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土壤所植物铵毒害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16-03-18 09:39
本文关键词:土壤学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铵态氮和硝态氮是植物最主要的两种无机氮源,但是过量铵态氮对植物细胞具有毒害作用。铵态氮的这一特性被认为是植物高效利用铵态氮的重要限制因子。然而人们对植物铵毒害机制的认识还很初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多个研究组对植物铵毒害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相关探讨,目前在国际植物生物学top期刊已发表约10篇相关论文。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施卫明研究员课题组率先应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植物铵毒害分子响应机制,分别在高铵调控植物的根系伸长、侧根形成、根的向地性及铵钾平衡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相关结果陆续发表在《土壤学报》是潜在质体信号物质。因此,该研究不仅寻找到一个调控铵响应的关键基因,而且系统地揭示了其相关的信号路径。该文章在线发表后,被Plant Signal and Behavior主编邀请撰写了相关综述。
在上述研究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根部高铵,叶部接触高铵更容易抑制侧根形成,,导致叶部黄化。这说明植物叶部是铵的相对敏感区域。这一机制也说明了实际农业生产中植物铵毒害现象更多地发生在苗期的原因,如过量尿素导致“烧苗”现象,可能是由于小苗叶部容易接触土壤中过量的铵态氮发生毒害。以上研究结果对合理施用叶面肥,种肥及苗期氮肥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编辑:李晨
更多相关资讯: 装备制造网
本文关键词:土壤学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zy/35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