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学术论文 >

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情态序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04:06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情态序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学术论文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者们交流最新的研究和观点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用适度的怀疑和肯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情态表达,尤其是情态助动词在学术论文中的使用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情态助动词被很多语言学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大多数的研究只关注它的逻辑意义和语义特征,而忽视了对情态动词短语的研究。结论部分作为学术论文的结尾部分是整个研究的精华所在,,但它通常被当作是讨论的一部分而很少被人研究。本文将从频率分布上研究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情态动词和情态序列。 研究用的语料来自于在应用语言学方面非常有影响力的期刊:《应用语言学》和《中国应用语言学》。参照语料库包括36篇从2005年到2009年发表在《应用语言学》上由西方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的结论部分。观察语料库由31篇中国学者在2010年和2011年发表在《中国应用语言学》上的学术论文的结论部分构成。本文对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情态动词、情态值和情态序列做初步探索,旨在发现中国学者在学术论文结论部分情态动词和情态序列的使用特征。通过对中心情态动词和情态值在频率分布上的对比研究,作者发现“should”在观察语料库中被过多使用,而“can”则被少用。“may”、“could”、“might”“would”、“will”和“must”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别。与此同时,低值情态动词在应用语言学语料库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在中国应用语言学语料库中占的比例,而高值情态动词的比例与之相反。通过对中国应用语言学语料库中情态序列的索引分析,中国英语学者倾向于使用“情态动词+静态动词”和“无灵主语+情态动词”这样的情态序列来表达认知型情态,这与拜伯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是中国英语学者在使用情态序列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特征。绝大多数的中国学者避免使用一些较为复杂的情态序列,例如“情态动词+义务型情态副词”、“情态动词+完成体”和“主语引导词+情态动词”。而且中国学者在使用“有灵主语+情态动词”这样的情态序列时常用学生、教师、研究者和学习者作为情态动词的主语,这与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内容相关。 同时,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情态动词和情态序列的人际功能。低值情态动词在应用语言学语料库中占得比例最大,在学术论文中使用低值情态动词表明作者对自己所述命题留有余地以及对读者可能反应的思考。作者使用表达委婉语气的低值和中值情态动词向读者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这种不确定性可以减少对读者的强制性。高值情态动词在中国应用语言学语料库中占5.2‰,高于在应用语言学语料库中的比例。在学术论文中过度使用高值情态动词会使作者扮演发出命令的角色,把读者置于接受命令或观点的位置上。中国学者倾向于使用“情态动词+静态动词”和“无灵主语+情态动词”这样的情态序列来表达认知型情态,这与人际意义的两个层面密切相关:“科学客观性”和礼貌原则。最后,本文分析了造成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在情态动词和情态序列使用方面不同的原因。第一,母语的负迁移;第二,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第三,避免策略;第四,国内教材的影响。 本研究丰富了学术论文结论部分情态序列的分析,对中国学者撰写应用语言学科研论文结论部分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这样他们的学术论文可能会更容易被国际期刊所接受。
【关键词】:学术论文结论部分 情态序列 人际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Contents9-11
  • List of Tables11-12
  • List of Abbreviations12-13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3-17
  • 1.1 Research Motivation13-14
  • 1.2 Research Questions14-15
  • 1.3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aper15-17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7-27
  • 2.1 Review of Modality and Modal Verbs17-22
  • 2.1.1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odality17-19
  • 2.1.2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odal verb19-20
  • 2.1.3 Previous Studies on Modals Verbs20-22
  • 2.2 Review of Modal Sequences22-25
  • 2.2.1 The Definition of Modal Sequences22-23
  • 2.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al Sequences and Modal Meaning23-24
  • 2.2.3 Previous Studies on Modal Sequences24-25
  • 2.3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SFG25-26
  • 2.4 Identification of Conclusion26-27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27-31
  • 3.1 Data Collection27
  • 3.2 Research Instruments27-29
  • 3.2.1 CLAWS27-28
  • 3.2.2 PowerGrep28
  • 3.2.3 Antconc 3.2.428-29
  • 3.3 Research Procedures29-31
  • Chapter Four Research Findings31-49
  • 4.1. Comparison of Modal Verbs between ALC and CALC31-33
  • 4.2 Comparison of Modality Values between ALC and CALC33-35
  • 4.3 Modal Sequences in CALC35-36
  • 4.4 Semantic Types of Modal Sequences36-46
  • 4.4.1 "Modal Verb + Verb"36-42
  • 4.4.2 "Subject + Modal Verb"42-46
  • 4.5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Modal Verbs and Modal Sequences46-47
  • 4.6 Possible Reasons47-49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49-53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49-50
  • 5.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50-51
  • 5.3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51-53
  • References53-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乐红;利用语料库研究不确定频度词[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李颖;使用语料库索引学习英语近义词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李明;语料库·蓝本·双语词典[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黄橙紫;科技英语词汇的统计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娄宝翠;英语常用词搭配使用的对比:以health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7期

6 张欣韵;通过语料库对外语课堂交流进行的调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齐建晓;;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形容词后置定语分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毛凤凡;周Z

本文编号:398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zy/398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e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