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英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中的转述结构——从功能语言学视角解析作者意图
本文关键词:理工科英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中的转述结构——从功能语言学视角解析作者意图 出处:《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三大纯理功能 转述动词 动词时态 转述结构 引用类型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Halliday的三大纯理功能理论,随机选取理工科英语学术论文200篇,从引用类型,转述动词及时态3个方面对引言部分的转述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3者都为反映作者真实意图发挥着一定的功能。这一发现对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正确使用转述结构,准确解析学术论文中作者真实意图有一定的裨益。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兰州理工大学校基金资助的“英语学术论文语篇特征的语料库研究”课题论文,课题编号:X13200701
【分类号】:H315
【正文快照】: 引言在学术语篇当中,大部分引述都出现在引言部分。这是由于在引言部分,学术语篇(RA)作者需要对研究历史加以陈述即有哪些已知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的重要性在哪里?要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就需要研究成果和研究者联系在一起。目的有二:其一,对前人的研究加以客观、公正的描述,以表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姗燕;;主位推进模式与作为听力材料的人物介绍语篇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王惠萍;查平;;图式知识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篇连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叶云屏,梁薇薇;科技语篇中的人际功能及其表达方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孙东菱;商业广告英语语言的人际功能观察和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李京南;名词化隐喻在语篇构建中的功能浅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缪道蓉;英语名词化的认知功能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吕细华;抱怨信函中的主位推进[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郑小燕;;浅论语法隐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9 刘国辉,王君;论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薛静;贺蓉;王庆光;;论语篇的衔接和谐与连贯程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华;;从主位结构角度对比分析英语语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LIU Caiyu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mskyan Transformal Linguistics and Hallidayean Functional Linguistics[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易静;;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分析阅读理解错误[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侯春杰;;教师语言的人际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方言清;;英语环保类新闻的语篇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邹冬心;;阿语报纸硬新闻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A];当代阿拉伯问题研究——“当代阿拉伯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彭建武;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平;“A点儿+V”与“V+A点儿”[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徐健;衔接、语篇组织和连贯[D];复旦大学;2004年
9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永芳;小说对话英译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车彤波;大学英语教学中小组活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公丕民;英语中语言转述的功能视角[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房红梅;人际隐喻与言语行为理论的互补性[D];苏州大学;2002年
5 潘月洲;[D];苏州大学;2002年
6 张武江;从主/述位看科技英语翻译[D];重庆大学;2002年
7 邓晓明;话语分析与商务谈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8 马宇立;体裁分析:中文脱口秀的开头与结尾[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9 谷峪;非典型印刷广告的隐喻实现方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宋润娟;从文化角度看语篇翻译中的连贯对等[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韶亮;;中美英语社论转述动词的对比研究[J];华章;2011年2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明;新闻语料库中的转述动词[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2 蒋岳春;英语硕士论文中转述语的语料库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李静;关于英文报刊中简讯的体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屠t,
本文编号:1328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zy/132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