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百科 > 学术论文 >

学术论文如何有文采

发布时间:2017-09-28 23:16

  本文关键词:学术论文如何有文采


  更多相关文章: 学术论文 文采 语言


【摘要】:语言的文采,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就是要求学术创新,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而不空洞,语言尖锐、泼辣,风格生动活泼。学术论文的文采,就是要求文章"准确、鲜明、生动",这是对所有的文章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学术论文 文采 语言
【分类号】:H152
【正文快照】: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要使文章传至永久,首先要在内容上有大的创新,同时也要求在语言风格上有文采。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要长远流传,必须要有文采。如何使文章有文采?似乎没有一定之规。主要是心中有读者,要使读者爱读爱看。我以为如果除了会写论文之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杰,李桃,周玉德;科技论文语言不精练危害不小[J];编辑学报;2005年01期

2 王新兰;浅谈学术论文中表意形态语言的运用[J];社科纵横;1994年06期

3 朱军;学术论文文前摘要编写初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4 舍予;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讲座(九):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王志伟;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孙莉;试论学术论文的艺术性[J];金融理论与教学;1998年04期

7 庞富祥;学术论文的写作及规范化表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11期

8 徐雪芹;试论学术论文的标题[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马丽萍;罗天华;;学术论文的语篇结束标记——语篇分析和语法学的一个接口[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陈玉云;;由《意识的自然论》看学术论文的语际功能[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木森;;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张良林;;语言中的不明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夏中华;;语言潜显理论价值初探[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孟华;;语言的传道士[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黄俊杰;;试论广义写作[A];贵州重庆河北海南四省市写作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郭龙生;;语言潜、显理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7 刘家荣;;语言的社会符号性[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关定华;张家录;;语言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韩红;;“语言国情学”、“跨文化交际学”、“文化语言学”之比较考察[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段红梅;;语言、世界、人的信息本性[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润健;是语言糟粕还是汉语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民族所 纳日碧力戈;人类学的语言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黄行 赵明鸣;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型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薛涌;汉语的开放[N];南方周末;2004年

5 本报记者 张景义;别让我们的母语再尴尬[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刘慧;中国几十种语言濒危[N];北京科技报;2004年

7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 杨光;人类文明的目标与状态:语言文化的平等与多样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顾礼俭;有赞同 有不赞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潘玉英;我省部署“十一五”期间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王战华;汉语要当“语言领袖”[N];中国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钟淑;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鲍志坤;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姜君丽;中国外语教学方式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秀娟;修辞中的偏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庆伟;论人性完善的语言维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彭丽君;民族语言意识与跨文化交际[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尚喜梅;论语言和语境的实现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晓梅;经济实力与外语教学市场的语种竞争[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7 秦海丹;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张娟娟;论中英文化差异对汉英语言形式及语词含义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薇薇;语言与跨文化交际[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沛富;预制语言与语言教学[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38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shubaike/lwzy/938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b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