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术论文的写作及其发表
本文关键词:文科学术论文的写作及其发表
【摘要】:文科学术研究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两大类,外语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是人对人自身研究的学问。人文学科研究的成果最终是以论文和专著的形式来得以体现的。以学术论文为例,选题的确立、参考文献资料的搜集、论点的提出、结论的形成是其基本要素;而论文提交学术期刊予以发表又需要考虑到学术期刊用稿时对论文质量、创新点、影响因子等因素。只有将这两个主要方面综合予以考虑,才能在论文撰写与成果发表两个方面取得成功。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 学术研究 论文要素 期刊用稿规律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学术研究大致可分为文科与理科两大类。文科学术研究是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基本任务之一。评价一位从事文科研究的科研人员或者高校教师的工作业绩,常将其科研成果予以量化,并根据其发表成果的数量及成果级别来予以考证。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铁生;对全球化的悖论及中国发展的再思考[J];东岳论丛;2004年06期
2 胡铁生;;英语学位建设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英语学位建设的意义及吉林省英语学位建设现状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3 胡铁生;是虚无,还是硬汉?——再论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郭剑鸣;关于中国近世文学公共领域的思考[J];学术研究;2004年12期
5 胡铁生;论文学发展与全球化因素的互动关系——中美文学发展史中全球化因素的对比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世旭;;我国汉语辞书排检体例演变的研究综述[J];汉字文化;2011年03期
2 徐婷;;The Appreciation and Criticism on the Three Translations of Robert Burns' A Red,Red Rose[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4期
3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天佑;;“宁可”的词汇化[J];汉字文化;2011年03期
5 李红霞;;笔耕不辍缀珠玉,文字训诂出新篇——评刘精盛教授《文字训诂简论》[J];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吴水姊;;创刊词[J];民族翻译;2008年01期
7 陶文鹏;;谈古代文学博士论文的写作[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8 陈生梅;;中国学术翻译研究20年[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乌兰巴根;;清初辽、金、元三史满文、蒙古文翻译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10 ;中国译协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在京举行[J];民族翻译;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庆君;;《王希杰修辞学论集》导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聂珍钊;;论科学文化素质与外国文学教育[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3 金立;黄华新;;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指代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郑荣馨;;重视原创——王希杰学术研究的特色[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聂焱;;后记[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江平;;走进王希杰修辞学理论体系——再评《王希杰修辞学论集》[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名方;;修辞学科学化的积极追求——兼评王希杰修辞思想[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廖以厚;黄建荣;;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王夫之《说文广义》述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苏培成;;后记[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夏中华;;王希杰学术思想研究略说[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湾红蚂蚁文化创意集团执行长、红蚂蚁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锡东;在台湾,简体字书拥有大读者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记者 高洁;市外国语协会成立[N];临汾日报;2010年
3 特约通讯员 苗炎;学术翻译如何促进中国社科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谭学纯;学术传播和话语权[N];光明日报;2006年
5 张绪山 王明毅 张强;翻译事业的百年历程与目前现状[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记者 黄杰邋实习生 董文娇;论坛搭平台,聚焦民族语文[N];中国民族报;2007年
7 王焱;“有话好好说”与“读书先须识字”[N];南方周末;2007年
8 萧南;卷帙浩繁 典藏文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向远;改变东方古典文学相对萧条局面[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学界耆宿晚年学术大著问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邦雄;孙诒让文字学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长娟;清代训诂与儒学互促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培涛;汉语规范模式论析[D];西北大学;2005年
3 曾媛;关联理论观照下的口译与语境[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倩;专业口译员的培养和口译市场的职业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于振霞;《HSK词汇大纲》中修辞造词考察及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志刚;丁福保与《说文解字诂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兆国;梁启超的翻译理论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8年
8 刘瑞红;黄侃手批《尔雅义疏》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9 柳荣军;汉语话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10 王伟清;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18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zy/51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