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学术论文 >

杜甫研究第十一届年会学术论文综述

发布时间:2017-11-05 09:05

  本文关键词:杜甫研究第十一届年会学术论文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杜甫绝句 杜甫研究 杜诗研究 杜甫诗歌 论文综述 忧患意识 诗歌创作 以汉喻唐 比较分析 王夫之


【摘要】:
【作者单位】: 吴明贤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杜甫研究第十一届年会———杜甫精神与新世纪中国文化建设”学术讨论会于2 0 0 0年 8月 1日至 4日在内蒙古大学胜利召开。这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近 40篇 ,其中有许多是长期研究杜甫诗歌、学有专长、功力深厚的老专家的宏篇巨论 ,也有不少是初出茅庐、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和晖;;杜甫“诗圣”论(下)[J];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2 梁蕊;;浅析杜诗中的浪漫主义精神[J];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张佳;;杜诗仇注表微(上)[J];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4 于丽艳;;论杜诗语言的俗俚色彩[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5 杨海云;;坎坷人生路 悠悠爱国情——浅论杜甫诗歌中的爱国情结[J];甘肃教育;2011年15期

6 莫砺锋;;关于《哀江头》的歧解[J];文史知识;2011年08期

7 杨经华;;文化过滤与经典变异——论宇文所安对杜诗的解读与误读[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8 韩立平;;杜甫“卖药都市”辨[J];文学遗产;2011年05期

9 周睿;舒坦;;再谈杜甫“预测诗”[J];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10 李娅;;杜甫《南邻》诗的“野航”、“野艇”辨[J];江汉论坛;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宝魁;;辽海讲坛第十六讲 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和“诗史”[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2 何念龙;;“仙”、“圣”之别——李白杜甫文化类型比较[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韩晓光;;杜甫七言古诗中的对仗句例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何红艳;;汉译佛典与杜诗语汇[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5 李芳民;;简论杜甫的山水诗[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6 冯立;;冯立:诗情长留杜公祠[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7 宋晓庚;;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与中国古代忧患意识[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8 房日晰;;李杜诗反映现实之比较[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9 徐光荣;;辽海讲坛第二十四讲 清代的杜甫——魏燮均[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10 朱易安;;李白接受史中的文本阅读和替代阅读[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海;巍巍夔门留杜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胡怡;品味杜甫诗作 领悟真实人生[N];贵州民族报;2005年

3 余见;守望杜甫[N];重庆日报;2002年

4 游上;杜甫与槐叶凉面[N];成都日报;2007年

5 葛晓音;析杜诗中“不可名言之理”[N];光明日报;2002年

6 房日晰;略论杜诗的浪漫主义特质[N];光明日报;2002年

7 天水市麦积区党川中心学校 尤文斌;杜甫陇右诗的艺术特点[N];甘肃日报;2008年

8 郑张尚芳;“出门看”还是“出看门”[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9 林继中;杜诗的直觉性与原始性[N];光明日报;2002年

10 孙洵;续解杜甫论书诗[N];中国艺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霜琴;杜甫两川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梁桂芳;杜甫与宋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3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徐美秋;纪昀评点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红丽;宋人唐诗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永源;遗山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胡绍文;杜诗动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朋星;杜甫与先秦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9 张然;翁方纲诗论及其学术源流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丽芳;韦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德凯;杜诗中的民俗文化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刘景会;杜甫诗歌中的日常生活物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玲;杜甫诗歌中的语典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叶治;杜甫诗歌叙事视角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郭皓政;论徐渭对杜诗的接受[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曾晓云;杜甫寓蜀时期几个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龙飞;清末诗人郑珍对杜诗的继承和发扬[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郭丽娜;杜诗的唐末接受[D];河北大学;2009年

9 赵冰洁;文天祥对杜甫诗歌的继承[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方慧颖;杜诗诗法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43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zy/1143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d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