科学体系对读者需求的判断和读者本身既有能力和水平是影响介入元话语使用的两个因素。 本文探讨了介入元话语特征及其在不同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中的特点和作用,以期丰富元话语的研究,对如何运用介入元话语建立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互动的关系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介入元话语 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对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
【目录】:
  • Abstract4-5
  • 摘要5-7
  • Introduction7-13
  • 1 Literature Review13-27
  • 1.1 Theoretical background13-18
  • 1.2 Previous studies on engagement resources18-27
  • 2 Methodology27-33
  • 2.1 Data Collection27-29
  • 2.2 Tagging29-31
  • 2.3 Data analysis31-33
  •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33-63
  • 3.1 Frequency and proportion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in natural science33-45
  • 3.2 Frequency and proportion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in research articles of social science45-52
  • 3.3 The comparison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in RAs of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52-60
  • 3.4 Summary60-63
  • Conclusion63-65
  • References65-71
  • Acknowledgments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赳赳;;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2 骆京景;庞继贤;;学术期刊论文语类的元话语策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李文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五个差异——兼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J];科学学研究;2006年06期

4 李萍;人称代词“we”在科技论文中的语用功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杨玉晨;英汉学术论文开头段语篇模式和思维方式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6 齐曦;;英语语篇中的评论附加语——人际意义的协商和构建[J];外语教学;2010年05期

7 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1038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zy/1038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a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